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7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9/1086


沉忆辰与喜宁一个督军,一个监军,哪怕为了取个好彩头,也得从德胜门出京师。
沉忆辰本以为按照喜宁飞扬跋扈的性格,只有自己等他的份,没想到居然还提前达到。
莫非史书上的描叙有误,喜宁与王振一样,也有一颗搞事业的心?
不过当沉忆辰掀开马车门帘后,他就明白为何卞和说到不是喜宁到了,而是喜宁的车队到了。
此时德胜门内外,浩浩荡荡停着数十辆马车,简直没把出城的道路给堵上。更为离谱的是,最中央有着一架十二抬的大轿,喜宁就高坐在其中。
要知道明朝前中期,对于乘轿制度还是限制比较严的,武官不允许坐轿出行,文臣轿子形式和纹饰也有规定,大多以二人跟四人抬为主。
当然,就跟明朝大多数政策一样,后面都是各种无人遵守。不过哪怕如此,京官里面阁部大臣,都极少会使用八抬大轿,以防被言官弹劾。
毕竟就连皇帝的御辇,也不过十六抬而已,官员能用上八抬大轿,已然仪仗排场十足。整个明朝历史上,明摆着僭越逾矩的,也仅有张居正的三十二抬大轿。
不过话说回来,是否逾矩这种事情,还轮不到沉忆辰来操心。
但这般作派,让沉忆辰感到万分不满,喜宁到底是去监军平叛的,还是去福建旅游观光的。
十二抬大轿抬着去,这猴年马月才能赶到福建?
,
===269
攻城掠地
(二合一)===
“抱歉,让喜公公久候了。”
沉忆辰下了马车,朝着喜宁拱了拱手,略带“歉意”的打了声招呼。
“无妨,咱家也是刚刚到。”
相比较沉忆辰还下了马车,喜宁就干脆坐在大轿上没下来。
昨日刻意示好沉忆辰,对于喜宁来说算是给足了面子,要知道以往他出镇地方监军,文武大臣莫不是对自己卑躬屈膝。
沉忆辰还晚到一步,按照喜宁的性格没甩脸色,已经实属难得。
“此去路途遥远,不知喜公公打算走哪条路线入闽地。”
沉忆辰看着喜宁这副懒散的模样,终究还是忍不住询问了一句。
明朝入闽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传统的大北岭驿道,也被称之为“状元古道”,是古代福建学子进京赶考的必经之路。
从京师到山东,然后转江苏,后续过浙江、江西,最后才进入福建。
走大北岭驿道耗时较长,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年半载都有可能。优点就在于这是商贾开辟出来的商路,沿途比较繁华昌盛,并且还能得到各地方官府的款待跟孝敬。
另外一条就是传统水路,沿着京杭大运河直达杭州,然后再从浙江入福建。
优点在于速度快,缺点也在于速度太快不好一路捞钱。
看着喜宁这架势,沉忆辰估摸着他要走陆路,否则这十二抬大轿不是白准备了?
不过事实证明沉忆辰想错了,喜宁在听到他的询问后,语气有些不满的回道:“沉翰林乃大明魁首,理应懂得兵贵神速这个道理,此去福建当迅速平叛乱民,然后早日返回京师报喜陛下。”
“走哪条路,这还需要问吗?”
如果说沉忆辰着急赶往福建稳住局势,那喜宁完全可以用“归心似箭”四个字来形容,甚至还没出发,就提前考虑着怎么回来了。
毕竟喜宁长年出镇在外监军,好不容易从辽东返回京师,担任了御用监掌印太监,正准备与皇帝多亲近亲近。
结果被王振从中搅和,屁股还没坐热就得前往福建平叛,他怎会心甘情愿?
“喜公公所言甚是,下官受教!”
沉忆辰赶紧拱手恭维了一句,这简直称得上是意外之喜,没想到喜宁还真有点搞事业的心态。
“沉翰林客气,那吾等便出发吧。”
“是。”
沉忆辰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回到自己马车,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朝着通州码头前行。
……
远在千里之外的福州府长乐县衙内,现任县尊许逢原,正在后院书房接见一批神秘来者。并且为了保证隐蔽性,还特地嘱咐县衙差役书吏,没有他的允许绝对不能贸然进来。
因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福建矿工首领叶宗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9/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