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7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8/1718


王绍全一时间无言以对,先前大家都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想法,新工艺是什么样,产出来的铁料质量如何大家都没底,但是一直到那一炉炉铁水流出,看到这种可以不断复制的模式的运转流畅,他们才深刻认识到这新工艺的力量。
“你现在觉得我们还可以不断扩大和复制,只要我们采矿能跟得上,卢龙、迁安、滦州其实都有不少可供开采的矿山,现在限制我们的不过就是我们的匠人数量,尤其是那些技术熟练的匠人还不够,等到三五年后一批接一批的匠人成长起来,你觉得这铁料的产能还会扩大多少?成本会下降多少?这还没有计算如果我们这期间还有更好的新工艺来提升产量和品质呢?”
冯紫英话语里不无憧憬,“所以我说的不是现在,也许是五年后,也许是十年后二十年后,现在铁料价格你也清楚,一斤生铁大概在八文铜钱左右,现在涨到了十二文,一斤废铁在元熙三十年时不过三十文铜钱,但现在已经涨到了四十五文,一斤绿豆铁线元熙三十年大概是四十五文左右,现在是六十五文,这是什么原因?”
王绍全沉吟着道:“北地铁产量在这二十年里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相反遵化铁厂产量因为各种原因反而有所下降,另外需求的上升,包括北地本身和草原上以及辽东战事频繁,对铁料需求更甚,……”
其实这里边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银价上涨,由于本朝的海禁,前世中来自日本和西班牙大帆船带来的海量银子进入大周的渠道被严重堵塞,所以银价持续上涨,一定程度压制了通胀,否则涨势还会更大,但是这对于民生却是不利的。
但随着海禁开禁,这两年白银进入大周的速度力度显然出现了一个快速上涨的势头,相信未来几年里物价还会出现一个不小升幅。
不过这其中的原委很复杂,甚至连冯紫英也很难说得清楚,他只能知晓一个大概。
“那一旦我们这边的冶铁工场和制铁工坊产量大增,而且是持续大增,甚至在未来其他有铁矿的地区也会陆续使用我们现有的冶铁新工艺情况下,你觉得未来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这一可行性呢?
王绍全知道自己是无法说服对方了,不过对方也说了,这是比较遥远的将来,所以暂时不需要考虑,这也让稍微放下了心,真正到了那个时候,商团便是花上一笔银子来满足这位的癖好,那也没什么不行。
冯紫英也懒得和王绍全多说,不说是夏虫不可语冰,但起码现阶段这些人都是无法理解的,他得接受这个现实。
贾芸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入户部公廨。
接到户部的通知时,他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和舒爽,简直比自己在芸香楼点了一个清倌人的滋味还美好。
他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这么几年里,户部那边也打过多次交道了,但是那都是外埠上缴银子,通过海通这边的渠道走,最后交到户部银库。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是户部第一次向海通银庄借贷,其实数额并不大,就是五十万两,对于其他商家当然是相当惊人的数目了,但是对于朝廷户部来说,却是一笔小数了。
无他,朝廷银库空了,而秋税各地上缴尚需时日,但现在西南战局情况险恶,加上还需要赎回京营五万多俘虏,加上南直隶那边倭寇在南通州消失之后,突然出现在镇江府,猝不及防之下丹徒、丹阳相继遭到倭寇的袭扰,漕运中断,江南震动。
南直隶江防历来脆弱,尤其是近十年来几近于无,所以此番遭遇倭寇袭扰之后,南京兵部上书朝廷,强烈要求重振长江防御,而这也得到了朝野江南士人的集体响应,这也给了朝廷极大的压力。
按照南京兵部的意见,要立即组建长江水师,规模甚至要比登莱水师更大一倍,以求力保整个南直隶乃至湖广长江和海防,标准提得十分高。
鉴于倭寇袭扰阻断漕运,而今冬明春京师城面临着顺天府北部灾民流民压力,还需要从江南运送大量粮食、布匹至京中缓解需求,这等情形下南京兵部的要求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不得已之下,内阁也初步同意组建长江水师,先拨付三十万两银子,加上赎回京营所需银两和西南战事需要提前为登莱军、固原军准备的军饷,这一下子就需要一百二十万两银子,而银库中只有不到八十万两银子,差额甚大,所以不得已,朝廷才会向海通银庄告贷五十万两。
“贾芸见过魏大人。”
魏大中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心里忍不住喟叹一声,朝廷艰难,但是这海通银庄却是发展得极为迅猛,现在京中钱庄银号皆唯海通马首是瞻,这才几年?
