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8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6/2996


王向红背着手上来,问道:“王老师你蹲在这里干嘛?哦,那个红梅主任今天去走亲戚还海账了,她会委托亲戚给你去找栾大壮问问拖网的事。”
王忆一听这话更愉快了,笑道:“好呀,那红梅主任可帮我大忙了。”
“另外那啥,我蹲在这里是在看热闹,队里的女社员正在骂她们男人呢,哈哈,真有意思。”
王向红也笑了起来:“你挺闲呀。”
“嗯,最近没什么事,我就等着沪都的同志们过来秋游做客了。”王忆愉快的说道。
王向红摆摆手:“那你也别闲着了,这样吧,你下午跟着大胆他们出海,去张网作业。”
张网作业是东海渔民传统的生产作业方式之一,始于清代展复初期。
其中的张网是网的名字,属于定置网具的一种,这种网口呈矩形,网身是方锥形,简单来说就是在海里打桩弄上一张网,等着鱼虾蟹们自己往里撞。
当然细说的话要复杂一些,比如张网作业分打桩张网和抛碇张网,天涯岛今天就要进行打桩张网作业。
打桩张网又叫近洋张网,在近海地区来下网。
王向红给王忆介绍了一下,之所以队里要在今天打桩张网不是图能获取多少鱼获,只是打桩张网可以连续几天都有收获,收获少但收获新鲜。
队里用打桩张网收取鱼获也是为了迎接沪都外贸市场的秋游活动,得给人家准备最新鲜的海货。
之所以安排今天开展打桩张网作业,是因为这活用不了一天,恰好半天能搞定。
而它又是在近海水域作业,社员们干完活浪费半天时间,就不方便再出海去干活了——时间上来不及。
于是昨晚看比赛、今天生产队歇了半天,王向红正好利用下午这半天时间安排社员们去打桩张网。
王忆一看这活是给兄弟单位的秋游准备的,那他没话说了,肯定得去参与一下子。
而且这种作业方式是他从未见过的,王向红让他去了解一下,熟悉流程。
王忆问道:“打桩张网这种作业方式,现在还流行吗?我听社员们谈过,说现在不太用了,以前用的多。”
“嗯,民国时候用的多,到四十年代的时候,咱们县里有张网船800余条、打桩一万五千多支。”王向红叼起烟袋杆先抽了口烟,然后徐徐讲解起来。
“这么多的家伙什,那打桩张网现在为什么不大用了?因为效率低下,没有主动性,全靠鱼获自己送上门来。送上门来的大鱼大虾往往还捕捞不住,它们力气大,不能及时收获那会跑掉,一般能捕捞到的是小鱼小虾。”
“问题是刚解放、刚建国的时候,咱们国家是真的一穷二白啊,当时解放战争缴获了很多的张网船和桩子。”
“于是建国初期一直到现在,咱们外岛的一些渔区一直延续着打桩张网的作业方式。”
王向红蹲在他旁边吐了口烟,说道:“不过现在好了,现在打桩张网的话,有机动船来回收取鱼获,效率高了,收获能多点了。”
他给王忆继续介绍。
打桩张网的操作方式是这样的,找个水下暗流汹涌的地方,然后以竹桩或木桩打入海底固定位置,在桩上系挂网具。
这样暗流会裹挟鱼虾蟹的意动,让它们不经意间撞上网具被缠住。
要知道海洋浩瀚无边,在海里搭建起一张网等着鱼虾蟹自己上门就跟森林里守株待兔似的。
那怎么能提高守株待兔的效率呢?满森林转悠,树多了,总有兔子会撞上。
同样道理,打桩张网作业得在水下大量布设渔网,解放初是渔民们摇橹划船去打桩布网,然后四五个人操作一艘张网船。
半天时间,一条张网船能布设二三十条渔网,然后一昼夜能收取鱼获个两三次。
这种作业方式的缺点是缺乏主观性和无法及时收取大鱼导致其逃跑,可优点就是占用的人手少。
只要完成了张网作业,那以后一艘船上两个人就能看管住一大片的渔网。
王忆听到这里后心里一动。
咦,这个捕捞作业方式好像很适合22年天涯渔场的捕捞所需。
他就是为了保守自己一些秘密,所以天涯岛上人手少且以残疾人为主。
这种情况下不好随便出海进行捕捞。
那如果他在渔场里常年布置上打桩张网,每天安排人手去捞上来收取一下新鲜鱼获,再安排县里刚送他的蓝海十号客船送去市里的生产队大灶,这不是很好吗?
生产队大灶每天都能用上新鲜的野生鱼获,而因为规模缘故,生产队大灶用不上太多鱼虾蟹,偏偏张网作业的捕捞能力有限,没法子每天都能捕捞到太多鱼虾蟹……
天作之合啊!
一拍即合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6/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