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2996


服务员蹲下帮他捡起虾干,很麻利的收拾干净。
他重新坐回椅子上,却见袁辉还在盯着照片看,手指操作屏幕不断放大缩小或者转换照片。
将照片全部看完后他抬起头目光炯炯的问王忆:“还有呢?”
“有什么?”王忆被他的话给问茫然了。
袁辉着急的抓住他手腕说道:“这铜钟里面呢?里面的照片呢?”
王忆说道:“我没拍,怎么了?里面不就是滑溜溜的……”
“这铜钟里面滑溜溜?”袁辉打断他的话。
王忆说道:“我没注意,人家没让我看铜钟内部,就让我在外面拍了几张照片,怎么样,这铜钟什么来头?值钱……”
“价值连城!”袁辉再次打断他的话。
能看出他表情的严肃和态度的急切。
他又打开一张照片看:“你看这个铜钟时候的感觉什么样?是不是端庄沉稳、敦实厚重?有没有感觉大气磅礴?”
王忆讪笑:“有吧?它到底什么身份?”
袁辉的评价让他内心躁动不安、瘙痒难耐,只能提肛以克制这股情绪。
此时袁辉同样躁动不安。
他吃着虾干稳定情绪,然后说道:“要是我曾经看到的资料没有错、要是你拍到的照片是实物、要是这实物不是假货,那你碰到了一件了不得的宝贝!”
“你看看这个铜钟,先看提钮,提钮是龙吧?这是龙首,瞪眼睛吐舌头,多威风!往下是龙爪,龙爪往外分,带着龙身扭动,往后看这里坚立着东西,这是龙角啊!”
“再看钟体,上面围绕这一圈的叫连珠乳钉环饰,下面是浮雕——不太清楚了,但仔细看能看出是莲瓣,其间相隔的这些纹路叫弦纹,中心四个字是楷书,写的是‘河清海晏’四个字,这四个字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王忆知道他起了卖弄心思,就不再急迫而是配合的问:“请袁老师指教。”
袁辉说道:“你们年轻人学曰文、学英文就是不学国学,这个成语都不知道?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平静了,天下也太平了!”
他掏出自己手机搜索了一些信息,一边看一边问王忆:“这铜钟有多大?”
王忆回忆着说道:“具体我没量,钟身高度没有一米,估计八十公分?上下直径相差差不多一倍,上面是四十公分左右、下面也是八十公分左右?”
袁辉激动的一拍桌子:“这就对了!它应该是78厘米高,底部直径81厘米,顶部直径42厘米,总重五百五十斤!”
“这是咱翁洲历史上的宝器,祈和钟!”
“祈和钟?”王忆反问道。
袁辉说道:“对,祈和钟,祈祷天下大和、四海平和的钟!”
“五年前市博物馆重修的时候我看到过它的资料,这铜钟铸造于明崇祯十二年,那一年有强台风从翁洲上岸,带起海水倒灌,引发一场大灾难。”
“后来台风消弭,当地知府接朝廷旨意、领本地官员捐资所铸造,安放于海滨大和寺。”
“到了近代抗日战争时期,曰军寇边侵犯我江南地带,他们海军飞机屡屡轰炸沿海城市,人们将祈和钟送去沪都作防空警报使用。”
“淞沪会战后这座铜钟被曰军抢走,之后便不见踪影,有说法称这铜钟跟咱们许多国宝被送去曰本,但也有说法称护送铜钟的曰军遇到了海上武工队埋伏,铜钟沉入大海或者被武工队抢走藏了起来……”
他目光炯炯的看向王忆:“看来最后的这个说法才是正确的,这祈和钟还在咱们中华大地上!”
王忆干笑道:“应该还在,不过你说这是国宝?”
倒卖国宝,牢底坐穿!
这个常识他还是有的。
袁辉说道:“哦,我习惯性用国宝来称呼这些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古董了,祈和钟工艺寻常算不上国宝,不过可以说是咱翁洲的市宝。”
“所以,它到底在哪里?”
王忆不答反问:“它到底值多少钱?”
袁辉靠在了椅子上,默默的伸出右手的食指……
===81.海米虾干有讲究(祝大家虎年虎虎生威)===
面对袁辉凝重的面色和竖起的食指。
王忆当场倒吸一口凉气,整个人瘫在了椅子上:“一、一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