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825


……
夏国斌对于实验数据分析工作非常重视,第二天就把装有大量实验数据的硬盘交给了王浩。
王浩把里面的内容载入电脑后,只看了大概有半个小时,了解个大致的意思后,就决定暂时搁置,以后有时间再去研究。
这种数据分析工作,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花费几个月能完成,速度就已经相当快了。
他还是做自己的事情,认真写着两份项目申请报告,一份是《进位判定算法的探索研究》,准备申请北疆省的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另一份是《质数分布概率研究》,申请北疆省的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省级基金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到月底,王浩也不着急就是慢慢的写,其他时间要么是做做锻炼、要么是去图书馆看看书,也增加一下知识储备,同时也能给研发任务带来灵感。
三天后,王浩拿着两份申请包括,结合打印了的其他资料去了学校科技处。
朱建荣和李明都在。
这一段时间,学校科技处的工作最忙碌,总是有人来咨询基金项目的问题,也会有好多人来提交各种课题报告。
朱建荣对于王浩申请项目还是很重视的,因为王浩已经有了不小的成果,数学、计算机领域都有顶刊或顶级学术会议论文。
这种级别的论文足以支持申请国家级的科研项目。
朱建荣判断王浩申请个‘优青’应该没问题,结果他接过申请报告仔细一看,确实是和想的一样,是申请优秀青年项目,只不过是省一级的。
他顿时满是惊讶的问道,“你确定吗?王浩教授,以你的成果,完全可以申请国家级的面上和优青啊!”
“没必要。”王浩简单说了三个字。
“没必要?”
朱建荣很不理解,他还以为王浩不懂规则,马上解释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要比省一级划拨的经费多很多,同样的项目,也许能多一倍,甚至两倍、三倍,我看你的报告,经费预算只有……五万?这个计算机项目是……二十万?”
“太少了吧!”
李明拿过两份申请,翻开仔细的看,马上道,“这个经费要求也太低了。像是计算机研究项目,国家级优青,怎么也能有四十万往上吧?即便是数学项目,面上也能申请个十万。”
王浩摇头解释道,“我仔细考虑过了,根本没有必要,因为我不需要太多的资金,这种项目,只要有就行了,反正也不是发给我,只是能报销而已。”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四十万的项目要分好几年,每年平均只有十万。如果一年时间完成研究,剩下的经费也用不到啊?”
“……”
“……”
朱建荣和李明对视一眼,他们感觉王浩说的有道理……
个P啊!
其他人都是嫌项目经费少。
这家伙则想着经费太多,对分几年下发不满意,还说什么经费不归自己所有?
这是什么逻辑?
===第六十二章
赚钱能使人快乐===
朱建荣、李明说的‘百万经费’,王浩根本就不在意,连眼神都没有动一下。
他解释道,“这几天,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啊,这个省级的项目,我也研究了。北疆不是科研大省,基金项目申请数量少、审批速度快,但也要四个月左右。如果我在四个月内,就已经完成了研究,申请到经费不就没有意义了吗?”
“……这个……”
朱建荣微张着嘴,忽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工作了有二十年了,在学校科技处也超过十年,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问题,他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回答。
“要不这样。”
李明说了个主意,“这种完成快的研究,你可以申请自筹课题,自筹课题、经费自筹,但也不需要个人掏腰包,学校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
“还能这样?”王浩顿时来了兴趣。
“当然可以。”朱建荣马上跟着点头,终于找到话说了,“学校对自筹项目也是有资助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申请到基金课题,其实大部分都申请不到的。申请不到经费,会选择自筹课题,就靠学校的补贴做研究。”
“这个好啊!”
王浩眼前一亮,“朱主任、李主任,你们看看,我这个《进位判定算法的探索研究》的课题,改自筹,学校能给多少补助?”
朱建荣思考了一下说道,“计算机研究的课题,应该有个三万以上吧,具体多少资助,要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再进行会议讨论才能确定,但是你的自筹课题,想获得学校资助,前提是必须有成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