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7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7/1718


可以说当初迫于无奈的一个选择,现在竟然成了最明智不过的举动,而且都能看得出来,要不了两年,冯紫英必定还会升迁,现在才二十岁就已经是正五品官员,可以想象得到三十岁之前必定位列四品大员,四十岁之前最不济都能谋个六部尚书,甚至进入内阁也都不是不可能。
想一想三十多岁的大周阁臣,多么令人激动,能跟着这样的东家干一番事业,不也就是自己这一类读书不成但是又不甘庸碌的人所渴求的么?
“大人,永平府这些士绅如果加入进来,那些山陕商人怕是不会太高兴啊。”吴耀青不无忧虑地提醒道。
利之所在,没有哪个人能够轻易退让,冯紫英利用山陕商人的势力把永平府的头开好了,但是却也不可避免要损及永平本地士绅的利益,现在要寻求一种平衡,就更考较手艺。
“唔,我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我们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
冯紫英沉吟着道:“就目前的情形来看,短期内无论是整个北地还是江南湖广,对铁料铁制品的需求量都很大,尤其是北面草原上的这个需求一直没有被挖掘出来,现在海西女真和内喀尔喀人已经被我们纳入这个体系,下一步我考虑外喀尔喀甚至土默特和鄂尔多斯人都可以纳入进来,九边之外除了建州女真和明显倾向于建州女真的科尔沁人需要控制外,甚至连察哈尔人未来都可以纳入进来,当然现在还不行,另外朝鲜的市场,也可以开拓,加上江南湖广和南洋,这种需求会非常巨大,那么让永平府的士绅加入进来,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把他们与我们牢牢绑在一辆车上,是一个最合适的决定。”
“大人,我看您对永平府这一块极为重视,您是觉得永平府未来会非常重要?”吴耀青已经隐约感觉到冯紫英的格局绝不仅仅只局限于永平一地,但是他发现冯紫英对永平府的看重程度又远远超出了其他,据他所知当初冯紫英是完全可以条件比永平府好得多的其他地方任官的,但是他却选择了永平府,这里边必定有其道理。
冯紫英深看了吴耀青一眼,点点头,此人倒也有些眼力,看出了自己对永平府的重视程度。
“耀青,永平府在北直隶诸府里边,人口不算多,地盘不算大,可我却觉得它甚至比扬州府都更重要,你以为只是什么原因?”
“比扬州府更重要?”吴耀青觉得太荒谬了,永平府如何能与扬州府相比,扬州府随便一个州县只怕都能比得上大半个永平府,扬州府的人口、赋税、地盘和富庶程度,随便碾压三五个永平府而绰绰有余,怎么冯大人却是这般言语?
吴耀青当然不相信冯紫英会随意说这等话,如果没有确切的理由和原因,冯紫英不可能如此说。
“大人,您能解释一下么?属下真的有些不明白。”吴耀青也很坦率地道。
“耀青,论当下的繁华富庶程度,永平府当然无法和扬州府比,但是看问题要多角度看长远,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冯紫英淡淡地道:“我是北地士人为官,决定了我的根基在北地,但是耀青也知道,开海之略是我提出来了的,从某种意义上俩说,开海之略让我打响了名声,同时这也是我的政治观点,也就是说,开海发展经济,增加赋税,这是我冯紫英的政治观点的路线,并会为之努力坚持和推动。”
吴耀青默默点头,他虽然只是一个秀才出身,但是也曾考过两度举人,只是都未能考上,而后在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这么多年,对于政治经济这一块的事务并不陌生,也明白冯紫英话语中的意思。
那就是一个士人,一个官员,尤其是一个具有相当名声和影响力的士人官员,是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的,拥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固然会引来一些反对者的攻讦,但是也才能赢得和收获支持者,一个没有立场和观点的士人官员,也就意味着什么都没有,或者说属于边缘人。
“这赢得了一批支持者,他们是受益者,当然也会引来一些反对者和批评者,他们是利益受损或者难以获利者,我认为前者的群体更大,而且也是更具有成长性,也是发展趋势,后者现在看起来也很强大,但是会逐渐萎缩甚至被淘汰,”
吴耀青忍不住打断:“大人,您的意思是商人日后会更重要,甚至超过了士绅?”