想当初海通银庄也曾希望朝廷入股,但是朝廷犹豫许久,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邀请,但现在看来,似乎是一个失策。
“坐吧,贾掌柜。”魏大中知道此人是荣国公贾家的旁支子弟,原本颇为落魄,后来却和冯紫英拉上了关系,加上也有些经营本事,一来二去居然就成了海通银庄在京中的大掌柜了。
“谢大人。”贾芸先前的昂扬勇气在进入户部公廨之后就迅速消弭了,取而代之是说不出的压抑和拘束。
虽然在内心上不断给自己打气,这一次是户部向自家借银子,自家是债主,但是这种与生俱来对官府的敬畏仍然挥之不去,能够有这样的表现,便是冯紫英看到都要觉得芸哥儿出息了,居然能出入户部公廨了。
“嗯。”见贾芸倒也恭顺,魏大中内心的愤懑不平稍微平复了一些,他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点点头,“本官找你来,恐怕你也知道具体事宜了,朝廷当下艰难,而秋税尚未上缴,所以须得要临时坐支一些钱银,所以想要从你们海通周转一二。”
===庚字卷
第九十七节
渗透===
大周户部职能和前明户部职能有些相似,但是结合了前明的一些特点加以改良。
比如十三清吏司仍然保留,但是却将洪武年间的四部保留了下来,比如总部变成了总务司,度支部变成了度支司,金部变成财金司,仓部变成了仓储司,职能和前明洪武时代四部相似,加上十三清吏司,户部也成为整个六部中规模最大的机构。
魏大中便是财金司的员外郎。
魏大中是浙江嘉善出身的进士,性子清正但不古板,也很清楚当下朝廷财力困顿,但是所需开支却是四面开花,难免有捉襟见肘之虞。
他同样也很清楚,若是没有前两年冯紫英大胆提出的开海之略,只怕朝中的财政状况还要更糟糕一些,而开海之策推进之后,赢得了江南士绅的一片赞誉,而且冯紫英虽然北地士人新星,但是却也和江南士绅关系甚密,尤其是那些家中有商贾营生的士绅更是对冯紫英印象极佳。
正因为如此,魏大中对冯紫英还是很看好的,所以爱屋及乌,这跟随着冯紫英而起的贾芸他也没有太多偏见,武勋经历了开国立朝百年,在在南北两京算下来家族嫡庶主旁成员也是以万计了,许多都已经沦为和贫民无异,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不奇怪。
海通银庄的背景和底细魏大中也大致清楚,京中皇室宗亲,达官贵人,北地江南高门大户豪商巨贾,多有入股,但是海通银庄所从事的揽储放贷的确有别于传统钱庄,除了通存通兑外,打破惯例给予存银者以利息,这也是其他钱庄银号所不具备的,同样采取放贷的手段,也让许多银号钱庄裹足不前,都不敢涉及这个行业。
魏大中也很佩服冯紫英能够亲自主导发起这个海通银庄,凭藉三寸不烂之舌和各种政策利好,硬生生就在毫无根基的基础之上,把这个银庄给折腾起来了,而且经过几年的发展,俨然已经有了庞然大物的感觉。
“但凭大人吩咐,无不从命。”贾芸规规矩矩地道。
“哦,贾掌柜这么好说话?”魏大中似笑非笑,“那我要说,能不能免息呢?”
