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方族长第1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2082


雷阳秋心中暗自嘀咕,的确也是的。以你王守哲的本事,估计能在守法的情况下,把人全灭了。当然不用冒险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了。
雷阳秋对王守哲的油盐不进,也是有些苦笑不已:“不如这样,我来出个解决方案,守哲老弟且先听听。”
王守哲不置可否。
“情况是这样。类似于你们三族之间发生的事情呢,咱们大乾国,甚至是陇左郡或长宁卫都并非是无先例可循。通常的传统做法便是,若是一方在世家争斗中最终弃权出局,远遁它地,另外一方世家便不好再追击了。”雷阳秋斟酌着说道。
“如今刘赵两氏也就剩下一些老弱妇孺,以及未成年的男丁。我看不如这样,根据一些先例,他们名下所有产业,由王氏以五折价格回收。然后刘赵两氏所有残存者,拿着这笔钱远遁它郡,购买些田地维持生活。并发誓绝不会回陇左郡一步。”
说完,雷阳秋小心地观察着王守哲的表情。
岂料,王守哲压根就不作声,继续喝着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雷阳秋颇为无奈,但是他身为镇守使,职责所在,不得不参与进这件破事之中。
当即继续劝说:“王族长你看啊,左右不过是一些老弱妇孺,远走它郡后,哪怕能在当地立足,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不入流家族。这辈子再想踏回九品世家,绝对没有可能。”
“百多年后,这个家族怕是无人再记得王氏!”
“而王族长您要对老弱妇孺赶尽杀绝的话,传出去你族名声就不好了。”
“呵呵~”王守哲笑眯眯地说道,“雷镇守使话里话外,总是将我当作坏人啊,此言不可取啊。虽然我很舍不得老邻居,但是刘赵两氏要想搬迁,可以随时就走嘛,没有人拦着。”
这王守哲真难说话,雷阳秋心累不已。
若非他镇守平安,又曾受过刘赵两氏不少好处,这时候真不想出来淌这浑水。
眼下这局势,没有你王守哲的同意,他们敢随便将族产卖掉后跑路吗?
这一大家族老老少少人还不少,就不怕跑着跑着,碰到“劫道的山贼水匪”,最后尸骨无存了?
“三折。我替他们做个决定,毕竟是他们错在先,就以三折变卖资产给你们王氏。”雷阳秋说道,“王族长给个痛快话,行就行,不行我立马走人,不再掺和你们的破事。以后,哪怕上峰怪罪下来,我也懒得插手。”
王守哲略作踌躇后,觉得已经压制的差不多了,这才淡淡道:“既然有雷镇守使说项,我自当给你一个面子。”
雷阳秋松一口气,真是感谢你的面子啊。不待他说话,王守哲又说道:“但是,我也有两个条件。”
“守哲老弟说说看,我尽量斡旋。”雷阳秋面色郑重。
“第一,他们迁徙什么郡,得由我王氏说了算,我会随时关注那边的情况。”王守哲说道。
雷阳秋毫不犹豫地答应,“这个没问题,只是王族长尽量给条活路,别让他们去活不下去的郡。”
“那就刘氏岭北郡,赵氏漠南郡吧,也就几千里上万里距离。”王守哲随意指派了一个地方后,说道,“第二,十二岁至六十岁的男子青壮暂时得留下。在我王氏服苦役五年,算是替他们先辈赎罪。”
雷阳秋脸色一苦,暗道这王守哲还真狠啊。
没有了那些青壮,刘氏赵氏在那么远的陌生郡,立足怕是会额外艰难吧?估计会被当地家族,处处针对和欺辱。
————
而那些青壮服苦役五年后,心头哪里还能再剩下几分锐气?如何再有争雄之心?
完了!
刘赵两氏基本是彻底完蛋了,未来至多就是一个普通玄武家族,别说过一百年了,便是过个七八十年,都没人能再记得王氏,再记得平安镇了。
两位七老八十的族老,也是脸色难堪到了极致。
王守哲这个计策,是绝掉了他们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他是准备让刘赵两氏,永不超生啊。
但是不答应的话,估计刘赵两氏,没有一个人能活着离开平安镇。
“罢了罢了,刘赵两氏能有一线生机,已经应该感谢王族长了。”雷阳秋盖棺定论道,“一切按照王族长的想法办。”
他雷阳秋也算是对得起死去的刘知德和赵伯钧了。总不能再为了他们两个死掉的老祖,把前途无量的王守哲得罪了吧?
