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5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9/2996


他捻了捻书籍的纸张让王忆自己试:
“这是小牛皮手工鞣制而成的纸张,做了特殊处理,一张牛皮分层成了纸,但它远比纸更厚实,而《花间集》通本书卷数较多,于是便分卷成册。”
王忆点点头:“这是蒙古和元朝皇庭、贵族们所用的一种纸?我看过一部纪录片介绍这种纸。”
饶毅笑道:“对,刚才我上手摸出它的材质后便做出这判断了,王总既然了解这种独特的皮革纸技术那我就不多说了,咱们围绕这本《花间集》聊几句。”
“自《花间集》诞生以来,这部词集就是一部文学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难得珍品,不管它在历史上曾经遭受过什么样的非议,反正以现在眼光来看,它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收藏价值、历史价值的名作。”
“因此对于古今藏书家来说,这么一本名动天下的诗集肯定是值得自己收藏的,在古代造纸技术欠发达,像《花间集》这种珍贵书籍一旦印刷出版,那都会被人所收藏,只是善本珍贵程度不一样,收藏者身份不一样。”
“咱们都知道,活字印刷术诞生于宋朝,而花间集诞生于宋朝之前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它第一次被大规模印刷就是在宋朝,进而得到了广泛传播。”
“经宋一朝,《花间集》被文人广而告之,到了元朝这词集名气更大了,得到了多次印刷,每次印刷所得的套书都有人收藏并记述下来。”
听到这里王忆有些明白过来,问道:“这本书有现存的记录进行身份的左证?”
饶毅笑着点点头:“对,这套书印刷出来之后一直出入于名门宦族之家,在长达800年的历史中,一直是名家递藏、流传有序。”
“不过元朝本就是短命王朝,之后乱世更迭,百姓流离失所,各种古籍善本跟着流离失所,导致整套的《花间集》流落民间。”
“还好当时这版书是用小牛皮纸印刷的,相对来说不容易破坏更容易保存,这才保存到了现在,而且……”
听着他的介绍王忆扯了扯书纸。
历经八百年的小牛皮应声而裂……
饶毅见此顿时急眼了。
他也不去‘而且’了,赶紧抓住王忆的手臂叫道:“王总你怎么了?这就算不是宋版书也是元朝古籍善本,这是善本啊!你怎么能毁坏它?!”
王忆尴尬。
他哪知道自己轻轻一撕扯,被饶毅赞不绝口的小牛皮纸就会碎掉?
饶毅白了他一眼说:“大哥,这八百年了,八百年啊,别说是牛皮,就是钢铁的也应该腐蚀的不堪一碰!”
王忆解释道:“我鲁莽了,确实鲁莽了。”
“我寻思那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结果唐僧给他解开封印后他蹦出来那皮裙还完好无损,我以为这牛皮纸被保存八百年应该也完好无损。”
听到这话专家们面面相觑。
他们搞不懂为什么这样的呆逼可以拥有如此一本极有价值的古籍善本,而自己如此英明却没有这样的命?甚至这小子还头发茂盛而英明的自己还会脱发!
其中一位白发专家试探性的问王忆:“你有没有想过,或许孙悟空在山下被压了五百年,其实他的皮裙已经烂光了,但它不穿皮裙广电不让电视剧播放?”
王忆听后哈哈笑。
老爷子有意思。
饶毅心疼的把古籍给拿过去,他抚了抚牛皮纸打开找到一个红印章给王忆看:“咱还是快点介绍这本书吧,这个印章上的名字你能认出来吗?”
王忆瞅了瞅摇摇头。
名字三个字,他一个字没认出来,字迹太扭曲了。
饶毅说道:“这三个字是周良金,明嘉靖年间着名的藏书家,还有这个,这个印章上的名字你能认出来吗?”
他继续翻,又翻出来一个印章。
王忆又瞅了瞅,又摇摇头。
饶毅叹气道:“这是毛子晋!”
王忆说道:“这个字是毛?我在后面倒是看到过一个印章上有毛字,但那跟这字不太一样。”
饶毅说道:“印章所用字体不一样,有的确实比较难认一些。”
“毛子晋叫毛晋,子晋是他的字,被誉为海内第一藏书家,他别号汲古主人,有个藏书阁叫汲古阁,藏于内的书籍都是珍品。”
“这个毛晋非常爱书,藏书多达8.4万余册,其中不乏众多罕见秘籍,这一套元版《花间集》最后的全套收藏家就是他,在他之后是明末清初一场大动荡,那是咱们汉家文人的大劫难,很多书籍就是在清朝被毁坏。”
介绍到这里他拿起平板电脑找出几张图片给王忆看:“毛晋对这套《花间集》视若珍宝,在全套书籍上总共印刻了八十多个自己的印章,也在一些藏书心得中介绍过这套书。”
“所以这书基本上能确定身份,它就是元朝的古籍善本。”一个鉴定师补了一句。
王忆关心的问:“那毛晋就没说他收藏的这套书里有柳三变的题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9/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