贾芸愕然,不敢应答。
魏大中哈哈大笑,顿时心情好了许多,“好了,不过是开个小玩笑罢了,朝廷重制,岂能占民间便宜?嗯,户部意欲从海通银庄周转五十万两银子,以一年为期,海通银庄可有问题?”
贾芸默默估算了一下,这才问道:“大人何时要?是全数在京师拨付现银,还是可以在其他地方周转支付?”
京师号是整个海通银庄吸纳现银最丰厚所在,但是现银进来,便要考虑放贷出去,而北地在放贷上显然远不及江南,所以京师号吸纳的现银大多要放往江南,留存在京师号本库的并不多。
当然在再不多,五十万两还是拿得出来的,只是这一下抽调五十万两走,那么京师号本库就空虚了,所以贾芸要问魏大中可否在其他地方周转支付。
魏大中一愣之后,才想了一想,这五十万两银子中除了二十万两是要支付给内喀尔喀人的需要付现,还有三十万两是需要在湖广购置军资,包括粮食、骡马、马车、药材等物资。
他并不知道宰赛早就和冯紫英谈妥直接在永平府就要购买成货物,所以直接算成现银,“
“贾掌柜,”
“魏大人,如蒙不弃,就喊我一声芸哥儿就好。”贾芸含笑道:“日后敝号和户部打交道的时候还会越来越多,我们也希望能够多为朝廷提供更周全和优质的服务。”
魏大中一愣之后也笑了起来,“也罢,芸哥儿,更周全和优质的服务,这话倒是有趣,能不能解释一下呢?”
“呵呵,这是小冯修撰之前和我们提及的,他说了咱们这些银号的主要业务现在无外乎就是那么几样,存取,通兑,放贷,但无论是那一项业务,我们都希望获得更优质的客户青睐,同样,我们要获得优质客户的青睐,自然也就要提供更周到的服务,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优质客户,才能和其他同行竞争中胜出。”
贾芸的话让魏大中有些凌乱,贾芸这一连串的话语让他脑袋发懵,这像存取、通兑、放贷这些词语他是明白的,但客户,服务,优质客户,这些字儿他都知道,结合到一起,他就有些似懂非懂了。
“呃,芸哥儿,你说的客户,本官能理解为就是来你们银庄存取银子的商家商贾么?”魏大中艰难地吞了一口唾沫,慢吞吞的问道:“还有优质客户是指什么意思?服务,嗯,大概就是你们银号为这些客户所做的事儿,是吧?”
贾芸点点头,这位魏大人倒也不是那种迂腐之人,起码理解能力还是很到位的,自己这些话和很多人都说过,要么熟视无睹,要么难以领会,又或者觉得是哗众取宠,但这位魏大人显然不属于此类,而且还很感兴趣。
“魏大人,服务的意思就是作为银庄以我们自身所用的资源来帮助需要这些方面需要的人或者商号,存取银子只是一方面,还比如贷款,许多商家想要扩大规模,又或者临时需要周转,还比如他需要我们直接转账一笔银子给外埠的生意伙伴,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为他们做到的。”
贾芸很耐心地解释着:“客户并非仅止于存取银子的商人或者百姓,也包括向我们借贷的人,因为有他们的借贷我们才能收取利息,这样才能支付给在我们这里存银的人以利息,也才能让我们的这些掌柜、徒弟们能有一份收入,”
魏大中听得连连点头,他不是对银号一无所知,但是一种天然的反感让他不愿意对这等银号多了解,今日有贾芸来仔细给他上了一课,他才能明白。
“也就是说如果是通存通兑,也需要支付你所说的手续费?”魏大中颇感兴趣。
“这不一定,要看情况,特别小额的,不需要,比如百两以下的,特别大额的,如果是长期在我们银号进行生意往来的,也可以减免,只有那种既非在我们银号长期往来的,异地兑取数量不大不小的,则要收取手续费,毕竟我们要制作特殊的汇兑银票也需要成本,另外这种异地兑取也有一些风险,”
感觉到魏大中有些兴趣,贾芸自然乐于向对方宣传一番,这也是冯紫英在银庄内给大家所提出来的,要利用一切机会向所有人宣讲银庄的各种业务和服务。
这魏大中是进士出身,现在虽然只是一个员外郎,但是日后保不准就是郎中甚至侍郎尚书呢?
