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8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7/1718


这每科进士就那么多,若是人人都能轻而易举考中,那也未免太形同儿戏了,便是举人那也是比后世高考不知道困难多少倍,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否则以贾珠把身体读垮掉,命都丢了,也只考中一个秀才。
“唔,周师乃是青檀书院的名宿,也是我破费心思才请得他为你二人单独授课,你二人务必要珍惜此番机遇,千万莫要轻慢了。”冯紫英叮嘱道:“明年环哥儿就要秋闱大比,你二人明年也可以尝试去考一考秀才,中不中不重要,但是可以提前感受一下,……”
“多谢师尊指导,弟子一定努力。”
一番话说得贾兰和贾琮都是精神振奋,贾兰今年就十三了,他比贾环小两岁,而贾琮比他小一岁,十四五岁尝试去考一考秀才,也算是一个自我挑战。
最后冯紫英才笑着对贾蓉:“蓉哥儿怎么也过来了?珍大哥可好?”
贾蓉不无幽怨地看了冯紫英一眼,原本冯紫英成亲时他也想要来当知客,但是被冯紫英婉拒了,当然冯紫英也解释了理由,这赎人之事还在陆续推进,贾蓉如果出现在知客群体中,那就未免太露骨了,肯定会给外界一些不必要的暗示。
贾蓉倒也能理解,只是觉得有些可惜,他有感觉日后替冯大爷当成亲的知客这一经历绝对能成为自家一个值得炫耀的大事,只可惜遇上这等事情,却只能放弃,不过还好明年林黛玉也要嫁冯紫英了,这一回他一定要牢牢把握住机会。
“父亲身体康健,有劳您挂心了。”贾蓉温润如玉的面颊上堆满笑容,“大爷若是有暇来我们宁国府一坐,我父亲肯定是高兴。”
冯紫英点点头,“若是有时间,定要和珍大哥好好聚一聚,有些日子没见珍大哥了。”
一行人寒暄完毕,这才举步进门,而此时宝钗他们的马车早已经进了角门,车夫早已经把车停稳,而宝钗和宝琴她们也已经进了院子里去老祖宗屋里了。
嫁了人,自然就不能像以前还是女孩子那般没有太多忌讳了,即便是亲戚之间,也要避讳,比如有其他男性在的时候,就需要是其他人在一起,不能单独相处,当然,亲戚之间也需要看情况而定,倒也不一定完全遵守这些,像王熙凤这等管家娘子就不可能完全不抛头露面。
宝钗宝琴就不适合和宝玉、贾环这些人当面见礼,便是要见面也最好在贾母院子里与许多姊妹一道见面更适合,所以趁着丈夫和宝玉他们寒暄时,宝钗和宝琴便径直进了院子。
一踏进贾母的院子,宝钗和宝琴就感受到了众多复杂的目光注视在自己姊妹俩身上,饶是二女都心里有所准备,仍然被这种众目所向刺得身体发僵,不停地在心中明给自己打气才算是稳住了容色,没有露出怯相。
“见过老祖宗、母亲、姨母……”宝钗和宝琴盈盈行礼,贾母白皙富态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笑着拍腿道:“我说呢,这宝丫头和琴丫头嫁了人气色倒是更好了,宝丫头不是一直在吃那劳什子冷香丸,我可是听说有些病先天胎里带来的,但若是一成亲兴许就能自然痊愈了,我看宝丫头就像是这种,……”
一席话立即就引来了屋里莺莺燕燕们的附和,连带着王氏和薛姨妈也是喜笑颜开。
不过这么一看,的确是如此,宝钗和宝琴脸色都是白里透红,眉目间更是光泽流淌,一看就是气色极佳,心情舒畅,也难怪贾母会这般说。
不过这里边许多都是过来人,也估摸着这新婚燕尔之际,看样子薛氏双姝也是初承恩泽,和冯紫英鹣鲽情深,才有这般模样,心里免不了就有些说不出的滋味来,比如王熙凤。
不过此时的王熙凤已经没有往日那般逞强好胜了,深知自己在这荣国府中也呆不了多久了,虽然内心也有些伤感,但是看到薛氏双姝的离开,明年黛玉也要嫁入冯府,像迎春、探春这些也不可避免的要离府而去,这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才是正理儿,所以心中即便是对薛家姐妹有些吃味,也不过是在鼻腔中轻轻哼了一声,却没有多说什么。
