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1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825


栾海平和几个教授等在那里,谈上了几句舆情的事情,就开始劝王浩不要太在意,尤其是周清源,就更是担心了。
他上次可是亲眼看到王浩要跳楼,又来上一次,还真怕王浩承受不住。
王浩表现的很淡定,“谢谢了,我没事。网上说的我看的。我一直坚信,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网上好多人不是说,要查一下,我为什么能担任研究员吗?”
“查啊!”
“我的论文都是正常的成果,能查到什么呢?查到我的论文,影响力有多大?查到我去阿巴云集团做演讲了?查到我即将参加STACS?”
他说着自己都笑了。
其他人看到王浩表现很正常,也都安下心来,就像是王浩说的,能查到什么呢?
如果真的要查,只能查到王浩有多出色吧?
那可真有意思!
王浩回了办公室,也干脆不继续待了,他收拾了一下回了家,路上却是越想越憋屈,网络上那么多人,无脑跟风对他进行谩骂、诋毁。
发表微薄澄清?
为什么要澄清呢?就不澄清!
回家,打开电脑。
王浩迅速的打开了邮箱,找到了两封投稿期刊的稿件通过确认回执,还有一封‘论文状态’的邮件。
截图,保存。
然后他登录了自己的微薄账户,转发了《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舆情如何应对》的文章,再添加上三张截图。
附注一句话:“七篇?不,说少了,是十篇,只不过,有两篇只是刚通过审稿,一篇还在审稿状态。”
“(* ̄︶ ̄),大家继续!”
“加油!”
===第四十二章
《数学学报》不会吧===
王浩的微薄粉丝数量很少,但发表出来还是有人看到的。
好多人仔细看了以后,马上就进行了点赞、转发、评论。
网站的算法决定,超高的点赞率、转发率、评论率的微薄,就会带来更多的流量,而且是呈现指数型爆发增长的。
五分钟,几十个阅读,十几个点赞,几个转发,两条评论。
后来迅速增加。
十分钟,几千阅读,几十个点赞,十几个转发,十几条评论。
二十分钟,几万阅读,几百点赞,上百个转发,过百条评论。
仅仅一个小时后,微博的阅读数量就超过了五十万,转发数量超过了一千,评论也超过了一千。
好多看到消息的人,关注到发微博的账号信息,联系转发的文章内容,顿时都感到不可思议。
当网络上出现类似曝光事件的时候,高校一般都是藏着掖着,就算是对外舆论公关,也只是说会进行调查,往往再拖上很长时间,才会发布调查、处理结果的信息。
当事人,是很少能看到的,只能等记者后续做采访。
现在倒好。
西海大学特聘事件,发表七篇论文的当事人,直接站出来了,不是做什么澄清,或者对论文、聘任进行解释,而是说‘不是七篇,是十篇?’
当事人站出来火上浇油啊!
七篇,还不够?
十篇?
好多关注事件的网友都惊住了,他们想象中的后续是,西海大学对事件进行调查,然后对‘刷论文’的当事人,进行快速解聘处理,并到媒体上回应,学校聘任过程存在问题、监管不力之类。
总之,当事人肯定不敢出面,也一定会被大学解聘。
现在当事人不止是出面了,还火上浇油的说,‘不是七篇,是十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