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4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5/825


“知道西海大学的王浩教授吗?那是超级天才。”他说的竖起的大拇指,“在偏微分方程领域,在ns方程研究上,谁还能超的过他?”
“别说是国内了,国际上都难找!”
这句话说出来让人感觉像是说大话,但加上了‘西海大学王浩’的名字,李建华一行人就没有再反驳了。
王浩实在太有名气了。
过去一年里,他就是在舆论上出现最多的数学家,出现的频率,甚至比一些‘热点数学家’、‘网红学者’的还要高。
有些数学家会因为某些事件上了舆论,就会被讨论很长一段时间。
王浩则是连续因为某些事件登上舆论,而且他被报道大部分都是因为惊人的成果。
比如,梅森素数。
他连续找到了好几个梅森素数,直接震动了国际数学界,以个人的研究成果,差点‘击垮’寻找梅森素数的GIMPS
,GIMPS也因此和王浩进行合作,才能够继续开放运行支持用户进行梅森素数的搜索工作。
再比如,角谷猜想的证明。
国内来说,角谷猜想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数学猜想,知名度可以说仅次于哥德巴赫猜想。
王浩完成了角谷猜想的证明,一下子被认为是世界顶级的数学家之一。
等等。
在前一段时间,王浩的成果也登上了媒体舆论,是有关‘NS方程求近似解’的研究。
学术圈里的人都感觉很奇怪,因为这个成果普通人是看不懂的,即便能看懂,大概也不会有兴趣。
结果在成果发布前一段时间,好多人都在讨论NS方程求近似解的重要性,然后就有消息称,王浩的论文就被刊载在四大顶级杂志之一的《数学新进展》上。
这就感觉前面是在给王浩造势。
但是,消息灵通的人还是能知道,前面就是有人故意引导舆论,很可能就是苏东大学的傅春杰,只不过没有人有证据而已,结果傅春杰好像偷鸡不成蚀把米,完全成了在给王浩造势。
从杨渊的口中听到了王浩的名字,李建华一行人反而是有种‘原来如此’的恍然感。
但是,他们依旧非常惊讶,因为他们知道其中的难度。
低空飞行动力风压研究最主要就是解决数值的平衡性问题,其中肯定会牵扯很复杂的偏微分方程组。
这种方程组比单一的NS方程还要难,几乎只能用代入数值的方法求近似解组。
方程组是没有固定解的,可以说有无数的解组。
从中寻找适合的解组方案,难度都有些无法想象,他们往常就只能论证数据,然后进行实验验证。
这样就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经费,还不一定能够找到好的数据方案。
会议室里的人仔细琢磨了好半天,李建华忽然开口问道,“王浩教授,不会是已经完成ns方程的解析了吧?”
“这不可能!”马上就有个否定。
杨渊也摇了摇头,“我仔细注意过数据,他应该是有自己的方法去求取近似解组,而且能够让解组更近似精确解,或者说找到一种平衡。”
“我也不太理解。这种事情只能问他本人才知道了。”
“不管怎么说,王浩教授提供给我们两组解,价值千金啊!”杨渊感慨着摇头。
李建华也点头道,“这种研究确实是价值千金,想必王浩教授也花费了很多精力。”
杨渊听到这句话,却沉默了一下没说话,主要是王浩研究的速度太快了,即便加上之前的半个月,也肯定超不过二十天。
二十天,能花费了很多精力吗?
这时,崔勋年忽然走过来,凑到杨渊的耳边正要小声报告,就听到杨渊很敞亮的说道,“勋年,你有什么话就直接说,都是自己人。”
李建华等人也看过来。
崔勋年干脆说道,“是这样的,刚才我收到了王浩教授发来的另外四组近似解,他还说,如果需要更多的解组,可以发个信息过去,他有空会帮忙研究一下。”
“……”
“……”
会议室顿时安静了。
过了好长时间,李建华才打破沉默,纠正了一下刚才的说法,“王浩教授,还真是天才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5/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