但这一生轻哼也还是被旁边的史湘云听见了,微微侧首看了一眼表情淡然的二嫂子,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似乎二嫂子不至于对宝姐姐和宝琴有什么意见才是。
“宝丫头果真是要比以往气色好许多了,老祖宗看得端,难道是我们家的水米没冯家那么养人不成?”王熙凤似乎是觉察到了旁边史湘云有些讶异的目光,本来不想说话的她立即娇笑一声搭上话:“还是冯家那边的人更让宝丫头和琴丫头知情达意心情舒坦?老祖宗,我觉得恐怕是后者可能性更大啊。”
王熙凤一句话就把宝钗和宝琴都弄得脸红起来了,旁边一干人更是笑了起来。
“这个凤丫头!”薛姨妈忍不住笑着摇头:“难怪老祖宗要说她是个泼皮……”
王氏也是笑意盈面,“嗯,看得出来,宝钗宝琴在冯家的生活很愉悦,看样子那边的长辈应该对她们姊妹俩十分满意,……”
薛姨妈也是眉开眼笑,压低声音:“宝钗宝琴回门来时身子还有些不方便,我也叮嘱她们俩将息好身子,前几日宝钗也带信回来,说在府里一切都好,紫英也很看顾她们姊妹俩,与那边长房沈氏的关系也很融洽,我心里也就放心了。”
“放心?”王氏却摇摇头,声音越发细微:“现在还不是放心的时候,要等到宝钗生下儿子之后才能放心,沈氏那边不说,……,明年林丫头可也要嫁过去了。”
“姐姐说得是,我也和宝钗说了,只是这等事情也还是要讲缘分,便是紫英再宠爱她们姊妹,那也不可能每晚都歇在她们屋里,……”薛姨妈和自己姐姐说话倒也没有那么多忌讳,“而且紫英虽然年轻,若是过于沉迷这等房事上,也怕伤了身子就不好了,……”
===庚字卷
第一百九十节
天下有不散的宴席么===
王氏斜睨了一眼还有些懵懵懂懂的妹妹,“沈氏才嫁过去两三个月就怀了身孕,现在生下孩子也不过一个月,短时间里是不能同房的,正是宝钗和宝琴的机会,你不让她们抓紧时间怀上,三五个月后,那沈氏便能恢复过来,还有你可知原来老太太放在宝玉屋里的那个狐媚子晴雯?”
薛姨妈点点头,她听香菱和宝钗都说起过。
“哼,往日我就觉得那小蹄子不是好货色,现在这狐媚子却被那沈氏引为贴身丫鬟,现在她身子不方便,必定会让那晴雯代替她侍寝来分宝钗宝琴的宠,你以为那沈氏就是省油的灯?她若不是知晓紫英喜好晴雯那贱婢模样的,岂会将其纳为贴身丫鬟?沈家也是苏州书香大家,难道还能找不出几个像样的侍婢来?分明就是投紫英所好,用那小贱婢来固宠罢了。”
王氏的话让薛姨妈悚然一惊,仔细想来,好像还真的是这么一回事,晴雯是被王氏撵出去的,但不知道怎么兜兜转转却成了沈宜修的贴身侍婢,她也听香菱说起过冯紫英待晴雯不一般,这里边肯定是有些奥妙的。
“那姐姐的意思是”她有些迟疑。
“妹妹就不必操那等心了,像冯家这等家族,又只有紫英这一个独子,岂能会不考虑你所担心的身子缘故?怕是自小就有专门的各种补养滋润,而且紫英近女色时年龄也很大了,也说明冯家在这方面是有周全考虑的,宝钗和宝琴那边咱们倒也不是要竭泽而渔,只是要她们尽可能的趁着这段时间独宠而已,过了这段时间,只怕你想要独宠也未必能行了,而且紫英这等人,又岂会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王氏显然要比自己妹妹考虑问题更细致周密,薛姨妈也听得连连点头,宝钗能不能生下长子关系重大,以现在贾家的情形和冯家的关系,似乎很有点儿藤萝附树的状态,也难怪姐姐如此重视。
“姐姐说的是,我一定再和宝钗宝琴说说。”薛姨妈眉头舒展开来。
“嗯,最好是和宝钗说清楚,宝琴那边”王氏犹豫了一下,没说下去,但薛姨妈却明白了。
千好万好,还是自己亲侄女最好,宝琴和宝钗虽然是姐妹,但是毕竟不是亲姊妹,而且宝琴是媵,生下儿子,除非宝钗日后没有儿子,否则也只能算是庶出。
“姐姐放心,我明白。”薛姨妈会意地点点头。
