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尽汉歌(校对)第3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2/696

  陆谦说的这些话,在座人等就无有不赞同的。那梁山军的税赋策略比之赵宋可降低了一大截,此乃仁政善政也,如何就叫外族人享受了去?两者可不是一国的。
  或者有人说陆谦是胡吹,人辽国的税赋比他现下还轻呢,与早前的赵宋更是不能比。可谓轻傜薄赋也。苏辙在《栾城集》中记述在辽治理下燕云地区管理有序,百姓税赋较轻的情况,与北宋中后期的沉重税赋形成鲜明对比:“契丹之人每冬月多避寒于燕地,牧放住坐亦止在天荒地上,不敢侵犯税土。兼赋役颇轻,汉人亦易于供应。”
  但是,陆谦这边也有说头,那是辽国的太平年景,现下呢?契丹人恨不得把北地汉人手中的最后一粒儿粮食都抢走。何况就算是太平年景,那辽地地半沙碛,三时多寒,春秋耕获及其时,黍高下因其地,盖不得与中土同矣。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要知道,这个时代正是正由隋唐温暖期向明清的“小冰期”过渡,北地的气候相对其他历史时代更为寒冷,就是中原也多有影响。政和元年(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太湖洞庭山有名的柑桔全部冻死。那一年的雪花直下到了暮春。中原都有这般的影响,更休说北地了。
  契丹人素以农牧业为主要课税对象,影响本就深重,又赶上女真起兵,国家动荡更需要钱财,那就只能一意压榨百姓了。
  这时候辽国的税赋与二十年前就是两个天地,从辽地跑来中原,那是享福啊。
  可这个福气不能凭白的叫契丹人、渤海人、鞑靼人去享受。
  陆谦这般的意思,在场文武们也都是这般的意思,一种很朴质的远近观念,却又是根深蒂固的扎根于人的脑子中的。那鞑靼人似乎与中原无冤无仇,但只需知晓他们也是异族就是了。
  “对于这些人,本王欲建制附庸军。契丹、渤海、鞑靼等外族悉数纳入之。叫其每户出一兵,或者数兵,以十兵为一小旗,五小旗为一总旗,两总旗为一百户,设百户一人;每十百户为一千户,设千户一人;每五千户为一万户,即是一旗也,设旗主万户一人。万户可称之都统。”
  本来么,陆谦就是要搞一个八旗。但是牛录、甲喇之类的词汇,于现下来说太过扯淡,如是他就想到了明朝时候的卫所。但还是觉得百户与千户之间的差距过大,以至于最初的设计中都在其中加入了一幢主。这是南北朝时候的官职,李渊的曾祖父李天锡就曾做过北魏的幢主,可将五百人。
  但后来一想,没必要如此。单一的千户,力量还不至于失控。
  且这般还更有利于千户对百户的控制。要知道,这旗主的位置可不是终身制,更不是世袭罔替的。陆谦才不会给他们尾大不掉的机会,这点上他早就想到了。
  是以,一个万户他只编入五千人,就是因为一万人太过巨大庞大了。
  “九为极数,本王就用八,以后将有八旗,分以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为名。”陆谦会给各旗提供最初的军备物质,可想要更多更好的,那就只能去战场拼搏。那军功积分,拿钱财来换取军备。
  “八旗皆为本王奴仆。各旗以军治民,下级务必服从上级,喝骂打骂,生杀夺予,皆是上意。每有战获,本王取三成。而各旗之民,每在战场上立下功勋者,亦受奖与汉兵同等。”
  “能立下十功者,可出旗赐汉姓,此即是抬举。从此以后便为华夏子民,再非奴才,早前的旧事就若这流逝的时光,一去而不返也。”
  “彼辈人亦可继续在旗内任职,以千户为顶点。但事随时迁,职位不同,出旗之限亦有不同。再上者一旗之主也,必十年挪其位。时间一到,赐国姓,叙功论赏封爵。”那每旗之旗主则就是由各千户之中选拔。可以说,这般每旗的千户地位皆会大增,亦是增大了旗主对属下的全盘掌控。
  这八旗制度虽是草创,看似简陋,实则却也环环相扣。毕竟有着正史中的八旗作参照。
  而有“叙功论赏”这条红线逼着,任哪一任旗主,恐都不会自甘堕落,默默无为。可他们的功劳都是在战场上拼杀得来的,只要拼杀就要有伤亡,旗主‘穷兵黩武’,那最遭殃的只能是旗民。而这两者间的关系真的就还能如鱼得水吗?
  十年的时间,在各大千户都知晓的‘十年’时间的期限里,便是有天纵之才,恐也只能把一旗人心聚拢在手中。而八旗互不隶属,只凭一旗之力,如何敢违背大势?
  陆谦可不会从八旗旗主中择人统帅八旗上战场,他会设立一位置,就好比草原总督一类,由他统帅八旗。而这个人一定要是汉人!
