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7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9/2158


这是典型的挟百姓以迫天子。
朱祁钰语气略重的教训道:“你这最后一段,朕颇为不喜。”
“大明腹地百姓是朕的子民,大明腹地百姓是大明子民,边方子民,就活该饱受匪患?边方子民,就该甘愿清贫?”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
“大明广袤,各地发展均不相同,在邓翰林的眼中,大明天下根本不是一盘棋,而是一盘散沙。”
邓顺这才明白了自己的话到底错在了哪里!
他违背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自先秦确定的大一统思想。
邓顺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真心实意的说道:“陛下圣明,臣愚钝,臣定当谨记陛下之教诲,三省吾身。”
朱祁钰继续说道:“邓翰林所言,除最后之言外,其余皆是实事求是之言,能够通过现象,找到真正的问题,并且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这已经弥足珍贵了。”
“所言所谈,鞭辟入里,字句珠玑,令人深省,将大明重开西域之困局方方面面,都讲的非常透彻。”
“若是我大明朝臣皆是如此,谏言之前,愿意深入稽察问题分毫之末,锱铢必较,朕何愁大明不能国泰民安?”
邓顺虽然在话术上仍然有读书人那种挟百姓以迫天子的毛病,但是其本人表现出了大明进士应该有的素质,一个读书人愿意实事求是,是朱祁钰愿意看到的局面。
“问题多不可怕,问题就是摁下了葫芦泛起了瓢,层出不穷。”
“怕的就是有问题,不敢直面问题,不敢深究其原委,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虚应其事,欺上瞒下,遮遮掩掩,借机以公谋私。”
“咱们奉天殿烂一点,大明就烂一片,要是奉天殿内全烂了,大明便是体无完肤!”
“若那样,衮衮诸公皆为亡国之臣,朕亦亡国之君。”
于谦出班,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群臣俯首,山呼海喝般的说道:“陛下圣明。”
朱祁钰摆了摆手说道:“重开西域必然是缓进急战,朕并不打算操之过急,缓缓图之,细细谋划,便是。”
“朕打算三月初一启程南下,南下之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朱祁钰就是这股东风,他跑去江南不是游玩去了,是执行朝廷本务,安内救民。
------题外话------
推荐一本书,《清新系神豪》,这两天扫榜看到了这本书一口气看到了最新章节,书还不错,今天朋友说是他新开的马甲,颇为意外,希望大家可以去看看。
===第六百四十九章
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大明的朝臣其实很想告诉陛下乃是万金圣体,岂可轻动,再引经据典一番,对陛下进行劝谏,让陛下老实的待在京师之内,做那种垂拱而治的圣天子。
这历史教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网庙十哲,‘有为圣君’隋炀帝下江南,一去不复返。
被人吊死了,临终连个体面都没留下。
大业九年,因为隋炀帝在之前的九年时间里累计征调了近一千万次的民夫和军役,对大运河各段进行修筑,对榆林长城进行修筑,激活了农民起义的巨型任务。
从大业九年起到大业十二年,大隋内外交困、战火四起的局面已经逐渐减缓,而隋炀帝在大业十二年,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恐惧,从洛阳前往了江南。
隋炀帝此举,就此拉开了《隋唐英雄传》的序幕。
次年,李密就率领瓦岗寨进攻东都,次年五月,唐国公李渊从晋阳起兵,十一月便攻破了长安,拥立了新帝。
如果隋炀帝不下江南,瓦岗寨不敢进攻东都,唐国公不敢造反,大隋的命运可能还有转机。
隋炀帝去了江南,死在了江南。
皇帝,在帝制之下是神圣的,是威严的,是天命所归的。
但是朝臣们看了看胡濙,再联想到从永乐六年起,就多次亲征,很少在京师的明太宗文皇帝,大家都选择了闭嘴。
在礼法这块,辩不过胡濙,索性不给自己找不痛快的好。
而且陛下南下,并非去游山玩水去了,是真的有急务必须陛下亲临才能够解决。
所以朝臣们选择了闭嘴。
朱祁钰左右看了半天,见无人多说,便继续说道:“朕此番南巡,皇太后、崇王、稽王都会伴驾随行,众卿可有什么要说的吗?”
群臣打了个激灵,胡濙站出来俯首说道:“臣以为此举甚善,陛下英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9/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