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7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7/1718


自家兄长却又是一个要强的,一门心思要想去搏个出人头地封妻荫子,朝廷开了探寻航路可授军功的口子,若是不能抓住,那薛家这一辈子也别想再复往日的景象。
只是这海上探寻航路的事情却也没有那么简单,否则朝廷也不会许下重诺,好在连冯大哥都不赞同兄长亲自出海,而支持兄长来主持这项事务,从买船、造船、招募船员以及培训,加上以航运生意来兼顾探寻航线,这哪一样都不是简单的事情,而不必个非要亲自去出海。
先前薛宝琴也是最为担心自家兄长莫要因为别人都能出人头地搏个富贵而头脑发热,非要自己去拼搏一番,幸亏兄长很是听从冯大哥的意见,所以采取了登州来一步一步的做起来,现在还看不出多少分晓来。
但从兄长信中能感觉得到他现在虽然辛苦操劳,心情却很好,大概是觉得这项事情虽然辛勤,但是却胜在充实,而且也能尽快学到许多东西。
“那就好,宝琴你也和蝌哥儿说一声,莫要急于求成,他年龄也还小,登莱那边本身也是才开始走这条路径,还是多一些耐心,循序渐进最好,榆关这边既然是大有可为,冯大哥又在永平主事,那不妨抓住这个机会好生做一番,宝琴你也和冯大哥去一封信说一下蝌哥儿的现状,正好也可以让冯大哥多和蝌哥儿联系着,多指导一下,……”
“姐姐忘了还有两月哥哥肯定是要回来的,到时候也可以让冯大哥和哥哥好生说一番。”宝琴粉颊微红,说起未来夫婿要和兄长好生谋划一番,她心情既甜蜜又有些羞涩。
看见宝琴的这般模样,宝钗既是心暖心安,又是感慨。
薛家现在的情形几乎就是系于冯大哥一人身上,自己兄长本身就不成器,现在和桂花夏家之女成了亲之后倒是安分不少,但看那夏家女子也不是省油的灯,见兄长不争气也一点儿要上房揭瓦的架势,若非自己还能勉强压得住对方,只怕连母亲都有些憷了对方。
宝钗颇有些担心,若是自己和宝琴嫁入冯府之后,这兄长和这夏家女子之间不知道会如何,会不会压不住对方被对方所乘,但又希望自己嫁入冯府之后,那夏家女子能惧于冯家的威势,收敛一些,所以这种复杂的心思也是让宝钗患得患失。
又想到自己和宝琴这一嫁要远去永平府,宝钗心思也是起伏。
那二尤据说在永平府那边大有独宠之意,自己和宝琴过去,还不知道那边会如何安排,总归对方是侍妾,但是却又是长房那边的妾室,自己这边身属二房,这等关系也是复杂,还不知道未来如何相处。
好在香菱也说二尤一个是温驯性子,一个是直爽粗疏性子,都不是难处的人,这又让宝钗心安不少。
“宝琴,冯大哥和蝌哥儿回来之后,最好还是让蝌哥儿自家去找冯大哥讲述登莱那边的情况,你我最好不要多提,……”
宝钗的提醒让宝琴略微一怔但随即就醒悟过来,自己作为新妇,若是过于替自己兄长谋划,难免会引来一些闲话,便是有这方面的想法,也不宜在大婚之时说这些,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倒是兄长可以自己主动去找冯大哥说说,以冯大哥乐于助人的性子,自然会给予帮助。