  “诸卿以为,本王这般设计如何?”
  陆谦向坐下的文武重臣们询问。后者一个个面面相觑,没有人能想到他竟然设计出了这样一庞然大物,这么一套相对缜密的制度。
  北方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是数以百万计算,在座的都不是李逵那般的莽夫,自然知道北地的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的威胁,可历朝历代最是强盛时候亦难把他们杀得干净的。陆谦这般的设计,可以确切收拢到的实则也就是几十万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却能起到“以夷制夷”的效果。
  “本王不可能对北地斩尽杀绝,也做不到这般。只能是驾驭一部,叫他们自相残杀。”这实质上就是消耗草原游牧民族的元气,也是一种更红果果的交易。杀得越狠越多功劳越大,对于八旗旗主而言,对于那些上层人物来,不管是名爵还是利益,那可都是显而易见的。
  只是要他们在享福的时候换一个身份,变成汉人罢了。
  “大王英明,明见万里,臣等万不及也。只是此法虽发前人所未发,可据臣看,却还有一未名之处。这八旗兵马厮杀,必然有折损,折损之兵额,将作何补充?入旗之民又将作何补充?”宗泽与闻焕章等人彼此交换着眼神。闻焕章第一个起身言道。
  陆谦对此自然有考量,想那正史上的八旗兵,入关之处时候还凶猛如虎。那满清虽叫人反感,但事实也不容诋毁。八旗兵丁在初时还是很能战能打的。可看看日后……
  废掉的八旗兵之战力,直叫人啼笑皆非。
  他可不想看到八旗坠落的一日,陆谦还指望着八旗能作为一把刀,为他开辟出一大场面来呢。日后经营草原,打通中亚,甚至是那更西之处,都少不了八旗。这些人若是废了,就不好玩了。
  陆谦想要豢养的是一头猛犬,可不是一只京巴。
  故而这战力如何保持,那确实是一关键问题。内中就自也包括兵力补充。
  “体格健壮,善弓马者当先。”毕竟这八旗主力是骑兵。但陆谦他不准备建立预备役,且把契丹等外族人的入旗的演武考核,交为兵部把持。至于旗民中的绝户者该当如何处置,那就按照草原民族的习俗。
  再一个,旗中的丁壮如何成为旗兵,那就是各旗的自家事了。只不过在本旗实是人丁稀少的情况下,各旗旗主也有权上书兵部,招募旗民。
  人丁稀少,那就是战斗力下降么。这个与旗主的利益功勋是休戚相关的。但外来户的尽数也会影响到旗主对本旗的控制。是以,这个决定权就把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
  也所以说,各旗战力下降的问题,那是旗主们要考虑的事情,他们的战斗力与他们的收获是休戚相关的,想要过的富裕,就只能在战场上建立功勋。那战斗力若是不停地下降,他们自然就无法建功,饿死也怪不得别人。
  总之这八旗就是陆谦手里的一把尖刀。
  场上的一干文武依旧在消化着陆谦的这番话,必须说陆大王放出的这个大招,前前后后思量的很是周全。就现在的情况看,这位爷这般打算显然是在为日后做准备,就目前说来倒也不差。
第559章
中国靠山
  佐渡岛上。
  瑟瑟寒风中,一支数十人的战俘队伍排成两列,一步步朝着那似乎永远都达不到的目的地挪去。
  他们目光呆滞,精神颓废,整个人缺乏着一股生气。毕竟他们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是什么。自从那些中国人登陆后,岛上的日本人就遭了大难了。
  无条件选择顺从的还好,胆敢露出反抗意识的,那就有一个算一个,都被扔到了大山中的矿场内,似乎还没人看到有人能活着出来。虽说中国人登陆也只是才两个月。
  队伍在缓慢的走着,很多俘虏都灰头土脸,脸上身上犹自有着烟熏火燎的痕迹。却是因为他们这伙儿人被发现时候正在一处山洞中躲藏着,中国人不会冒险的去向山洞进攻,在确定这山洞无有第二个出口之后,就使用了一恶毒的法子,他们在洞口点燃枯枝干草,而后在上面添加泼水的枯枝,升腾起熊熊烟雾,熏得他们不得不主动冲出洞穴来与中国人拼命,可结果却是早就注定的。
  纵然是再勇武的武士,也很难在手持木枪木棒的情况下,战胜一个身披棉甲的,又身材高大有力的中国战俘。
  是的,中国战俘。
  两个月时间过去,他们也弄明白了那些中国人的身份。他们根本不是甚个军人,别看他们一个个拿着刀枪,一些人还披着棉甲,然他们并不是那个邪恶的梁山叛军势力的士兵,他们只是梁山贼的俘虏。