“嗯,也可以这么说,但是你言语中商人意思太狭隘,而且也把商人和士绅对立了起来,其实并非如此,这两个群体现在边缘很模糊,我所指的商人含义更广泛,既包括那些依靠贩运销售为主业的商人,更包括那些以自家开矿、建厂的矿主和作坊主,而他们既有狭义商人出身,更多的却是士绅出身,或者说有士绅背景,”
“,当然随着时代发展,这些人之间身份会不断变换,但归根结底,会演变成什么行业才是他们最主要依靠,或者说他们的利益来源主要是靠什么,是靠海贸、开矿和生产各种货物,还是依靠购买土地来租给别人种地来拿到田租,我以为前者是发展趋势,后者会渐渐萎缩,”
冯紫英滔滔不绝的解释让吴耀青有些发懵,他力图去理解冯紫英话语中的每一个词语,但是却只能明白一个大概。
不过他还是听出了冯紫英话语中的意图,那就是扩大自身的民意基础群体,尽可能的拉拢和组建更坚实而庞大的拥护者支持者,避免多面受敌。
吴耀青有些激动,他意识到冯紫英正在积极地把自己当作心腹和核心阵容在培养,像这样既复杂而又略显高深,甚至有些隐秘的观点理论他完全没有必要向自己叙述,而且还认真向自己解释,而这样做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很信重和看好自己。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永平府是我入仕之后的第一步,或者说是基础之地,翰林院修撰名声虽大,但是那更多的是以备顾问,务虚的事务更多,而永平府不一样,那是我一手一脚亲自去谋划,去搭建,去落实,开花结果的整个步骤都是我亲力亲为,某种意义上来说,永平府是我一手一脚实践我自己观点想法的一个试金石。”
每一个士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大同世界,他们会在自己的仕途中自觉不自觉地去努力实现,冯紫英亦是如此,而永平府的确足够合适。
“从现实角度来说,永平府地处京东,位于辽东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上,而我父亲在辽东面对建州女真和察哈尔人两大劲敌,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为辽东建立一个稳固的后勤保障基地,辐射东蒙古为辽东战略服务,这既是朝廷的期望,也是我个人的愿望,而永平府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榆关也是北地少有的优良港口,我要践行开海之略,践行煤铁振兴永平的方略,那么自然就要用亲手实践来映证了,”
吴耀青被冯紫英的坦率和深远见识所打动了,他意识到眼前这位东家,虽然年轻,但是其考虑问题的深度广度远远超出许多官职比他高,年龄比他长的官员,难怪汪言这等素来不服人的角色也都甘愿为其所用。
===庚字卷
第一百三十节
后宫·黛云传===
“你说什么?冯大哥被人刺杀?他中箭了?”林黛玉脸色煞白的站起身来,身体摇摇欲坠,紫鹃赶紧扶住她。
“姑娘,姑娘,婢子是从蓉大奶奶身边的宝珠那里听来的,她说她听见小蓉大爷和琏二奶奶与蓉大奶奶说话时提到的,琏二奶奶脸色都吓变了,连连问了小蓉大爷几遍,小蓉大爷都说他是看到了冯大爷肩膀上被纱布包裹着,脸色有些不好看,但是精神还好,说伤势不重,”
“是谁要刺杀冯大哥?贼人抓到没有?”林黛玉一只手扶住圆桌,眼圈已经红了起来,手足冰冷。
慌得紫鹃一边让雪雁把汤婆子送过来,让黛玉的手烤着,另外也让黛玉把脚放在熏笼里捂着,自家姑娘本身气血不足,这冬日里更是需要保暖。
“小蓉大爷也不是很清楚,他只说冯大爷好像并不太在意,”紫鹃摸着黛玉的手,有些心疼地道:“姑娘千万别着急,冯大爷那边若是有什么事情,肯定会第一时间送消息回来的,奴婢明日便去冯府那边问一问晴雯,看看有没有消息,若是没有消息,估计应该就没大碍。”
“还没大碍?”黛玉蹙着眉头,手从汤婆子里抽出来,按了按心,竭力让自己平静一些,“紫鹃,你不知道那些刺客有多凶险,弓箭射中了冯大哥,冯大哥是个硬气的人,肯定是强忍着疼痛,也不知道永平府有没有好的郎中大夫?”
先前听到消息那一瞬间,她的心脏几乎都要停止了,冯大爷那一次江南之行就曾经遭遇刺杀,不过那个时候是很多人,究竟是刺杀谁也不好说,但黛玉猜得到,多半还是冲着冯大哥去的,谁让冯大哥提出了开海之略呢?