“谢谢姐姐提醒,姐姐若是不说,小妹倒真的有可能犯错呢。”宝琴嫣然一笑。
“犯错倒说不上,但冯大哥一门三房兼祧,和别家是不一样的,肯定会有很多人拿着我们和沈家姐姐以及日后林妹妹比较,咱们薛家自然不能落于人后,或者说,你我姐妹二人,难道还能输给他人不成?”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宝钗的音调明显提高了几分,语气里多了几分傲然自信。
“姐姐说得是,薛家女子何曾不如别家了?”宝琴脸上也是湛然生辉。
===庚字卷
第九十五节
永平府的价值和意义===
冯紫英背负双手,王绍全跟在其身后,“大人,这是第一批,明日便可送到三屯营,砖茶总共价值大概在三万两银子左右,布匹在一万五千两左右,另外还有价值五千两左右的丝绸,都是按照您的意思准备的,不过好像内喀尔喀人未必喜欢丝绸,……”
冯紫英笑了起来,摆摆手,“哪能全按照他们的意思来?砖茶他们肯定喜欢,湖广那边儿的吧,压实紧致,上等货啊,布匹也是咱们北地上好棉布,至于丝绸么?他们部族中不也有那么多长老头人这一类的,不喜欢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享受,他们很快就会爱上的,这可是一种荣耀,……”
冯紫英笑着随手拿起一块茶砖,仔细捏了捏,并非那种一捏就碎的下等货,冯紫英也不愿意在这等交易上做什么文章。
这种砖茶基本上是专门为边地和草原上的游牧部族准备的,适合草原上部族们的生活习惯,也是草原各部不可或缺的物资。
布匹质量也不错,比不上松江那边的松江棉布,但是在北地也算中等水准,大部分是纯白棉布,也有部分用了靛蓝浸染。
至于丝绸,这玩意儿太值钱,虽然是来自山西的潞绸,但是依然价格昂贵,一匹潞绸长三丈阔一尺寸的潞绸便价值四三两半银子,一千匹便能值三千多两,所以稍许几车就能价值五千两,这个价格宰赛他们也能打听得到,童叟无欺。
至于说他们喜欢不喜欢,那也需要一个过程不是?
都按照宰赛的想法来,那怎么可能?卖货还要搭配添头呢。
“我看可以,这正好可以赶上宰赛他们最后一批人撤退,送过去吧。”冯紫英拍拍手,“银子的事情不用担心,朝廷这点儿信誉还是要讲的,委托给海通银庄京师号办理,我都和贾芸打了招呼,你们若是需要,可以在大同、京师或者扬州、金陵这些地方随意提取,但记得提前打招呼。”
“那倒不至于,我们还能信不过朝廷?对大人您我们更信任。”王绍全笑得格外开心,海通银庄也有山陕商人们的股份,都是自家人,他们当然放心,“那第二批呢?要说准备,我们随时可以准备好,按照您说的,按步骤来,您觉得大概什么时候合适?”
“一个月后吧,可以从榆关港登陆,经辽西到叶赫部那边,在叶赫部那边交割。”冯紫英想了一想,“剩下十万两的货,注意搭配一些,咱们永平府的生铁、熟铁都可以派上用场了,相信内喀尔喀人也会很满意。”
这一批货都是价格比较高的轻货,茶、丝绸和布匹,五万两银子的货物,不过就是一二十辆马车就装卸完毕,从卢龙到三屯营的驿道状况还行,一天之内就能送到。
“大人放心,前日迁安铁厂便已经开炉点火了,卢龙这边还要早一日。”王绍全兴奋的搓着手,“如果可以的话,内喀尔喀人那边是否可以更多的用铁料来折抵?”
