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7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0/1086


“叶首领,听闻你们已经攻占了闽北重镇建宁,此事可当真?”
还没等叶宗留开口,许逢原便急不可待的询问了起来。
要知道对于朝廷而言,杀官暴乱的叫做贼子,没有根据地只能被称之为流寇。
《天阿降临》
但是攻城掠地,性质可就完全变了,已然可以定义为谋逆叛军!
许逢原简直不敢相信,一桩差役与炉丁之间的小小冲突,怎么会演变到今天这种场面。
再这么下去,叶宗留等人没有回头路可走。
或者说,现在已经无法回头了!
面对许逢原的焦急询问,叶宗留神情复杂的点了点头道:“是的,蒋炉头已经率领着炉丁弟兄们,攻占了建宁府城。”
打下闽北重镇建宁府,对于叶宗留等人而言,说实话是个意外收获。他们并没有攻城的打算跟实力,仅仅想着绕道过去逃脱官军的封锁圈。
可能是建宁府守军都被征调走围剿去了,造成整个府城防务空虚。也可能是俘杀福建布政司参议竺渊,对地方官员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威慑。
反正看到起义军到来,建宁府城的官吏便选择了潜逃,蒋福成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一座城池。
但接踵而至的便是种种现实难题,府城是掌控在自己等人手中,可如何守住呢?
这就是千百年来,为什么农民起义军,到了最后往往会以失败告终的原因。
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面对官府的严酷剥削,被迫做出的求生抗争,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跟目标,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最终要做什么。
一大群人没有任何提前准备仓促起事,然后走一步算一步,与围剿官军进行着对抗。就算在初期能获得一些成功,也会很快陷入到一种迷茫境地,没有下一步该如何走的方向。
现在的叶宗留跟蒋福成便是如此,攻下了建宁府城,然后不知道是该防守,还是该弃城避免与朝廷大军进行正面对抗。
理智上以福建矿工炉丁的实力,远远没有达到攻城掠地的境界,弃城继续打游击战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可是攻下府城的诱惑,对于许多目不识丁的起义军而言,简直无法抵抗,甚至有些人还欢呼可以裂土封疆称王。
殊不知困守城池,便是众多农民起义家灭亡的开端。
叶宗留没有什么裂土封疆的野心,他仅仅是出于义气跟愤怒,选择协同蒋福成杀官造反。
毕竟如果没有叶宗留等矿工加入战局支援,那么尤溪数千名炉丁被官兵围困后的下场,就是按反贼罪名论斩!
所以叶宗留不赞同固守池城,但奈何在决定是否放弃的过程中,福建局势陡然发生了异变,起义军遍地开花!
首先是福建处州,叶宗留好友陶得二,领导千余名农民起义,声势浩大短短时间内就控制了,闽浙赣三省边境地区和交通要道。
紧接着一名叫做邓茂七的佃农,在福建沙县率领佃户发动暴动,打出了“劫富济贫”的口号,引得了附近农民纷纷响应,瞬间就拉起了万余人的队友。
并且邓茂七此人“勇悍自智”,没起义前就长期聚集佃户集体抗租斗争,有着丰富的领导组织经验,从而导致手下的农民军战斗力也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沙县地方官府完全不是邓茂七的对手,他后来居上占据陈山寨,直接设立官署歃血誓众,自称“铲平王”,要铲尽天下的不平!
这些起义军的诞生,极大的鼓舞了占领建宁府城的矿工跟炉丁们,彷佛福建官军已经不足为惧,压根没必要再躲着他们四处逃窜,一时间坚守的声势成为了绝对主流。
守城就意味着要储备足够的粮草备战,可是建宁官吏潜逃之前,一把火直接烧了府衙的仓库,导致整个建宁府余粮仅够半个月食用。
并且正统九年末福建遭受倭乱,正统十年遭受大水,正统十一年遭受大旱。天灾人祸不断百姓苦苦求生,手中压根就没有余粮,想要从府城周边征集都做不到。
话说回来,如果不是遭遇到连环的天灾人祸,福建地区局势也不可能崩坏到这种地步,只能说有因必有果。
叶宗留思前想后,福建境内能缓解矿工炉丁粮草危机的,只有许逢原。
这些年与倭寇进行走私贸易获利颇丰,另外许逢原担任长乐县知县后,确实兢兢业业造福一方,仓储米粮充足,百姓安居乐业,可谓是颇受称赞。
于是乎就出现了这么诡异的一幕,朝廷反贼准备找朝廷命官来借粮……
“叶首领,你可知道攻占府城的后果?”
许逢原满满震惊,他是真没有料到,短短时日内叶宗留就走到了这步。
“知道如何,不知又如何?”
“许兄,你也知道吾等曾经的身份跟谋划,开弓没有回头箭。”
叶宗留不想再去讨论那些有关“后悔”的事情,正统九年就已经下定了决心,无非是迟到三年的举兵罢了。
“福建布政司已经下发公文给各州府,告知了朝廷福建暴乱事宜。不出意外的话,朝廷平叛大军将很快到达,叶首领真的要走上这条绝路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0/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