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2996


王向红在码头上等着他,眉头紧皱、目光悠长,不知道在寻思着什么事。
王忆笑道:“支书在考虑啥呢?忧国忧民的。”
王向红也笑了起来:“没有,我在琢磨哪里安装电线杆呢,两台发电机了,功率都挺大,能支撑起不少电灯泡了!”
农村用的灯泡功率小,晚上有点光就够了,许多人家用的是15瓦的老灯泡。
而王忆带来的脚踏式发电机已经功率比较大,在22年也是市场能见到的大型手摇或脚踏式发电机里的翘楚,一台机器是2000瓦,理论上能带15瓦的灯泡带出一百多个。
实际上当然不是这样。
第一当时老板娘跟王忆说过了,2000瓦是厂家号称,它是理想状态下的情况,实际上达不到。
第二这是发电机标称的额定功率,但老板娘说厂家喜欢钻空子,其实这估计就是机器的极限功率了,考虑到有阻性负载、有感性负载,老板娘建议王忆把这机器当1000瓦的用……
王忆也把情况说给王向红了,所以王向红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给哪里安装灯泡。
岛上要用电的地方太多,僧多粥少、男多女少,不好分配,得党支部开会决议。
两个人上船,王向红亲自摇橹。
这方面王忆帮不上忙,他现在还肌肉酸疼呢!
王向红了解他的情况,所以到了码头后他没有像以往走着去乡里,而是要找一辆车拉着他们去。
另外福海乡和海福县虽然都在主岛、共用一个码头,可去乡里比去县里还要远,他们还带了一些货要去卖,这种情况下雇一辆车终究轻快。
码头上渔获多,不是往县里拉就是往市里转,这种情况下畜力车可不少,牛车马车驴车人力车,齐全。
王向红正领着他找呢,一个黑脸膛老汉甩着鞭子驱赶一头大青驴跑来:“找车?上来!”
没谈价钱,王向红直接上了车。
见此王忆也坐了上去。
上车后他身体随着车子晃悠,午后的阳光很暖,又摇又晒搞的他很舒坦。
价格没谈终归是心里没底,他随意问道:“支书,坐这驴车去公社多少钱?”
王向红还没说话,赶车的掌柜先回头开了口:“后生,你这是故意给咱爷们上眼药?王支书找我的车那是给我赵老鞭脸——他救过我命,我能要钱?”
王忆没想到还有这茬事。
他露出吃惊之色,赵老鞭仔细看了看突然笑了起来:“你这后生面生,我在码头上听人说你们天涯岛新来了个教员,是你吧?”
“是我。”王忆笑。
赵老鞭点头:“我看也是,你确实像知识分子,白白净净的。可是不少人说你这个教员会功夫,曾经在县里集体市场门口一人撂翻了虎头船拳几十号人,这样看你身板不像练过的呀?”
王忆呆滞了:“一个人撂翻几十号人?这是三人成虎啊!”
“不是,他们练得是虎头船拳,三个人可成不了老虎。”赵老鞭笑道。
王忆简单的解释了一下这成语,说这都是外界瞎传。
可赵老鞭不信,非要王忆给他比划一下子开开眼界。
王忆怎么比划?比划一个开原武神范德彪的鹰爪挠?
他赶紧换话题:“老叔,你说我们支书救过你的命?怎么回事?”
赵老鞭笑道:“这话说起来可就远了,六几年公社搞大批促大干活动,我被一帮狗操的定性为自发分子了,他们欺负我啊,加上我家那时候困难,我一时想不开就去投海。”
“结果王支书带人来给收购站送海带,碰上我跳海他一个猛子把我捞上来了。我当时苦啊,跪下就向他诉苦,他宽慰我要坚强。不光宽慰我,得知我家缺吃缺喝还给我塞了五十斤海带。”
王向红笑道:“老辈的事了,你别提了。”
他又问:“老鞭,你不是不干车掌柜了吗?怎么又干起来了?”
赵老鞭说道:“闲不住,得出来挣两口吃食,再说你也知道,我们生产队不像你们在海上一条船能走遍天下,我们在主岛上全靠两条腿。”
“生产队活多人走不开,社员们买东西不方便。整天的东家想扯两尺布,西家要捎一斤糖,队里买粮食、化肥,这不都得找人代捎?”
“我们生产队大,二百多户人家呢,这类事天天都有。所以你看我不干车掌柜了,那留在生产队也没用,以前三更五更的跑夜活,我两条腿都让海风给吹坏了,成了瘸老头,我待在队里没法搞生产,给生产队帮不上忙。”
“而生产队和码头、收购站、供销公司之间又缺一道联系,处处不方便,所以我就想,看样子搞革命还得靠老同志,咱趁着还能耍的动鞭子得发挥余热呀。”
王向红递给他一支烟炮仗:“那你不怕再被定性为自发分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