“是,雷大人。”两位族老虽然满肚子凄凉,可此时也轮不到他们作主自己命运。同时,他们也对王守哲行礼道,“多谢王族长留条活路。”
“如此,我就不留雷镇守使用膳了。”王守哲端茶,送客。
雷阳秋便领着两位残存族老,笑着拱手:“叨唠王族长了,告辞,告辞。”
等他们走到正厅门口后,王守哲又有一句话传来:“雷镇守使,临走之前,莫要忘记收掉他们的九品世家印鉴。有些家族乃是沐猴而冠,给了机会也上不得台面的。”
雷阳秋一怔,急忙拱手:“是极,是极,一切都听族王族长的。”
等雷阳秋坐上马车,看着平安王氏的门楣渐行渐远时,不由深深地感慨了一句。
“今日之后,王氏于平安镇一手遮天之局已定。”
雷阳秋不知道的是,等他们走后。
王守哲漫不经心地拿出了系统小本本,正儿八经地在声望一栏中进行了改动。
【家族威望】:【乡望(100)只手遮天】
……
===第一百二十三章
迎亲火踏白云(求推荐求月票)===
……
时间一晃而过。
距离刘赵两氏灭亡,彻底退出舞台,已有十个月了。
这十个月里,王氏发生了不少喜庆大事情。六爷爷王宵翰的灵台宴,举办的非常热闹。此后,又是姐姐王珞伊与陈方杰的婚礼。
没几天的时间,又是他王守哲的大婚期了。
王氏可谓是蒸蒸日上,喜事不断。
这又是即将秋收之季。
丰谷农庄内。
数千亩良田中,灌浆到了中后期的稻禾如同大海波浪一般,随着风上下摇摆,甚是壮观。
佃农们在田间忙碌着,他们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稻禾,该补肥的补肥,并识别稻禾中那些和鱼目混珠,漏网之鱼的稗草。
——————
稗草和稻禾长得非常像,算是稻禾的先祖。先人将稗草一代代优选培植,才有了如今的稻禾。它们生长野蛮,除却不尽,与稻禾争夺宝贵的养分。
若是不处理干净,必会影响稻禾的灌浆。
佃农们劳作很辛苦,但是今年的佃农们,辛苦操作之余,都露出了欣喜之色。
只因今岁,主家不知从哪里弄来了新的稻谷品种。说是要将丰谷农庄一半的土地,种植新的稻种。
先时佃农们私底下怨声载道,就怕新稻种不适应这块土地,届时歉收了,也会影响到他们分成。
好在主家良善,承诺种植新稻种的佃户,最低按照往年平均收益分配。若是丰产,便能额外分配。
这一季种下来。
越到灌浆期,佃农们越是发现新稻种的厉害之处,非但植株挺拔不易倒伏,连稻穗都比寻常品种要大,颗粒要多。
许多佃农们都是老农户了,他们知道若是照此下去不变,今岁每亩田恐怕要多收成一担稻米,且品质可能更优。
如今新米价格本就要略高,哪怕按照原价计算,每二十亩就得多一个乾金的收益!这收益,可是抛开了税收,肥料,耕牛,人工等等的纯额外收益。
平均分到每户佃农头上,也能有三十个大铜!!若是麦子都能有良种,一年岂不是额外能多六十大铜?
这让佃农们如何不喜?
这笔额外收益,可以全部攒起来,未来给孩子做老婆本。或是送孩子去学一门手艺,有了手艺后非但不要辛苦务农,收入还高,连娶媳妇都容易多了。
更有不少佃农已经畅想起未来,如此便能更快攒够乾金购买足够的农田,让子子孙孙们成为自耕农。
一念至此,他们的干劲更足了。
……
与此同时。
田间头,精神矍铄的四爷爷王宵志,兴奋地说道:“守哲啊,你研究出来的王氏九号稻种,当真是优质稻种。若是咱们所有农庄中都种上王氏九号,这一年得多赚不少啊。”
如今王氏肉食充沛,曾经省吃俭用的王宵志等族老,也被勒令要补充灵食,甚至要使用小培元丹并勤加修炼。
因此今年的王宵志气色非常不错,显得年轻了许多。如此哪怕这辈子没有灵台境的希望,也至少能健健康康地多活些年头。
王守哲可不想这些族老们,辛辛苦苦为家族干了一辈子,培养了一代代的孩子们,结果八十岁就走不动道了,晚景凄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20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