  而后因为人数太多,梁山贼没地方安置他们,又不愿意平白将他们放回去,这才有了现下的一幕。中国人侵占对马,侵占隐岐群岛,侵占佐渡岛,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安置这些数不清数量的战俘。
  那些持着刀枪,又身披棉甲这种日本从未见过更从未有过的甲衣的人,就是战俘群中的叛徒,他们卑鄙无耻下流又懦弱,选择投靠了梁山军。如此,他们就得到了现在的机会。
  岛上日本人就是如此认为的。
  那些中国战俘里的叛徒,一边看押战俘,一边清剿岛上的一切反抗势力。
  别看佐渡岛是一处流放之地,可它流放的对象乃是日本的贵族。面对外敌,这些贵族纷纷选择了反抗。哪怕他们是被流放了,哪怕此刻的日本对于中国依旧是小学生,但绝大多数人仍旧选择反抗。只有很少的一些人选择了投靠中国人的战俘。
  眼下这批战俘只有五十多人,其中几个人,个头依旧不高,但气度坦然,与那些眼神呆滞的家伙们截然不同,他们的身份自然也是不同的。
  绳索成串儿样把他们栓成了两列,而两侧负责押送的人丁依旧警惕性十足,并没有因此变得懒散起来。为首的头目,在队伍前后不停变换位置,手中握着枪杆子,常用来捅那些走得慢的家伙,并且呵斥上两句。
  只不过只是喝斥和拿枪杆去打人屁股,极少真的抡起皮鞭来的,甚至就算是用枪杆子都不敢去打那几个贵族,哪怕他们已经是俘虏。谁叫这头目和他的手下都是个日本人呢。
  或许一年后他能肆无忌惮的喝斥那些贵族,并且把对方视为烂泥一堆,因为已经习以为常了,可现在他还不敢。
  但是他不敢,有的却是人敢。不多时一名骑马奔来的‘彪形大汉’,就一鞭子抽在了某个一脸的故作轻松,且行且哼着和歌的贵族背上。
  “腌臜鸟厮,不快些行走,到来哼起歌儿,实是讨打。”
  这汉子是东京城的禁军,一口地道的东京官话,那押送丁勇的头目屁也听不懂,倒是那个挨打的日本贵族却能听得明白。可这个时候他还如何能够反驳?连声讨饶。
  “菅原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且要忍耐。”
  大汉发泄了一通,复上了马背向前奔去,这一行可不止眼前这一支队伍。他是总头目。
  大汉走后,挨打的贵族身旁的人忙把他搀扶起来,其中一同是贵族的人如此说着。
  押送队伍的头目听了,只做没有听到。但也大声的叫喊了几嗓子,叫人快些行走。否则下次挨打的便是他了。那俘虏们因为害怕,速度也实是提升了不少。
  想想看,一身高快有六尺的‘巨汉’,挥着鞭子对着某个身高五尺尚且差一点的人,发狠一样的抽打,那场面多有震慑力啊。
  实则那宋军俘虏中也有身高五尺出头的人,可登陆佐渡岛的阮小七,本着震慑为主,专门挑选了一批在日本人眼中的‘巨人’,处来做押解。就是打压日本人的心劲。
  挨了一顿鞭子,那人浑身的贵族范儿也被抽到了九霄云天外了,污黑中带着血迹,是好不邋遢。
  向押送队伍的头目点头示意,表示了感谢,那瞬间都叫这头目惊呆了。回过神来后,只觉得浑身轻飘飘的,骨子里全都是劲。
  昔日他尽心尽力的为自己的主人打理坐骑,前后整五年的时间,却没有得到过一个微笑。
  或许在他主人的心中,能叫一个佐渡岛的土著为自己打理坐骑,这已经是对他最大的奖赏了。
  但是现在,他却只因为一点小事,很小的小事,而赢得了一名贵族的感谢。这种心情太复杂,叫他一时间如飘云端,之后又是百感交集。
  他清楚这一切的来由。那最根本的原因不是他的‘善良’,也不是他对贵族们的尊重,而是在于他背后的中国人。
  贵族点头向他致谢,脚下快了不少。也许是见他比较和善的关系,旁边又有人开口问道:
  “阁下,敢问上国要如何处置我们,那大山中的矿场真的如传闻中一样可怕么?”
  阁下!这头目的灵魂又飘入云端了。什么时候他也能被成为‘阁下’了?
  这个问题立即引来旁边七八声附和,别看这些人适才还都一副行将就木毫无生念的姿态,现下却是纷纷神情紧张望过来——事关未来命运,谁能不担心?若是被送入大山之中的矿场,真那么可怕,他们还不如早日了断了性命为好。
  那头目心里高兴,且这种事儿也没甚好隐瞒的,就笑着道:“那些叫人听了就怕的传言还不是你们传出来的么。哪有那么可怕。只要老实做工,有你们吃的,也有你们穿的,日子保不准比早前还要好。”但这只限于平民,而不是那些贵族。就算是被流放的贵族,那也是贵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2/6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