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1086


你这水爱谁去治谁去,反正跟我无关。
沈忆宸不是什么精通算计的机器,他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只不过在保身跟大义之间,
就算心中各种后悔忐忑,
行动上终究还是选择了后者。
这才是践行着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圣人!
沈忆宸支持徐珵的这番言论,让朝堂文武百官都把目光放在了他身上,绝大多数人都满脸诧异。
今天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吗?山东治水工部群臣都没有进言献策,两个毫不相关的翰林官倒是力荐治水策,什么时候翰林清贵这么闲了?
而且问题是术业有专攻,翰林官让他们去辩辩经、修修史是一把好手,什么治水赈灾还是免了吧。
当年建文帝就是信了两个纸上谈兵的货,把皇位都给折腾没了,嘴上功夫厉害就是空谈误国啊!
所以奉天殿内外群臣,都不太相信沈忆宸跟徐珵两人,有什么治水能力。
徐珵更是一脸不敢相信的望向沈忆宸,以他的智商很清楚支持自己的风险。再说两人不过是点头之交,沈忆宸何必做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甚至是没有回报的事情?
身为一个为了权势不择手段的人,徐珵不相信这个世上会有人因为公心大义支持自己。就算有,怎么看也不像是沈忆宸这种聪明人。
“喔,沈爱卿也会治水?”
经历过朝贡大礼的表现,现在朱祁镇对于沈忆宸“关爱有加”,立马就饶有兴趣的问了一句。
“回禀陛下,臣修《寰宇通志》钻研过地理跟水利,徐检修所献确属良策,即能救山东万民于水患,又能保障漕运之通畅。”
听到漕运二字,算是命中了朱祁镇的担忧。
毕竟水灾什么的只能影响到局部,漕运断了京师乃至整个北方大地都得断粮。到时候别说瓦刺也先部,就连归附的兀良哈三卫都能趁乱入侵大明。
“就依沈爱卿所言,徐检修治水策呈上来吧。”
朱祁镇一声令下,通政司的官员从徐珵手中,把那封治水策呈递到了御案上。
翻开粗略了扫视了一遍,对于其中的一些治水方案,朱祁镇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他并不是什么水利专家,但好歹也在大明最顶尖的“帝师班子”手下教导了十来年,奏章中有没有真才实学的东西,朱祁镇还是看得出来的。
徐珵的治水策不是那些空谈的“之乎者也”,策略方案条理清晰,执行步骤也言之有理,确实称得上是水利良策。
“沈爱卿真乃学识渊博、慧眼识珠。此封治水策暂且留下,待朕与内阁、工部卿家们商议后,再行定夺!”
山东治水方案不是小事,就算徐珵这封治水策不错,也得通过内阁、工部众大臣商定之后,才决定是否执行。
同时这件事情也增加了朱祁镇对于沈忆宸学识的认可,以前仅仅是四书五经,现在看来工科杂学同样擅长,不愧是六元魁首之才,简直无所不知!
“谢陛下赞赏。”
沈忆宸松了口气,磕头谢恩。
只要这封治水策能顺利进入到朝议阶段,那么通过的概率就接近百分之百。
毕竟满朝大员们只是独善其身,不代表着他们没有能力,看不出来这份治水策的含金量。如今有了自己主动背锅当这个担保人,锦上添花赈灾救民的事情,他们还是愿意做的。
“谢陛下!”
徐珵同样高呼谢恩,但他心里面有着一丝落差,明明是自己上疏的治水策,为何皇帝眼中就只看到沈忆宸?
“诸爱卿还有其他事启奏吗?”
收好治水策,朱祁镇向着殿内文武百官询问了一句。
同时鸿胪寺鸣赞官也向前跨了一步,如若无事的话就可以退朝了。
“臣有本奏!”
就是群臣准备磕头恭送朱祁镇退朝的时候,通政使李锡站了出来启奏道:“臣弹劾兵部右侍郎于谦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弹劾于谦?
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沈忆宸内心猛的悸动了一下。
如果说大明正统朝时期,有哪一个真正做到了放下个人荣辱,以天下为己任,那么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于谦!
他终其一生,都在践行着“从道不从君”的治世精神。重名节,轻名利;重成仁,轻杀身;重社稷,轻君王。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可谓国士无双!
徐有贞的出现,就让沈忆宸憧憬过,何时能在大明中枢见到大名鼎鼎的于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