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9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6/2158


大明真的派天兵来战,该怎么办?
要知道,黎宜民还能坐在月台之上,是因为他向大明发去了请求册封的国书,大明仍未回应,大家都在等大明的态度。
“看我作甚!”黎思诚大怒,一甩袖子说道:“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当真我会因为蜗角纷争,唯利是图的暗中勾结大明?”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黎越僭朝,国号大越,对外称安南,国中只有汉文汉字,对大明称臣纳贡。
但是黎朝僭越为皇帝,带十二旒冕,可谓是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黎思诚之所以获得支持,就是他坚定的反对和大明媾和,力图成为麓川霸主,威压麓川诸国朝贡,成为小大明。
“就是看你一眼,那么大的反应做什么?”柳溥满不在乎的说道。
柳溥的目的就是四处拱火,他才懒得管自己做事的后果,大不了也就是烂命一条。
若为国事死,陛下不给他在英烈祠上名刻字,也会给他家眷大明人的身份,无论怎么算,都是大赚特赚。
“凡有国家,必有武备。常于农隙之时,且停不急之务。圣上,臣以为还是的建立京营,请敕旨建立升龙军!”柳溥大声的说道。
这就是柳溥为什么说黎朝是东施效颦,全面仿照大明制度,但是缺少了京营这一块极其重要的压舱石。
大明太祖高皇帝不建京营,是因为天下的军队都是忠于高皇帝的军队。
而到了太宗文皇帝,大明就建立了隶属于皇帝的班直军,京师三大营。
可是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京营。
没有京营,就没有压舱石,所以黎朝这条船,总是从顶上漏水,搞个宫变,跟闹着玩一样。
黎宜民闻言,目露喜色说道:“太尉所言有理,可是说得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众所周知,办事是需要花钱的。
钱从哪里来?
黎朝的户部在十五府建立了直属于朝廷的条条,户部清吏司。
而各地的户部清吏司又直接受制于地方的框框,也就是三司使。
黎朝的税赋因为阮氏、莫氏、郑氏占据多数良田,很难收上来,连年闹灾荒。
黎宜民没钱。
“要不让臣来?”柳溥试探性的问道。
练兵是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基础的,比如眼下大明皇帝练兵,就将自己的御书房移到了讲武堂去。
否则练着练着,就是黄袍加身情景复现,朱祁钰被威逼退位了。
黎宜民犹豫了片刻说道:“诸位爱卿,孤以为,还是各家拿粮纳饷,为我大越纾困才是。”
黎宜民还是要掌控平衡之道。
此时朝中有组建京营能力的唯有柳溥,其他人都没那个才能,但也要让军士们知道吃的谁家的粮,领的是谁家的饷。
丁烈,黎朝的户部尚书,他站了出来俯首说道:“臣可以调度此事。”
丁烈和阮炽向来共进退,阮炽死后,丁烈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代表他身后的庄园名主们争取利益。
柳溥的神情极为放松,眼神闪烁,手自然下垂,身体颇为松懈,可见他非常的放松。
回来了,一切都回来了。
“那就由丁尚书主持筹措京卫粮饷之务,不得怠慢。”黎宜民看着丁烈,满是温和的笑着说道。
满满都是熟悉的味道,这个味道太正了!
柳溥嗅到了制衡的味道。
这是他最熟悉的领域,这就是正统年间的政治风格,相互制约,相对平衡。
在这种环境里,柳溥可谓是如鱼得水。
柳溥继续说道:“臣有水阵军令三十一条、象阵军令二十二条、马阵军令二十七条、步阵四十二条,合计京卫升龙军一百二十二条!还请圣上过目!”
“凿海池以为水阵,海池屈曲百里,于池中设翠玉殿供圣上观阵,而池边作讲武殿,设壮士、神武、效力、殿前、五府、马闲、驯象等司,肄习拣练水象马步四阵十六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6/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