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1274


南怀仁心事重重的走了没一会儿,康熙皇帝底下的七个大学士和翰林院掌院学士熊赐履,还有刚刚被授予翰林院侍讲学士的薛章,以及三等侍卫邓忠就一块儿入了南书房。
他们是因为朱三太子父子私自在广东潮州开办朝廷的事儿,才被康熙皇帝叫来南书房议事儿的。
这群大学士、大翰林,还有那个小小的三等侍卫,一个个都表情严肃,满脸义愤——怎么能私开朝廷呢?而且那朱三太子的实际控制区都不知道有没有一个整县,这就开朝廷了,要让他们打下一个省,岂不是要开天庭了?
真是无法无天啊!
一帮人行了三跪九叩的觐见礼之后,就垂手落肩,分列在两旁,等着康熙皇帝发问。
康熙皇帝也不和这帮内阁大臣废话,而是直入了主题,开口道:“这个朱三太子说要天下为公,要儒道复古,要当什么原儒你们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吗?”
===第九十一章
???施琅大将军(求收藏,求推荐)===
“皇上,”翰林院掌院学士熊赐履赶紧出班奏道,“那都是蛊惑人心的瞎话,都是骗人的。”
康熙皇帝看着这个平时挺能讲大道理的儒臣,忍不住就皱眉了。这个“翰林院说书”是怎么了?三国他都能说,怎么今儿到了天下为公和原儒他就不肯说了?原儒啥意思不大明白,可天下为公是出自《礼记》的,熊赐履怎么会不知道?难道这段时间他的心思都在说三国上,不会讲大道理了?
“熊赐履,”康熙皱着眉问,“你有什么根据说他们是骗人的?如果他们不是在骗人,而是真的要天下为公,要儒道复古,要当原儒,又会如何?”
是啊,你熊赐履熊说书有什么根据说朱三太子父子在行骗?
南书房内的众人都把幸灾乐祸的目光投向了向来能说会道的熊赐履。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天下为公”,这个“原儒”对于翰林院掌院学士而言,都是非常凶险的问题!
“皇上教训的是,臣太武断了。”熊赐履的认错态度很好,马上又给康熙皇帝跪了,不过他也不会真的和康熙讨论什么“天下为公”和“儒道复古”他当然知道朱三太子父子在搞什么,但对他一个汉人儒臣而言,这两个都是有可能要掉脑袋的话题!
必须干净利落的把“球”踢出去,哪怕踢飞了!
所以他接着又道:“不过臣实在不相信朱三太子父子真的会搞天下为公至于儒道复古,更是无稽之谈,何为复古?又如何复古?
臣觉得,朱三太子父子不过是觉得反清复明信的人不多,所以才搞了这么一出,实在不足为信,亦不足为虑。”
然后他话锋一转,“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速发大兵,选派良将,水陆并进,直捣贼巢!”
康熙皇帝眉头皱了皱,抬抬手:“平身吧。”
“谢皇上。”熊赐履松了口气儿,马上起身退到了一边。
康熙又把目光投向了翰林院侍讲学士的薛章,“薛侍讲!”
“臣在!”薛章赶紧出列向康熙皇帝下跪行礼。
“你是前任潮州知府,该知道潮州地方上有哪些儒者吧?”
“臣略知一二。”其实薛章压根不知道,潮州的儒都说潮州话,他根本听不懂。
康熙道:“那你就走一趟广东,替朕摸一摸这些原儒的底。”他顿了顿,“朕授你个提督学政的官吧!”
薛章这可真是中奖了!翰林侍讲才当了几日啊,这就提了学道,这样下去,部阁封疆都要不了太久了。
薛章叩谢皇恩,而康熙则把目光投向了满人的首席大学士图海。
“皇上,”图海也和熊赐履一样,压根不愿意谈什么“天下为公”和“原儒复古”,而是向康熙推荐起了良将,“刚才熊学士提及水陆并进,臣也觉得有道理,不过广东福建两省的水师实在太弱,恐怕难以担当水路进兵剿贼的重任。
所以臣想向皇上推荐一员良将,只要皇上启用他去整顿福建水师,就足以讨平朱三太子和郑经二贼!”
“他是谁?”康熙问。
“前任福建水师提督,现任内大臣施琅!”
“施琅”康熙皇帝想到这人,眉头就轻轻皱了起来。
这施琅现在所任的官职是内大臣,从一品的官,看着挺大一只,但实际上是个屁用没有的闲差,他每天都工作就是在太和门那边看大门。
原来这清朝的内大臣其实就是侍卫处里面管侍卫亲军的官,是护卫皇帝的官似乎挺重要的,但是这个内大臣的数量有点多了。总共有六个内大臣,八旗中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出二人。另外,在六个内大臣之上,还有六个领侍卫内大臣,也是上三旗各出二人。
也就是说,一个小小的侍卫处里面有十二个大臣!而被他们这十个大臣管着的侍卫,拢共才五百多人,平均一个就管四十几个侍卫。
而施琅又是镶黄旗汉军的奴才,而且不是“陈汉军”,而是资历浅薄的新汉军。
所以在侍卫处的十二个大臣里面,施琅永远是垫底的存在!
别说其他大臣不买他的账,就是贵出身,就是资格很老的陈汉军譬如替多尔衮刷过马桶的邓忠。
最奇葩的是还有个名叫孔四贞的女孩子,也在施琅当内大臣的时候,开后门进了侍卫处,还直接当了一等侍卫!
施琅这个内大臣见了她还得跪下磕响头自称奴才男上司见了女下属得跪下磕头自称奴才,职场上谁见过这事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