“姑娘,大爷现在是同知,肯定会有最好的郎中替他治伤,您就别太着急了,奴婢真怕您一下子急病倒了,那反而会让大爷那边着急,影响到他的伤势恢复。”紫鹃心细,知道自家姑娘最关心冯大爷,而冯大爷也最在意自家姑娘的身体状况,只有这个问题能让自家姑娘听话。
咬着嘴唇想了半晌,黛玉似乎做出决定,“紫鹃,你说我去一趟永平府看一看冯大哥,好不好?”
紫鹃吃了一惊,“姑娘,这天寒地冻的,永平府距离京里好几百里地呢,你这身子骨哪里能经得起这般颠簸?这一趟若是过去了,您生了病,那不是更要让冯大爷着急上火了还有便是二位老爷怕也不允许你出这样的远门吧??”
“可是我若是不亲眼见到冯大哥无碍,始终放不下心,”黛玉蹙眉咬唇,一只手牵着紫鹃,“好紫鹃,你给我出个主意,我一定要去永平府一趟。”
“可是姑娘,下个月宝姑娘和宝二姑娘就要出嫁了,到时候冯大爷肯定要回来,您”紫鹃迟疑起来,她知道自家姑娘的性子,平时里不怎么计较,但是一旦下了决心,却是很难改变的,可是现在天气太糟糕了,自家姑娘身子娇弱,这样出门,的确很容易生病。
林黛玉脸色微微一变,紫鹃立即后悔说这话了,这样不是更刺激了自家姑娘么?
“我就是想要在冯大哥娶宝姐姐之前去见冯大哥一次。”黛玉语气有些冷,“这段时间好像蘅芜苑那边很热闹吧?”
紫鹃低头不敢答话。
随着佳期将近,蘅芜苑那边的确热闹了许多,这园子里,除了三姑娘还经常来这边外,像云姑娘、四姑娘、邢姑娘甚至二姑娘也都经常去蘅芜苑和红香圃了,而珠大奶奶和琏二奶奶那边也不时过去送些物件,有些帮着准备嫁衣,有些帮着绣些小物件,还有的帮着收拾,凑在一起说说话,自然要比潇湘馆这边热闹许多。
就连宝二爷、环三爷甚至兰哥儿都偶尔要去蘅芜苑那边,当然次数不多,毕竟大观园里寻常男子都不允许进去,但宝二爷、环三爷和兰哥儿又另当别论。
自家姑娘是一个敏感心细的人,一来二去肯定也观察到了一些什么,再加上这荣国府里边丫鬟们也不是讨论起宝姑娘和宝二姑娘的婚期以及嫁过去之后的生活,而宝姑娘和宝二姑娘也都是极其会来事的,一些细碎银子撒下来,府里和园子里的下人们都一个劲儿的说宝姑娘和宝二姑娘的好话,自家姑娘听见肯定难免有些不太自在。
若不是老爷过世,自家姑娘也该是今年就可以嫁过去了,只可惜遇上了老爷去世,这三年孝期,却让宝姑娘她们抢了先。
黛玉话一出口才觉得自己有些失言了,宝姐姐马上要出嫁了,府里边的人过去勤一些也很正常,自己不也过去了几回么?自己日后也是要和宝姐姐做妯娌的,这般小气似乎就不合适了。
对于宝钗,黛玉还是没太多心结的,宝钗的态度始终是那样温婉大方的,但是对宝琴,黛玉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反感。
对方的精明机敏,以及表现出来的那种充满尖锐犀利感的风头正劲姿态,都让黛玉感觉不太舒服,但是她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只是纯粹的一种不太融洽的感觉。
要说对宝钗抢先嫁给冯大哥没有一点儿不悦,那是假话,但这的确怪不了人,父亲的过世是谁都不愿意见到的,遇上这种事情,谁都只能认命,所以黛玉也没有什么,甚至宝钗也是宽慰自己,但是这位宝二姑娘却似乎毫无感受,甚至觉得她们姐妹俩嫁给冯大哥就是天经地义,这种说不出的畅意轻慢,就让黛玉有些不舒服甚至有些隐隐的敌意了。
黛玉甚至也自我审视了一番,评估自己是不是太过偏激狭隘了,但在意识到自己对宝钗对沈宜修都没有太大的反感而单单对薛宝琴有些敌意时,她觉得也许并不完全是自己的原因。
但即便如此,她也要承认薛宝琴的性格似乎更能在园子里和人打成一片,而自己似乎恰恰缺乏这方面的天赋。
黛玉抬起头来,目光望向门外,棉帘遮住了大半,透过缝隙从大门处看得到屋外的雪景,石板小径的边缘仍然有残雪,地面一片湿漉漉的,而在沁芳溪便上已经结起了冰,但在冰下仍然能看到流淌的溪水。
“要不我们把三丫头喊上一块儿怎么样?”沉寂良久,黛玉方才道。
“三姑娘一道?”紫鹃扭着汗巾子,迟疑着道:“姑娘,这好么?”