两姊妹的小声细语也不过就是须臾,宝钗宝琴姐妹俩却是坐在了姑娘们那一堆里,和迎春、探春、黛玉、湘云、惜春以及岫烟一道说起话来,姑娘们自然免不了要问婚后生活和冯家那边的情形,宝钗和宝琴之前也早就有准备,一一道来。
宝钗和宝琴也知道现在和原来这些姊妹们说话最好就是实事求是,既不要刻意谦虚内敛,那难免会让人觉得虚伪,当然更不必炫耀张扬,那肯定会被人嫉恨,所以就是平淡一些,实实在在说些家庭琐事,少不了也说些和沈宜修那边的相处,不必说太多,点到即止,留有余地,让大家有一个憧憬感就足够了。
尤其是还有一个明年就要嫁进来的林黛玉,就更需要掌握好分寸了。
好在林黛玉心里也早就有些准备,面对宝钗宝琴姐妹俩的浅笑温言,她也是一反以往的尖锐,变得委婉含蓄,甚至不怎么去主动挑起话题,这倒是让宝钗宝琴都觉得有些不适应,湘云和探春也觉得有些诧异。
热热闹闹的景象已经许久没有这么过了,贾母也是老怀大慰,吵嚷着今儿个午饭就要在自家院子里和小一辈们一道吃,甚至要把宝玉和冯紫英都叫上一起热闹。
众人见贾母兴致如此之高,自然也不会去扫兴,索性就安排后厨去多备些菜肴,安排在贾母院中。
贾母毕竟年龄大了,热闹了一阵,便有些乏了,一干姑娘们自然也就出来,宝钗和宝琴也已经离开大观园快一个月了,所以一干人便趁着天气放晴,一起重返大观园。
“看宝姐姐和琴妹妹的气色模样,我们也就放心了,在冯家那边肯定是过得很舒心畅意了。”探春最是活跃,一边走,一边攀着宝钗,“原本我也说我们一道来看看宝姐姐和琴妹妹,但是林姐姐想到宝姐姐和琴妹妹与冯大哥新婚燕尔,怕是不喜欢外人来打扰,所以我们也就不来当这个扫兴恶客了。”
宝钗斜睨了一眼一直含笑不语的黛玉:“林丫头这话可没良心,相公可是一直惦记着你呢,隔三差五都要提起妹妹身体,你却是没说来府里一趟,”
宝钗回避了什么新婚燕尔这个提法,而是说林黛玉没来看冯紫英,林黛玉翻了一个白眼:“姐姐这话可是昧着良心了,我若是来了,既不合规矩,怕是也招人厌,至于冯大哥那里,我便是有话要说,也不过就是写封信罢了,再说了,今儿个冯大哥不也来了,一样也能见面说说话,若是我去冯府,去见沈姐姐和宝姐姐倒也罢了,见冯大哥,反而不合适,”
“林姐姐这话要说看起来有道理,但若是考虑到相公和姐姐之间的这层关系,这般说却也有些伤相公的心吧?”薛宝琴插话,言语中既有些像是较真,又有些像是开玩笑。
林黛玉微微一怔之后,眉角多了几分冷意,但脸上笑容依旧,“琴妹妹这么一说似乎倒像是我有些墨守成规了,不过这等礼仪上的事情,我觉得还是保守一些的好,省得日后有人戳脊梁说我坏规矩,坏了家风啊。”
林黛玉的话一出,便是像迟钝如迎春都能听出二人之间的那种针锋相对味道了,像探春和岫烟这等机敏人物自然是一听就明白,倒是史湘云还有些懵,但在不明白其中原委的情况下,也知趣没搭腔。
倒是李纨反应快,接上话:“嗨,这等事情,左说有理,右说合情,见仁见智吧,林妹妹和冯大爷也是订婚这么些年,而且咱们这里都是一家人,知根知底,无论怎样,都能说得过去,倒也不必太计较怎么了。”
宝琴说话时,宝钗就忍不住皱眉,宝琴这话攻击性太强了,虽然她早就知道宝琴和黛玉之间的不对付,但现在情况有些不一样了,再要这般格格不入,未必会有什么益处。
林黛玉从来就不是宽宏大量的人,你薛宝琴要挑衅,她肯定不会忍让,这不就成了针锋相对了?
但现在她要搭话,只怕就更要被林黛玉视为自己和宝琴携手针对她了,可不搭话的话,那这针尖对麦芒,难免就要失控了,幸亏李纨反应得快,把局面降了降温。
宝钗给了揽着自己胳膊的探春一个暗示,探春也反应过来,马上岔开话题:“大嫂子说得是,都是一家人,但要细细论起来,这里边只有宝姐姐和琴妹妹与林姐姐日后才是真正一家人呢,咱们这些都算是外人了,想一想都还是有些感伤,兴许两三年后,咱们这群人里边,就只有宝姐姐、琴妹妹和林姐姐能经常在一起说笑饮宴了,咱们这些人还不知道到那个旮旯呢,也许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都再无法相见,二姐姐,四妹妹,湘云,岫烟,你们说是不是?”
