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1622


所以下意识的,这姑娘便觉着面前的这个男生多半是想找个理由搭讪。
这种情况在图书馆还是挺常见的,有些比较腼腆的会传小纸条或者用答题为借口接近,有些则会主动搭讪想要微信。
还有一些成绩好的猛人就牛x了,这类人多半是研究生,他们会偷偷记下对方的阅读书籍,确定目标年级后申请去做助教啥的。
徐云便认识这么一位牛人,博士第一年发了两篇二区论文,结果为了追学妹跑去大一当助教。
然而很悲剧的是,那位牛人在成为助教的第一天,第一只脚刚踏进教室,就发现学妹笑靥如花的看着他——注,坐在男朋友的腿上。
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不过由于科大历来治学严谨,所以无论男生女生都没做出过啥过激的举动,算是一种青春期的正常萌动吧。
除非是真的被骚扰多了,才会去建议助教或者辅导员介入,
因此名叫月月的姑娘也只是轻轻拉了拉同伴的衣服,示意别交流太多,能以杨辉三角为借口的理科生,多半哪里有些不对劲。
不过徐云却没在意这些,他的心思全部被对方所说的话给吸引了:
“你是说.......国际上也叫杨辉三角?”
“对啊。”
“那么帕斯卡呢?”
听到帕斯卡三个字,高个儿女生的眉头也不由微微皱了起来——能说出帕斯卡这三个字的人,不可能会不知道杨辉三角吧?
不过出于对校友的基础尊重,她还是耐心解释道:
“帕斯卡三角就是杨辉三角呀,但他公布的时间要比杨辉三角晚很多,所以现在国际公用的都是杨辉三角这个名字。”
女孩的声音很轻柔,眉毛又细又长,说话时一动一动的,就像夏天随风摇曳的柳叶。
但徐云的注意力却从始至终都只关注着她所说的内容,并且越听眼睛瞪的越大。
几秒钟后,他才回过神,匆匆对两位女生说了句谢谢。
接着转身就走。
两位女孩看着徐云跑的比西方记者还快的身影,莫名其妙的对视了一眼:
“?”
过了一会儿,矮个女孩一脸古怪的说道:
“宁宁,传闻科大自古多怪人,今天咱们这算是见到一回了?”
高个女生耸了耸肩,又拉起同伴的手:
“安啦安啦,咱们快找书吧,再晚就闭馆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就在两位女生继续找着自己所需书籍的时候,徐云则快步来到了一处安静的书桌边,拿出手机,飞快的输入起了‘杨辉三角’四个字。
很快,网页便显示出了百科词条:
“杨辉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华夏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出现。后在17世纪中叶由丝绸商人传入欧洲,并于1665年偶然被牛顿在剑桥校史馆中发现研究,以此推导出了多项数学成果。”
“帕斯卡(1623----1662)在1654年同样发现了这一规律,但他完全归纳并且发布规律的时间为1666年。牛顿在其唯一的自传中,明确提及了杨辉三角的出现时间要早于帕斯卡三角,并且在出任大不列颠皇家学会会长后,授予了杨辉三角正式且唯一的名称。”
“1992年举行的日内瓦国际数学大会上,这个几何排列正式被命名为杨辉三角,这也是本土唯一一个国际公认的、独属于本土人名的高阶定理。”
“截止至目前,只有高卢国内尚有少数古学派的数学家一直坚称它为帕斯卡三角,国际会议、论文报告上均以杨辉三角为正式称谓使用。”
随后徐云又搜索了“杨辉三角#丝绸商人”这组关键词,发现没有任何详细提及此人的内容,都只是用丝绸商人这四个字带货。
看着面前手机上显示的搜索结果,徐云肩膀骤然一松,复杂的呼出一口气息。
按照搜索结果所显示的结果,杨辉三角的出现并没有对固有定理或者成果产生多少影响,它只是将原本帕斯卡三角在欧洲理数史中的作用给替换了下去。
就像1+2=3改成了1+二=3一样,属于一个简单的取代作用,影响不了结果。
另外,徐云的存在痕迹也同样被抹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来自东方的神秘丝绸商人,杨辉三角的发现地点也从伍尔索普换成了剑桥大学的校史馆。
不见厉飞羽,不闻韩立,更无人提及风灵月影宗。
一切是如此的自然,历史没有产生偏差,但这个定理的名称却被换成了杨辉三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