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8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5/2158


他是皇帝,不好直接动手,但是徐有贞自己没数找死,那就不能怪他这个皇帝薄凉寡恩了。
徐有贞不知道御书房里的陛下正在计划着“平叛”,他找到了于谦,和于谦细细商量着关于四万里水路疏浚之事。
于谦是四万里和二十万里水路疏浚的提出者,而且陛下还把三皇子取名朱见浚,可见陛下的重视。
“徐巡抚,多日不见,消瘦了许多。”于谦倒不是客套。
九年前,徐有贞还是略显富态,现在精瘦精瘦,但是这眼神却是越发的坚毅。
于谦和徐有贞已经有数年未见。
徐有贞品着蒙顶甘露,倒是颇为平静的说道:“于少保比之过去,富态了许多,气色也好多了。”
于谦是坚定的坚守派,还主持朝局迎立新君,兵部尚书于谦和左都御史徐有贞在京师之战中,是真正的政敌。
这仇人见面本应该分为眼红,但是彼此却极为的平静。
时光荏冉,九年一晃而过,陛下一次次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于少保是对的。
而他徐有贞只能在水利事上,当个打灰人。
“徐巡抚有没有打算回朝?”于谦斟酌了一番说道:“眼下大明正值用人之际,徐巡抚回朝,谋个尚书,直入文渊阁,也不是什么难事。”
徐有贞的名望早就够了,九年了,徐有贞考成法年年甲上,也该挪一挪了。
“昔日不过是政见不一,道不同不相为谋,过去也就过去了。”于谦说的颇为认真。
他作为政斗的胜利者,只要陛下还没倒下,他就会一直赢下去,这个时候,他放过了徐有贞,提出了和解,是大度。
于谦不止一次和人和解,比如他和武清侯石亨在官山议事台和解,当初在大同府闹到生死不容的地步,最后还是和解了。
于谦有容人的肚量。
而且这么久过去了,徐有贞在地方九载,所作所为,也证明了徐有贞也在改变。
陛下厌恶徐有贞,并不是徐有贞不能升迁的原因,可百官之首于谦和徐有贞是政敌,这就导致了徐有贞无论是幸进还是升迁,都是难如登天。
徐有贞摇头说道:“一道都江堰,美名万世传,治水无小事,足以慰平生。”
这是一首完全没有诗格的打油诗,徐有贞作为进士出身,必然会作诗,只是他已经无所谓而已。
“我这人偶尔会犯蠢,今天上奏提议建造武昌长江大桥,就被陛下否了,所以就不回京了,安稳治水,日后说不定能当个龙王呢。”徐有贞说的非常轻松,他的确无意回京。
于谦显然把握住了重点问道:“武昌长江大桥?”
徐有贞眼前一亮,颇为兴奋的抖了抖袖子,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本厚厚的笔记说道:“不瞒于少保,我这一路南下,可是选了不少造桥的地方,大约有百余处!”
“百余处?!”于谦拿过了那笔记,他不停的翻动着说道:“陛下怎么说的?”
徐有贞心头五味杂陈的说道:“陛下说不让建。”
===第六百九十六章
陛下为何谋反===
于谦看完了徐有贞的草稿,是爱不释手,他知道徐有贞为何两个月不面圣了,也明白了徐有贞为何不打算回朝堂了。
就这草稿上的一百余处桥梁,真的建成了,天堑变通途,大明南北将真正的变为一体,互通有无。
“还是太难了。”于谦放下了草稿,徐有贞的设计并没有那么多花里花哨,而且确实可行,是可以实现的。
但问题是,大明造不起。
没有那么的钢铁、没有那么多的水泥,甚至钢铁和水泥的质量也达不到徐有贞的要求。
于谦十分郑重的拍着徐有贞的草稿说道:“我们可以先做的简单一些,比如在乌江、岷江、汉水、赣江、钱塘江等地,从水浅之地开始营建,一点点的做。”
徐有贞不住的点头,回答道:“嗯,于少保所言,也是我的想法。”
退而求其次,在一些水浅的地方,进行造桥,一点点培养产业工匠、一点点进行技术积累、一点点提高钢料泥料的质量,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最后,在长江上建造一座座大桥。
于谦和徐有贞少有的在这件事上达成了一致,而后双方就四万里长江主干道的疏浚,碰了个头,于谦着重强调了为何要疏浚四万里水路,而徐有贞从技术的角度,说明了技术的难点,同时保证在五年之内,将四万里水路疏浚完成。
徐有贞起身告别之际,说道:“自古变法者,善终者寥寥,徐某告退,于少保珍重。”
徐有贞仍然是典型的保守派,他认为陛下就是什么都不做,大明也会更好,他总觉得,过犹不及。
只是他忘记了,当初在张秋的时候,他和陈镒二人,为何要带着百姓吊死了缙绅,打开了那些粮仓,赈济灾民。
有些事,一旦开始,便没有了退路可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5/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