冯紫英沉吟了一下,一时间没有表态。
宰赛和辽东这边的约定副本已经送交朝廷了,内喀尔喀人当然没资格和大周签订盟约,但辽东可以,这近乎一种接近于官方盟约的形式,但辽东只是大周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甚至连地方行政区域都不算,只能算是一个军事划定区域,辽东镇而已。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必须要得到朝廷首肯,哪怕是对外不表态,但是起码要让朝廷认可,否则那就是僭越,甚至早某个时候栽诬你说你通敌都不无可能。
所以在兵部秘密授权给冯紫英之后,冯紫英也从张景秋和柴恪那里要到了一封敕令,便是授权自己便宜行事的文书,没有这玩意儿,冯紫英还真不敢随便和内喀尔喀人谈条件。
即便是谈妥了,冯紫英依然需要将副本送交到兵部和通政司备案,而签约者也非冯紫英,而是最后时候赶来的自己老爹的副手辽东镇副总兵赵率教。
倒不是冯紫英不敢但这个责任,而是因为自己身份不合适,虽然宰赛并不介意,他更看重个人之间的信任,但是规矩却不能破。
当然冯紫英也很肯定地向宰赛拍了胸脯,从商业贸易这一块来说,永平府始终是中转枢纽,这一点让宰赛不用担心。
铁料这一块肯定是要给内喀尔喀人的,既然确定了要壮大内喀尔喀人军事实力的方针,那么关系到武器需求的铁料就是必不可少的了,但是给多大的量,却还需要斟酌。
“绍全,可以适当扩大量,不过你们需要和兵部以及蓟辽总督府沟通一下,我个人觉得没问题,内喀尔喀人下一步可能还会提出对火铳的需求呢,这倒是一道难题,现在多给一些铁料,我觉得可以。”
山陕商人在朝中也有很大势力,让他们去和兵部沟通,也免得自己这边承担更大的压力,也能帮老爹那边减一减压。
“明白了。”王绍全心领神会。
“另外,绍全,从卢龙经抚宁到榆关和山海关的官道你们可能要尽早考虑了,我表兄从广州那边传回来的消息,南洋那边对铁料需求极大,另外东番拓垦对各种铁器需求极大,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永平铁器占领这些地方市场的最佳时机,甚至包括朝鲜,他们自身所产的铁器质量远不及我们这边,为什么山陕商人不敢去占领市场?”
推动山陕商人转型一直是冯紫英在作的事情,而铁料和水泥将会是两大法宝,尤其是铁料,本身各地市场需求都很大,许多地方是质次价高,而‘永平铁’这个金牌产品只要打响,那么整个北地和草原、朝鲜、东番以及南洋的一部分市场都可以纳入囊中。
广州是南方最重要的海贸港口,海通银庄广州号的重要性日后还会超过扬州,而两广那边本身又是大家所不熟悉的,所以段喜贵便常驻广州,相比之下,贾琏对扬州就要熟悉许多,让贾琏在扬州坐镇也能形成协调。
王绍全踌躇了一下,“大人,我曾经听你提及,向卢龙到榆关,您说日后甚至可以铺设一条铁质轨道用来运输货物?”
冯紫英转过身来看了一眼王绍全,“嗯,我的确说过。”
“大人,我无法想象这样的铁质轨道会是什么样的,花费需要多大,但是现在用水泥来混合您所说的砾石、沙土建这样一条道路已经是天价了,还要用铁料来铺设,这有意义么?”
王绍全的确无法明白冯紫英心里在想什么。
用水泥混合沙土、砾石铺路,虽然也很昂贵,但是考虑到这一位在这里当同知,而卢龙铁厂以及附属发展起来的各种制铁、烧炭乃至火炮火铳制作产业大多需要通过榆关港外运,另外永平特殊的地理位置连通东蒙古草原和辽西走廊,这样他们也愿意捏着鼻子接受了。
但是日后若真的是要用铁料建轨道,那钱银花费肯定还是得落到他们这些商人头上,他不得不问清楚。
只不过冯紫英的金口断言,让山陕商人们内心已经有了一种莫名的依赖和信任,就像蒙古人入侵的提前预警,像冶铁新工艺的见解,像提出榆关港的开埠,很多都是山陕商人觉得难以实现或者无法预料的,到最后却都实现了,而且比想象的还要好。
再加上其父的蓟辽总督身份和他本人现在在仕途上的蒸蒸日上,都让山陕商人越来越觉得这一位前程不可限量的小冯修撰未来会是整个北地士人商贾的绝对领袖,哪怕这位小冯修撰似乎和江南那边的商贾也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我说的是将来,而不是短期内。”冯紫英能理解王绍全他们的担心。
在铁料还是一种相当昂贵的生产资料时,用铁料去铺设轨道只是为了方便运输,提升运输效率,减轻运输成本,这在商人们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
