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5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60/2996


饶毅摇头:“没有。”
王忆咂咂嘴,深感遗憾。
辛弃疾的字那么值钱,柳三变的也不会差很多。
饶毅说道:“不过有了这篇亲笔填词对于你这本《花间集》还是大有裨益。”
“为什么?因为咱不会广而告之天下说发现了柳三变的亲笔题词,可以跟有意向收藏这本书的客户来专门做个介绍。”
“到时候这题词是不是柳三变所写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会成为一个话题。”
“古籍善本有了话题性那就有了更高的价值,或许有人愿意相信这字是柳三变所留——你仔细看,这本《花间集》能留存至今也跟它被重新校订有关。”
“写了题词的这张小牛皮纸和全本书所用牛皮纸材质相彷,但细看不一样。”
“所以咱们可以跟客户说,或许是历史上有人收藏到了这本《花间集》又收藏到了柳三变的一纸亲笔题词,于是他将二者合二为一了。”
“还是那句话,这事是不是真的不重要,能让以后的善本主人如此去介绍这本书很重要。”
王忆问道:“那这本《花间集》的价格能要到什么程度?”
饶毅沉吟了一下,说:“与书画、珠宝、古董珍玩等收藏门类相比,古籍善本属于是曲高和寡的小众雅藏,即使在近几年一片风生水起的艺术品市场中,它的表现也相对低调得多。”
“但是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现在咱们中国的富豪们有钱了,古籍善本这种藏品属于雅藏,它们价格指标体系正在被重新确立。”
“我们庆古就把古籍善本看作是拍场上的下一匹黑马,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古籍善本就是黄金书。”
王忆耐心的听他侃侃而谈。
等他侃完之后他问道:“那么到底多少钱?”
饶毅直接把手摊开了:“没法说呀,之前在中国嘉德的一场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中,一部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以900万元起拍后便遭遇疯抢。”
“当时经过了近70轮激烈叫价之后,最终是以4830万的价格给拍走的。”
“我之所以要提这件事,第一是要告诉你古籍善本的成交价多么具有不确定性,第二是因为《两汉策要》也是元版书,不过是元朝的手抄本。”
王忆听后有些肃然。
我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4830万!
完全可以说是五千万、半个亿!
他试探的看向自家这本《花间集》,饶毅摆摆手:“你这本书恐怕没有这么高的价格,因为人家《两汉策要》的来头很大,盛传为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手书!”
赵孟頫……
王忆了解收藏品的时候看到过这个名字,中学时候在历史书上也看到过这名字。
这是书法大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元朝三大书法家之一,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后代孙之一。
于是他下意识叹了口气。
结果饶毅慢慢悠悠的说:“你这本书的价值比不上《两汉策要》不过也不会差这个价格很远,因为4830万的价格是2011年拍出来的,迄今已经过去十多年!”
王忆无语。
饶毅看着他懵逼的表情哈哈大笑:“王总你可别跟我急眼,我是嫉妒你屡屡收到好货、年纪轻轻成为巨富,所以故意跟你开玩笑,目的是为了以后酒桌上跟人吹嘘,吹嘘我曾经拿捏过一位青年巨富。”
这话说的不客气,但却从侧面捧了王忆一把。
比直接夸王忆长得帅、身材好、气质佳要更——更落入下成,王忆还是喜欢麻六那种人,逮着他直接吹、拼命的吹。
饶毅跟他开玩笑是为了活跃一下氛围,然后进入主题。
他抚摸着这本书问:“王总,你看这本书你想怎么处理?要不要卖掉?”
王忆说道:“能卖掉就卖掉,我有别的收藏品,对这种古籍善本兴趣不大。怎么了?你们这边有客户?”
饶毅对其他人点点头,这些人便收拾了工具陆续出门。
他去亲自关上门,又给王忆倒了一杯茶说道:
“王总,古籍善本现在确实是收藏行当的小众雅藏,它有客户但没那么容易找到客户,往往需要上拍卖会。”
“这种一级善本肯定要上大拍卖会,但以你个人名义上不了这些拍卖会,所以我是什么意思呢?能不能委托我们庆古来帮你联系拍卖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60/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