活埋大清朝第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1274


所以两伙奴才隐约之间也开始站队抱团了......
而康熙皇帝就只能搞平衡了,除了很快就要离开南京去河南主持大局的安亲王岳乐之外,今儿齐聚南书房的十个奴才回头都会被封为南书房大臣——其中老八旗五个,新汉军五个,正好平衡。
“平身,平身!”
康熙皇帝带着笑意的声音响了起来。
大家爬起了,偷眼朝上瞧。就看见康熙皇帝一身常服,坐在御座上面儿,笑吟吟地拿着份折子。看见群奴已经爬起来就位,笑道:“刚刚收到浙江总督范承谟的折子,说是宁波那边来了个规模颇大的西洋朝贡使团,是好些个西洋国家的使者一起组成的,要来南京给朝觐。大家伙儿都说说,该不该让他们来?”
他的语调轻快,麻脸上都是喜色,其实已经给出标准答案。
“皇上,奴才觉得这是好事儿,”安亲王岳乐第一个跪地上回答道,“这是万国来朝,说明我大清和皇上的威名远播,西洋人都仰慕我大清的上国威仪,这才不远万里来朝,实在可喜可贺。”
隐约已经成为新汉军第一奴才的熊赐履第二个跪下,“皇上,奴才也觉得这是好事儿。现在天下三分,朱逆那边还有广州、泉州这两个大海口,他们不去广州、泉州,而来宁波,已经说明这些洋人视我大清为中华正统,而将朱、吴二逆视为逆贼。”
洋人都爱大清国嘛!
这是没有办法的,哪怕大清现在仍然实行海禁闭关,而朱和墭的新明朝实行对外开放,但是洋人所爱依旧是大清朝。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和大清朝可以做“自由的垄断贸易”,但是却没有办法和新大明进行同样的贸易。
而且新大明实际上是广东、福建沿海的海贼团支持建立起来的王朝,所以这个王朝哪怕正在和清王朝争霸天下,也依然积极地支持郑家、邱家、陈家(陈上川)等三大海上零元购团体,还在努力扩建海军。
这一系列的行为已经严重威胁了南洋海上的现有秩序,也威胁到了西洋各国的集体利益。
另外,朱和墭奉行的原儒主义又对天主教的传播构成了极大的阻碍——虽然康熙皇帝也限制天主教的传播,但是他和朱和墭这个儒家大圣人的立场还是不一样的。
只要天主教可以有力地支持大清王朝,他还是愿意支持天主教在中国发展的。
但朱和墭身为儒家圣人,他要建立的是“大学堂——书院——宗族”的儒家组织,而且他又搞出了个“自然法术”体系,两者对于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都会产生致命的打击。甚至还会对天主教的立教之本构成威胁——这个时代的天主教都反对信徒直接和上主交流(自以为有交流),而自然法术体系则是直接在研究上主的万能的法术......
康熙点了点头,笑道:“朕也觉得这个西洋使团来得很好,还赶上了咱们的英雄会。也可以让这些洋人们都来看看咱们大清的好男儿是怎么忠君爱国的!
对了,朕这些日子觉得下个月就要召开的英雄会所用的‘英雄’之名不太妥当,听着有点像江湖匪类开大会,而且这个英雄会还是吴、朱二逆先提出来的。”
他顿了顿,又道:“现在受邀与会的,也不是什么英雄,主要还是江苏、安徽、浙江三省的士绅......要不就改名为地主会吧!”
这名儿真是......倒是挺贴合实际的!
因为英雄都去九宫山了,不可能来康熙这里开会的,能来的都是江苏、安徽、浙江三省的地主。
不过地主会的名字还是土了一点。
“皇上,”熊赐履知道这个问题是可以讨论的,于是就提出建议道,“奴才觉得这地主会和英雄会听着都是以您的大清啊!不管什么人来与会,不管他们提出什么意见,都是供主上咨询参考的,这权柄还得牢牢地操在主上手中。所以奴才觉得咨议会之名更加妥帖。”
康熙一听觉得挺有道理——英雄会是英雄们开会,地主会是地主们开会,把他这个大清万乘之尊放在何处?
“好!”康熙点点头,“就叫咨议会!”
安亲王岳乐这时候小心翼翼地提问:“皇上,不知道这个咨议会要议什么呢?”
康熙笑道:“就三件事,一是办新政;二是练新军;三是办团练!当然了,这三件事归根结底都是一件事,就是让江苏、安徽、浙江三省的士绅出钱出糖......有了这两样,朕才能练出一支能保卫咱大清,保卫咱八旗利益的新军啊!你们觉得怎么样?”
“皇上圣明!”
底下的十一个奴才全都爬下喊圣明了......康熙可不是光绪!他可是一天射死三百多只小兔兔的一代雄主,满洲第一巴图鲁都让他亲自带人抓了。
他当然知道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大清、保八旗!
当然了,现在的八旗也不是一群废物点心。虽然他们已经不能和第一代老八旗比了,但还是可以提供一个比较能干的官僚集团。另外,康熙还通过奴门大开为八旗引入了一些新鲜血液,进一步增强了八旗的活力。
===第343章
这也太进步了吧(求月票、求订阅)===
转眼已经是康熙十三年的正月十五日了。
在繁忙的江南大运河上,几条彩画官船组成的船队正逶迤向北而行,在苏州府境内的运河水道上激起一道道白浪。一面面象征着天主教以及西洋各国的旗帜和象征着大清朝的龙旗,就在春风里面猎猎飘动。
南运河两岸都是大片肥沃的稻田,春播还没有开始,但是稻田当中已经有一些戴着斗笠的江南农人驱赶着水牛在犁地了。他们只顾忙着手头的农活,没有人多看一眼运河上彩旗飘飘的官船。
不过此时还一有些穿着长衣戴着瓜皮帽子的小乡绅站在运河的河堤上,有点茫然地看着正在通过运河的官船。
早在年前,这条联络着中国最富裕的几个州府的运河上,就时不时会有这种彩画官船通过。不过那些官船上都插着“奉旨入朝”的红旗,里面乘坐着的都是被“抓去”当英雄的名士。到了年后,“奉旨入朝”的指标又增加了,每个县都要派出几个最大的地主去参加什么咨议会......大概就是鸿门宴的意思吧?反正就是会无好会,宴无好宴。
他们这些没资格去吃鸿门宴的小乡绅就只能守在运河边上南望王师......去年十月、十一月的时候,江南各地的乡村都沉浸在大清要完的喜悦气氛当中!
当时可真是好消息不断啊!一会说康麻子被杀了头!
一会儿说大清天兵在江西、湖北惨败,打没了快十万,康麻子还被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