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7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1/825


之后,就可以找到微观形态稳定性和激动超导温度之间的关系。
这个对应系数非常关键!
非常重要!
就像是很多物理定律的系数,比如,万有引力常数,通过万有引力常数和公式,就可以计算出两个星球之间的引力。
现在的系数则是用来计算单质金属,或者说是‘单质元素’的超导临界温度。
只要能够研究出来,一定会是超导领域的重大进展,近而引发新一轮的超导热潮。
王浩不由得想起和廖光远的对话。
未来?
最少超导的理论机制上,马上就会迎来巨大突破性进展!
===第二百一十五章
投稿《自然》杂志物理界开启新一轮超导竞赛===
一周后。
科学基金会的拨款经费已经到位,拨款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大概也是考虑到物理实验室这边的催促。
对超导办公室来说,早拨款和晚拨款都是一样的。反正都是今年的经费指标,拖着经费不划拨也没有意义。
经费到位。
物理实验室开始实验准备,购买了大量实验所需的材料。
同时,实验也要开始了。
这次参与实验的核心人员变多了。
主要分为两队人。
一队是物理实验室参与项目的人员,包括向乾生、何毅、肖新宇、颜静、赵川鑫。
另一队是244工厂的研究员,包括刘云利、阮伟平、薛常以及王强。
因为理论方面已经准备的很充分,王浩就直接交代起了工作,多方向就选取三种金属进行实验。
会议也是讨论选取的金属,最终敲定了铅、汞和锡,考虑的主要是成本问题,三种金属都不算昂贵,超导临界温度也能接受,其中锡的临界温度最低,只有3.722K,铅的临界温度最高,为7.193K。
然后就是实验分配。
244工厂的团队已经搬迁过来,基地就在距离西海市百公里的地方,交通、通讯都还算方便,他们的设备也很完善,不比物理实验室差,只要有足够的经费就可以完成实验。
两个团队的项目合并,经费都是统一管理的。
王浩就直接分配起了实验任务,三种金属要做六次实验,就直接对半分,每个团队负责三次实验。
在实验公布正式开始前,他还是强调了数据问题,“实验数据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激发交流场的温度,必须要有准确的数值,所有数据,都要有超高的精度……”
王浩还特别谈到了一个问题,“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在未达到超导临界温度时,交流重力场强度可能会更高。”
“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并不高。”
“如果出现,一定要注意及时的数值,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更认真,记下所有即时数据……”
……
王浩所说的情况有些不可思议。
他们已经发现在临近超导温度时,交流重力场就会被激活,只是强度不高,那么理所当然的,达到超导状态时,交流重力场强度才是最高的。
现在王浩说有可能会遇到之前的强度更高,就让其他人有些不能理解了,但他们并没有质疑,只是心里暗暗记了下来。
王浩特别提了一下,是因为他的分析中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单介质金属出现类似情况的概率非常小,但也是有那么一点儿可能性的,特别提一下是担心出现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实验过程。
其实就像是用手捏一个橘子,橘子完全被捏爆,撒出的汁水确实很多,但如果只是对比一个方向来说,也许在橘子爆破之前,喷出的汁水会更多。
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而且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信号。
因为出现的概率比较小,王浩只是提了一句,也没有特别的在意。
实验正式开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1/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