紫鹃的反问又让黛玉犹豫了,的确,探丫头也是大姑娘了,这等情形下去永平算什么?
要说去宝姐姐无疑是最合适一道去的了,只可惜宝姐姐下个月就要出嫁,自然也不合适再去。
主仆二人正踌躇间,便听得门外传来雪雁的声音:“史大姑娘来了?姑娘在呢,”
黛玉和紫鹃都有些惊讶,站起身来,史湘云来了?
却见史湘云急急忙忙地闯了进来,老远就呵着热气,冻得满脸通红,只顾着搓手,慌得紫鹃赶紧让人把手炉提进来。
“云丫头你也不怕冻着,斗篷也不穿?”黛玉对湘云还是很亲近的,虽然这段时间湘云去蘅芜苑那边多一些,但是这丫头是个直爽性子,黛玉心里明白,并不在意。
“哪来什么斗篷?”湘云撇了撇嘴,“林姐姐,你可是咱们府里的富家翁,不如给小妹一袭斗篷,也好让小妹这大雪天出门御御寒。”
黛玉惊讶地打量了史湘云一眼,伸出手去捏了捏史湘云身上的绣袄,虽然不薄,但是这等天气出门,却没有一个大髦或者斗篷,哪里经受得起?这才沉着脸看着跟着史湘云进来的翠缕,“翠缕,云妹妹的狐皮斗篷呢?前几日我还见着妹妹在穿着呢。”
翠缕欲言又止,却被史湘云揽过话去:“好了,我还没那么娇贵,又不像你,这在屋子里待一会儿就热乎过来了,”
林黛玉却黑着脸不依不饶:“翠缕,说实话,云妹妹的斗篷哪里去了?这可是老祖宗给妹妹的,莫不是这院子里还出贼了?”
翠缕实在忍不住了,“林姑娘可莫要这么说,免得院子里日后又有人要背后埋怨,我家姑娘回了一趟家里,然后就”
“好了,姐姐莫要再问了,我把斗篷送给我婶婶了,”史湘云见瞒不过去,只能说实话。
“为什么?这是老祖宗给你的,你怎么会给你婶婶?再说了,你婶婶怎么会要你这斗篷?”林黛玉大惑不解。
“哼,若非她要,我岂会给她?”史湘云脸上露出哂笑,“回去一趟就得要听一两个时辰的唠叨诉苦,就说这家里如何艰难,我叔叔如何不争气,在外边又欠了多少债,逼债的都已经守在门外好几日了,我叔叔都不敢回来,”
“究竟怎么回事儿?”黛玉见强作欢颜的史湘云目光里已经有了几分泪影,也不知道是自己看错还是史湘云一时感伤,总之再一转头便已经消失不见。
“没什么,就是我家婶婶缺银子说没法过日子了,一直念叨要拿家里我爷爷传下来金麒麟去典当好过年,我不答应,”史湘云仰起头来,悠悠地道:“那就只有把我那虎皮斗篷拿去典当了。”
===庚字卷
第一百三十一节
后宫·黛云传(续)===
林黛玉吃了一惊,她可是知道挂在湘云胸前那一枚金麒麟对湘云的意义。
那是湘云曾祖父那一辈传下来的,到了她父亲那一辈,因为作为长子却只有史湘云一个女儿就过世了,所以原本是一对金麒麟,雌雄各一,小一点儿雌麒麟就挂在了湘云胸前作为对父母的怀念,而大一点儿那一枚麒麟就被其叔父拿走了。
“云儿,你不是说那麒麟是一对么?”黛玉赶紧问道:“这可是你祖辈传下来的传家宝,怎么能?”
“是一对啊,大概是我叔叔已经把另外一枚麒麟拿去典当或者发卖了,人家说这是一对,要一对凑在一起才能卖一个好价钱,所以我那婶婶才想着也把我身上这一枚拿去呗。”史湘云面庞掠过一抹凄婉,但随即就被满不在乎所取代:“我就说那是我父亲留给我的,谁也不能拿走,我那婶婶便一直在聒噪,我实在忍不住,才把狐皮斗篷给了她,堵住了她的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7/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