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825


西海大学纳微实验室则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虽然说是省级重点的实验室,但省基金能拨款的经费有限,他们开展研究却需要大量资金,每年只能依靠申请纵向的小项目来‘续命’。
这次和创微科技合作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微球制造’研究就是纳微实验室的领域。
夏国斌希望能够达成合作,就能有足够多的经费继续研究下去,但是很长时间的准备后,他们和创微科技依旧没有达成合作。
创微科技也希望能找到合作对象,他们希望在‘纳微’材料制造领域,拥有更多的科研成果、更多的专利,才能够达到以技术支撑扩大业务的目的。
苏映雪带队来西海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和纳微实验室的合作,但近一个多月的考察以后,他们最终选择了‘投资搁置’,理由是前期实验数据分析模糊,不足以说明研发的可行性。
私企肯定会认真衡量投资的利弊。
他们会希望每一笔投入都能有产出,只有更大概率能有专利、技术产出,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才不至于打水漂。
以“前期实验数据分析模糊”为理由搁置合作,让夏国斌都感觉无话可说,因为实验数据非常的多、非常的复杂,他们只能整体或分块进行分析,从大方向把握数据指向,来说明研究的可行性。
这种方法从基础逻辑上,可以说就是没有意义的,不管怎么样进行分析,最终结果都会是‘研究可行性高’。
夏国斌知道想要达成合作,就必须解决实验数据分析问题。
但是,他做不了。
如此多的数据做分析,是非常专业地数据分析专家的工作,而类似领域的顶尖专家,他想请都不知道该请谁,只能去找认识的数学、计算机教授。
结果,全都被拒绝了。
每个拒绝的人都给出类似的理由,“数据太复杂,做不了。即便是做了分析,也不一定能说明问题。”
同行业认识的人,则直白的说,“没有足够多的人手、足够高端的设备,前提的数据分析不会做的太精细。”
“只要有高端设备,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儿,但即便是进入到真正的研究中,还是会存在海量数据的分析问题。类似的研究想出成果,运气的成分很大。”
这就是问题所在。
夏国斌找了好多人都没有办法,也没有找到确切的解决方案。
当知道王浩的数学论文,即将发表在《数学学报》上,再加上到国际计算机会议上拿奖,就干脆直接找过来了。
“情况就是这样。”
夏国斌叹气的说道,“我也是没有办法了,再想争取项目,就必须做精细的实验数据分析,才能有说服力。这方面,我做不了,其他人也做不了。”
“我找了好多人,都说不行。”.
“王浩、王老师,王教授。”夏国斌的语气都带上点了哀求,“你看看,能帮帮忙吗?做得了做不了,你帮忙研究研究也行。”
王浩沉默了一下,说道,“海量数据的分析,想要找到规律、找到方向,难度很高,涉及到数据挖掘的问题。虽然这方面有很多的成果方案,但实际上,针对每一个不同的问题,想要解决都是非常困难的。”
“其实和研究可行性分析类似,即便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到规律,也不一定就有价值。”
“这种分析,花上几百万找专家团队做,和自己随意的想一下、研究一下,也许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夏国斌听着点头。
这是事实。
同时,也是创微团队搁置合作的原因,因为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并不能说明问题。
他摇头道,“但是,我们真的是做不了,而且做了也没有意义。”
“嗯~~”
王浩犹豫着好半天,随后思考着说道,“要不这样,夏教授,你把数据给我,我抽空帮忙研究一下,但是,我必须要说明三点。”
“你说!”夏国斌马上道,“只要你肯帮忙看看,什么都可以。”
王浩很认真的道,“第一,我可以试试,但能力有限,不确定能做出来。”
夏国斌点头。
“第二,我去做分析,肯定本着实际的原则,有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不会去偏向有利于研发可行的方向去得出结论。”
“那肯定,如果研究不可行,我们也不会强求,也要对企业负责啊!”夏国斌跟着说道。
“第三,劳务费也是要有的,我也不多要,就是您说的两万块。”王浩解释道,“这是象征性的一个工作费用,毕竟谁也不想花时间,去做一个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工作。”
“你说的都没有问题。”夏国斌果断开口,他被拒绝了很多次,只要王浩肯尝试就已经很满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