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1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1622


这位中科大最年轻的正高教授,当初也是在博士阶段以第一作者的身份,首次观测到单电子自旋的实时量子跃迁和非破坏性测量,并且发表在了Nature期刊上。(非杜撰,真事)
两人都是一样的天赋异禀,但真要比较的话......
田良伟微微摇了摇头:
陆朝阳当初的发现为基于自旋的量子计算方案解决了一个基础性难题,徐云的五代吡虫啉恐怕还不够与他相比。
五代吡虫啉的价值主要在于商业,学术界的地位就相对没那么高了。
但纵使如此,这也是一件非常难得的成就
想到这儿,田良伟不由抬起头,看向徐云:
“小徐,你现在离第五代的成品还有多少距离,还需要其他援助吗?有必要的话,我可以把你们课题组的资助级别.....提到面上项目这档。”
当任过国家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读者应该都知道。
国内高校或者官方机构的研究项目,一般会根据级别来派发经费。
其中最低的是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大概在20-30万档次,徐云的现金流四十万,便是属于青年科学基金这档。
这两项往上则是面上项目,也是国内每年批准最多的项目,经费六十万左右。
面上项目再上去的种类就多了,比如重点项目、重大仪器研制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以及重大项目等等。
经费百万甚至千万起步,上不封顶。
虽然不太明白自个儿老师为什么突然准备提高经费级别,但徐云很清楚,田良伟在课题组成立的时候便承担了不小的风险,而眼下的经费结余还不少,因此他还是选择拒绝了这个提议:
“那倒不用,老师,我们课题组的现金流还剩下十七八万呢,如果您真要照顾的话......就把实验室的使用时间批长点吧,我们好多做几组对照实验。”
“延长多久?”
“一个礼拜,您看成不?”
“没问题,准了!”
田良伟极其豪爽的大手一挥,像极了买单请客的大土豪:
“你回去再写份申请书给我,两天内给你回复!”
随后他稍作沉吟,示意徐云坐下,正色问道:
“小徐,眼下你们课题组真做出了成果,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比如...专利申请?”
听到田良伟提及干货,徐云便也开始认真了起来。
只见他先给田良伟倒了杯茶,自己拿起个塑料杯也倒了一点,缓缓道:
“老师,不瞒您说,这个问题我前两天也考虑过,毕竟就算五代不成,四代也足够商业化了。
专利方面我打算再等等,如果能突破五代的壁垒,就用五代吡虫啉去申请发明专利,药品发明专利的审核时间很长,到时候可能需要学校这边帮个忙了。”
众所周知。
如今本土的发明专利一共有三种,分别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三种专利难度依次从高到低,质量要求、有效期限也同样如此。
比如第一代吡虫啉的专利期到2011年便失效了,因此现在的市场上有很多杂牌吡虫啉杀虫剂,低成本、制作工艺不规范,效果参差不齐。
如今那些顶尖品牌的新生代杀虫剂,申请的都是发明专利这道名目。
发明专利的正常审核周期是2-3年,不过以科大这类高校的体量来说,想要缩短周期还是非常简单的。
否则一所顶尖高校一年上百甚至上千种发明专利诞生,按照标准时间等下去柯南都等到大结局了。
至于徐云笃定科大会帮忙的原因则很简单:
科大作为实验设备的提供方,可以拥有专利衍生品的一部分收益权。
徐云对此早已知情,并且毫无异议:
毕竟一间实验室设备的总价值接近两千五百万,使用期间的设备折损一般在数万到十数万左右,这种经费不可能不求回报的就给你用了。
同时专利和成果也是两回事,专利成果转换必须由第一发明人签名,正常来说,利用学校的物质条件或执行学校的科研任务所得的发明申请权归学校,并且学校有义务给发明人奖励。
不过徐云这次执行的不是学校排定的科研技术,属于扶持类的自主项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