花了小半个时辰来了解这海通银庄和其他银庄的不同,甚至也包括海通银庄放贷的模式,包括什么对象调查,质押抵押,风险控制,这些贾芸都是讲得头头是道,魏大中也是大为震惊,这种近现代银行的雏形模式,的确大大出乎他的想象,难怪海通银庄发展如此迅速。
“好了,本官大略了解了你们海通银庄的情形了,还是言归正传吧,这么说来户部肯定可以成为你们所谓的优质客户,那么可以谈一谈借贷利息么?另外如果我们需要异地汇兑,手续费怎么算呢?”
听得魏大中终于谈及了这笔业务,贾芸心中大定,微笑着道:“魏大人请放心,我们海通银庄对于优质客户有专门的服务标准,包括汇兑手续费用和借贷利息,都可以给予最优惠的考虑,”
当贾芸从户部公廨走出来,重新坐上马车之后,才压抑不住内心的狂喜,猛地一挥手。
这算是第一笔放贷给朝廷户部了,按照冯大爷的说法,这是优质客户中的第一号,而且抵押也是以海贸特许金作抵押,哪怕是利息放在了最低一档,手续费也考虑到了这是第一笔折半收取,但是想一想这是五十万两,其利润也相当可观了。
最关键的是这个消息只要一传出去,对于银庄的信誉提升无疑是无与伦比的,而银庄最重要资产的就是信誉,这是冯大爷再三强调的。
这个情况他需要立即向冯紫英报告。
冯紫英早就和他交代过,和户部的业务往来是迟早的,朝廷的财政状况加上现在不断爆发的各种意外,使得朝廷很难寅吃卯粮一直持续下去,最终可能会通过私人银庄钱庄来周转,那么海通银庄会是首选。
就在贾芸为获得户部的第一笔借贷业务欣喜若狂时,王熙凤也在积极筹备启动了她的赎人业务。
这将是她离开贾家之前最重要的一笔收益,不容有失,便是豁出去颜面,也要拿下来。
她已经圈定了自己所能接触到的圈子内目标,但是这还远远不够,除了许多已经被贾赦拉走了外,这个圈子里剩余目标并不多了,而更多的目标还需要通过贾蓉和贾瑞来完成。
===庚字卷
第九十八节
凤姐儿的巧谋===
初冬的阳光透过窗棂洒下来,斑驳陆离,窗外的喜鹊喳喳叫了几声,似乎是听到了院子里有什么动静,倏地便振翅飞走了。
屋外小丫鬟们还在嬉闹着,小红正在和丰儿说着话,也听不清楚说什么。
“这是所有人的名单?”王熙凤不能说大字不识,但是的确认字不多。
寻常算账计数,还有往来应酬的拜帖勉强够用了,但是像这一桩涉及数百人的赎人事宜,首先就得要把各人的姓甚名谁,哪家子弟,家住哪里,都得要弄明白了,都是要用笔墨意义罗列出来,这才好分类应对。
这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儿,平儿和小红也和她差不多,都是认字能行,但是论到要亲自动手来写,就有些难处了。
“这就是奶奶您从那位汪先生那里带回来的,汪先生说圈了红圈的就是大老爷已经说好了的,剩下的就是大老爷没接触过的了。”平儿抿着嘴,侧着屁股坐在炕头上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8/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