事实上也是,在生产力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这明显是不合时宜的,从卢龙到榆关虽然只有百里地,但是如果用铁轨需要花费多少铁料,而这些铁料摆放在地上,几乎随时可能被人偷走,这简直就是掷金于野,不是任人捡拾么?难道就因为一条路还要每隔一段就派人来守着,这成本简直就太高,没有谁能承受得了。
即便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现阶段来说也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这么多水泥,原本可以用在其他更多更有价值回报的方面上,比如筑城建屋,只要稍加推广,谁都看得到这种新型建材的市场需求会有多大,包括山陕商人内部都已经提出来尽快将这种建材去打开南方市场,尽可能的占领市场,因为这种建材在气候潮湿的南方很显然有着更大的市场和需求,要知道江南、两广、湖广乃至西南的雨季可比北方长得多。
===庚字卷
第九十六节
经济战线决定成败===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

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但冯紫英还是力主推动这条道路建设。
因为他认为从卢龙经抚宁到榆关(山海关)不但要从经济意义上来看,更要从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上来看。
经济意义不用多说,卢龙——抚宁——榆关(山海关)道路建成,可以极大提升运输效率,尤其是冬夏雨雪季节,不再担心延误。
另外卢龙将来会成为京东地区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冶铁、制铁、烧炭(焦炭)、军工、水泥这几大产业发展起来,足以让卢龙迅速繁荣起来,但是制约其最大瓶颈就是外运。
地处内陆的卢龙只能用最便捷的方式来打通这个瓶颈,而且可以极大地带动榆关港发展,而榆关港的兴盛又能直接辐射到整个辽西走廊地带,使得未来通过辽西与东蒙古草原的联系更为密切,让整个东蒙古草原在经济上依赖于大周。
这是经济意义上的巨大价值。
从军事角度来看,永平府有非常优越的条件打造成为一个依托冶铁、制铁、军工、建材产业的核心区域,这个核心区域不但能够有力的支撑起整个辽东的军事需要,同时还能策应包括蓟镇、宣府在内的整个九边防御的东板块,满足辽东、蓟镇和宣府的军事需要。
按照冯紫英的设想,未来永平府不但会成为整个北地工业发展的先行区,同时也会成为以土豆、番薯、玉米种植的新作物试验区,尤其是土豆很适合在永平府诸州县的生长,在缓解辽东和蓟镇的粮食压力上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这都需要用到这条道路。
政治意义就更简单直白了,齐永泰在冯紫英离开之前也招他简短说了几句,意思也很简单,预计今冬明春顺天府可能会遭遇很大的流民生计压力,朝廷固然需要赈济,但是几十万流民不是说赈济就赈济的,朝廷财力匮乏,还需要各方募集。
那么永平府能够分流一部分流民,也能帮朝廷减轻一些压力。
只要能熬过明春,那么流民的问题就要好解决许多。
在冯紫英看来,纵然卢龙和迁安的冶铁工场和制铁工场乃至炭场、水泥厂全力扩产,也不可能消纳得了太多的流民,那么最能消纳流民的活儿是什么,自然就是搞工程了,古往今来,无不如此。
既然这样,那就不如先把卢龙——抚宁——榆关(山海关)的这条混凝土道路建起来,前期的道路需要大量劳动力,这正好可以实现以工代赈,让这些流民中的精壮劳力来参与道路建设,进而为他们自己一家人获得一份能够熬过冬春的粮食。
冯紫英也已经交代王绍全他们尽可能早的从山东、南直那边起运米麦来榆关,为迎接未来几个月的流民前来做好应对准备。
“那大人的意思是,未来肯定还是要建这种铁料轨道?”王绍全大为头疼。
“绍全,你觉得现在的冶铁炉产量比起最初我们的预计大了多少?”冯紫英反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7/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