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2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1/2158


于谦同意胡濙的说辞,斯拉夫人和泰西的日耳曼、法兰克、昂撒逊人打的越是凶残越好,只要他们一方不能消灭彼此,就会一直打下去,这符合大明在西域的利益。
朱祁玉这才点头说道:“朕以为如此甚好。”
“陛下要宣见尹凡三世,礼部应如何其沟通?”胡濙问起了具体的事务,大方针敲定之后,如何实施,就是接下来的议题。
朱祁玉笑着说道:“有的时候,做坏事说好话更管用。杀君马者,路旁儿也。”
想要杀死一个人一定要骂吗?
其实不是,而是捧。
朱祁玉说的杀君马者,路旁儿也,出自东汉末年人应劭写的风俗通,大约和尹索寓言、天方夜谭一样的民间风俗故事会。
东汉时候,高官食用厚禄,他们的马也长得膘肥体壮,有一次某大员出行,围观的人纷纷拍手叫好,骑者就不断催动马匹,结果骑者的骑术不精,马匹力竭而亡。
想要做事,不一定要骂,也可以夸。
过分地赞扬和吹捧,让被赞扬者变得虚荣自负,招致他人反感,使被称赞的人,在言语之下逐渐迷失自我,最终走向毁灭。
有时候想要毁掉一个人,你只需要夸他就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知之明,是一种很少有人拥有的大智慧。
比如大明皇帝就不擅长指挥作战,所以干脆就直接不参与,只是上前线为军事行动做充分保障、鼓舞士气。
“臣以为不妥。”胡濙往前探了探身子说道:“陛下,这夸赞之事,礼部来说,陛下还是以劝谕为主。”
胡濙的意思很明确,这种脏活累活,陛下出面干不合适,还是他们这些读书人做合适些,一来,他们很擅长此道;二来,则是政治余地。
第三个原因则是陛下是大明的皇帝,皇帝作为亿兆瞻仰之人,就必须是英名无损,功业无垢,是道德的高地,是完美的化身,即便是为了皇位杀兄这等违反了五常大伦之事,那也要说成大义灭亲。
“臣也以为这些事,还是臣来做便是。”于谦也是认为不妥,颇为郑重的劝谏。
陛下英名无损,功业无垢,是于谦实现他天下人人为私,陛下一人公耳的政治理想和主张最重要的保证。
这是礼制,于谦和胡濙从来没有超脱千年来,君君臣臣的框架。
朱祁玉虽然很想亲自拱火看看热闹,但最终还是从善如流、良言嘉纳。
脏活累活,臣子来做,美名赞誉,皇帝承担。
而此时的尹凡三世,正在大明会同馆驿内,焦急的等待着大明方面的决定,他很想要见到那个如同人间神祇的大明皇帝,他迫切的想要见到,那个将大明从最危难时刻解救的人,是何等模样。
尹凡三世从撒马尔罕来到大明的路上,非常的顺利,他本身是个很胆小的人,但是这一路上,他并没有受到任何的惊吓。
从撒马尔罕到大明京师的这段一万两千里的路,比他从莫斯科到撒马尔罕那六千里路,走的还要顺利。
从撒马尔罕出发,到碎叶城,而后顺着商道至轮台城,就到了大明的统治范围,而后尹凡三世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繁华。
即便是在君士坦丁堡,他都没有见到过的繁华。
尹凡三世写了很多的游记,记录了撒马尔罕与碎叶城的大学堂如何让人向往;记录了王复在赫拉特之战中的英勇;记录了康国局势复杂和大明千丝万缕的关系;
记录了驼铃声下的商队在大漠之中的斜影;记录了繁忙的粟特商人的狡诈与精明;
记录了嘉峪关长河落日圆的宏伟;记录了河西走廊的天地一色,山城伫立;记录了河套之地的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繁华之后,只有更加繁华,尹凡三世到了大明之后,游记越写越厚,越写越多,几乎到了词穷的地步。
而这一路上,他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大明皇帝的故事,故事千变万化,从每个人口中诉说的故事,都不尽相同。
在他看来,大明的皇帝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和大明的先帝一样,有自己的爱好。
大明皇帝喜欢钓鱼,但如常因为备受关注而钓不到鱼,可这个有趣的人,从来没有因为钓不到而放弃这个爱好。
“笃笃笃。”鸿胪寺卿、海事堂祭酒马欢敲开了尹凡三世的门,笑着说道:“我带来了好消息,陛下准备接见你了。”
通事将话翻译给了尹凡三世。
海事堂的前身是通事堂,陛下给了六万银币筹建,马欢作为通事堂祭酒,自然会说希腊语和拉丁语,而尹凡三世所在的莫斯科大公国信仰东正教,自诩罗马正朔,也说希腊语和拉丁语。
马欢自然可以和尹凡三世直接沟通,但是此刻的他代表大明朝廷而言,就会说汉话,而后让通事看似多此一举的翻译。
这是一种礼制。
“我需要准备什么吗?”尹凡三世颇为激动的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1/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