探春的这番话无疑切中了这群人的内心深处,除了薛家姐妹和林黛玉都算是有了归宿,迎春、探春、惜春以及湘云、岫烟现在都还没有着落,虽然迎春、探春和湘云各家都有一些传言出来了,但是却都还没有定准,骤然被探春挑开,那种对未来的茫然无措和恐惧担忧顿时萦绕在众女心中。
这几年里应该是诸女心境最愉快的两三年了,虽然历经了黛玉丧父这些波折,但是宝琴和妙玉、岫烟以及刚刚抵京住进大观园的李玟李琦姐妹俩的到来,让整个荣国府顿时变得热闹许多。
昔日元映探惜四姊妹,元春进宫,只剩下三春,陆陆续续,黛玉、宝钗进府来,再后来湘云也住了进来,岫烟、妙玉、宝琴也次第加入,顿时就让姊妹们多了起来,尤其是这一年里住进大观园后更是热闹非凡。
大观园幽雅宜人的环境,精美华丽的建筑,加上这些姐妹们和她们的丫鬟,使得这里几乎变成了一个和外界,和贾府没落毫无关系的世外桃源,大家都无忧无虑的不考虑其他,只想着尽情享受姐妹们团聚的好时光,偶尔想起这种日子无法持续太久,也让她们更珍惜这份相聚的缘分。
即便是相看两厌的黛玉和宝琴都被探春这番话给触动了,这样大家齐聚的日子还能有几回呢?现在宝钗宝琴嫁入冯府还算幸运,下一回迎春、探春和湘云呢?
一时间原本热热闹闹的场景陡然安静下来,连几个在后边叽叽喳喳的丫鬟们也都觉察到了异常,闭口不言,任由这种感伤触动萦绕在众人心间。
===庚字卷
第一百九十一节
王熙凤的野望===
王熙凤有些慵懒地拖着步子往自家院子里走,不知不觉间,她对去贾母院里大团圆式的饭局已经兴致乏乏了,内心甚至有些不太愿意去,带着一层面具虚情假意的相互应酬,还得要说些毫无意义的废话,累得慌。
当然更重要的是她不想去捧谁的场,她对宝钗和宝琴没太多好感,当然也谈不上什么恶感,只是觉得宝钗深沉的性格让她不太喜欢,而宝琴却又过于锐利。
但是她也知道即便是自己要离开贾家,也没有必要这般做,必要的场面活儿还得要应付着。
她也没有跟着李纨和一干姑娘们去大观园,李纨是有两个妹妹,估摸着也是来京中寻一门好亲事的,薛宝钗薛宝琴姊妹俩的好姻缘无疑对大家都是一份刺激,不仅仅是李纨这两个妹妹,王熙凤甚至能感觉到迎春、探春和湘云的某些焦躁和顾盼。
看着身畔的姐妹闺蜜们一个个出嫁,找到的是无比中意的对象,无论是谁内心恐怕都是复杂难言的。
王熙凤之前就听贾琏提及过迎春似乎对紫英有意,只是贾赦却不肯,而若是让迎春给冯紫英做妾只怕名声也有些关碍。
“平儿,你说二丫头的事儿,老爷最终会怎么处理?孙家不是省油的灯,若是他想把人家银子吞了却不肯把二丫头许给对方,只怕是摆不平的。”王熙凤一边走,一边漫不经心地道。
“若是二姑娘给冯大爷当妾,便是天大的事情自然也有冯大爷去摆平,奴婢感觉大老爷的目的好像是希望能在这桩亲事上捞到更多的银子吧,无论是从哪边儿,这一点他并不在乎。”平儿一针见血。
拐弯进院门,王熙凤点点头,“那最终这个冤大头还得要紫英来当啊,但紫英可能也不在乎些许银子,这么说来,二丫头最终还能有一个好结局,”
似乎听出了王熙凤话语里的几许伤感,平儿也有些难受:“奶奶不是一直说女人不必靠男人也能出人头地么?还打算要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一回,怎地现在语气却这般伤感?”
“你这小蹄子,前几日还在那里苦口婆心的规劝我莫要恣意妄为,怎地这会子却又来给我打气鼓噪来了?”王熙凤轻哼了一声,脸上神色变幻不定,“走一步看一步吧,这世道终归是男人为主,便是我有千般想法,但却可惜生了一个女儿身啊。”
“奶奶莫要妄自菲薄,你不也说花蕊夫人一首诗道尽天下男儿无能,唯有她能尽显巾帼风采,梁红玉擂鼓战金山,流芳千古,奶奶未必不能效仿她们二人,成就一番名声呢。看看这赎人之事,虽说是靠着冯大爷的魄力,但若是没有奶奶的手腕和谋划,又岂能如此顺利圆满的做到今日这一步?那大老爷平素咋咋呼呼,但这一回也只能偃旗息鼓甘拜下风了。”
赎人之事虽然还在道中,但是大体上却已经走入正轨,那些武官将佐们正在陆续从草原上回来,经此一役,王熙凤的名声在京中武勋家族里已经有起飞之势,其中固然有冯紫英的原因,但是王熙凤审时度势和一人一策,的确效果尤佳,便是贾蓉和贾瑞都不得不佩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7/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