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6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4/1718


无论是佯攻,还是分路突破,永平府都跑不掉,甚至永平府境内就能轮到几路突破。
看看从喜峰口到义院口这一带,数百里地,单单靠那些烽燧能起到多大阻拦作用?
太平营、建昌营、燕河营、台头营、石门营这一顺大营理论上要作为抵御蒙古骑兵突入进来之后的主力,但是他们能起到多大作用,冯紫英心里没底。
实际上在尤世功和他的谈话中就隐约流露出过一些意思,这几大营在真正面对蒙古人大规模入侵的时候都会集中使用,不可能以一营兵力去硬扛蒙古入侵主力,那是自寻死路,而主要还是要由蓟镇这边来统筹整合起来迎战。
话虽然说得好听,但是隐藏的意思冯紫英却明白,如果入侵蒙古军队数量不大,那么蓟镇会统合兵力应战,但是如果蒙古军队数量超过预料,那么蓟镇就要以防守顺天府,确保京畿安全为主了。
那么舍弃永平府也就是清理之中的事情了。
这却是冯紫英不能接受的。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打定了主意,冯紫英就全力以赴。
接下来几天里,从五县一州选集结过来的民壮经过筛选,加上从军户子弟中挑选出来的民壮,共计十六个哨两千余人开始进入基本训练。
在第一批八个哨中表现优异的数十人被挑选出来充当带队教官,在冯安的统一指挥下,开始对这两千人的大规模训练。
而第一批从榆关港下船的佛山庄记火铳也从榆关经抚宁运抵卢龙,开始装备第一批八个哨的民壮,黄得功和左良玉的拔山营两个部各带四个哨进行混编,帮助他们进行训练。
与此同时,拔山营两部也在黄左二人的指挥下,开始规范性按照冯紫英撰写的小册子进行队列训练,以求迅速弥补起在这一块上的不足。
七月流火,伴随着卢龙城外一座城寨建成,整个陆续到位民壮加上拔山营二部,部分进入了这个城寨中,这个城寨规模不算大,只能容纳三千余人,与卢龙县城只有两里地之遥,互为犄角。
这座城寨和平常城寨不太一样,是运用了新生产出来的水泥加上泥砖进行建造,同时规制也是按照棱堡式结构进行建设。
其实冯紫英对于棱堡的建筑结构也不是太了解,他只能大略地按照自己的一些了解和想象来指导建筑队伍来按照这种模式来建设,模样大致就是较为简单的意大利式棱堡,但是扩大打击角度和多面体的目的还是能基本达到。
于此同时,类似于突出的棱堡和马面结构也在迁安县城和卢龙县城开始建设,在四面城墙大量修筑突出的菱形堡垒或者马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出火铳的优势,在目前铸炮水平还难以让人满意的情形下,冯紫英更信任经过自己考察过的火铳。
冯紫英也和庄立民提过,在完成了火铳新军的组建之后,铸炮和组建炮兵部队也会成为未来辽东镇的一件大事,这一点庄立民也深以为然。
不过铸炮技术对于钢制要求更高,但现在在解决了炼钢工艺之后,这些都应该不是问题,更多的还是需要解决精于铸炮的熟练匠人问题。
尤世禄策马赶上冯紫英,二人放慢马速。
“看样子你是真的打算要在迁安大战一场了?”尤世禄目光凝重,“我看了你们在迁安城墙上做的手脚,修了那么多棱形马面,看样子是要用佛郎机炮和火铳来对付察哈尔人?可是那些民壮能发挥作用么?”
“我们也不想用民壮,但是尤三哥你给我撂句实话,蓟镇那边做好保卫永平的准备了么?”冯紫英反问。
尤世禄有些尴尬地挠了挠脑袋:“紫英,你是清楚的,蓟镇就几万兵马,可是要防御的战线太长,而且下边几个副总兵和参将们都有自己的跟脚,我大哥也很难指挥得动他们,可军情如火,稍一争执耽搁,或者下边人阳奉阴违,酿成大祸却要我大哥去扛,所以我大哥宁肯忍一忍,等过了这一次,自然会有一个说法。”
“那三哥的意思是,蓟镇不会管永平?”冯紫英没被尤世禄的糊弄话给忽悠过去,“再说战线长,也不能说对我们永平没有一点儿责任吧?”
尤世禄也叹气,摇头,最后迟疑着道:“紫英,我也给句撂一句实话吧,蓟镇当然对永平府有责任,但是兵部那边已经有严令,要以保卫顺天府为主责,但蓟镇也会平衡考虑,台头营和石门营那边会统一由山海卫那边来调配,……”
“尤三哥,这话就不厚道了,台头营到石门营这一线,本身就在东路的控制下,山海卫责无旁贷,抚宁到榆关这一线,除非林丹巴图尔吃撑了,他会走这一路来?”冯紫英也有些怒了,这尤世功看来是真打算要彻底丢开永平府啊,“就算是蒙古人从义院口到界岭口一线进来,他们也绝不会去碰抚宁和榆关,山海关上还有五千铁骑呢,蒙古人不蠢,难道就不怕抄后路?”
尤世禄有些尴尬,但他又不愿欺瞒对方,事实上也欺瞒不了对方,只能硬着头皮道:“还有建昌营和燕河营分列青龙河两岸,可以策应,或许……”
“尤三哥,这打仗的事儿能用或许来说么?太平营、建昌营和燕河营会不会被抽走?会不会一触即退?甚至干脆就彻底放弃,退守到滦河、浭水一线去?”冯紫英沉声反问。
尤世禄默然不语。
冯紫英心里更笃定了,尤世功肯定已经在考虑这一点了,尤世禄也不会向自己说明,只能沉默以对。
“尤三哥,开平中屯卫你们会保么?”冯紫英再问。
尤世禄苦涩地摇摇头,“紫英,这话我没法回答你,一切要看蒙古人此番南侵的规模,如果太大,而且是多路进击的话,我估计很多地方我们都只能放弃,然后退守……”
“底线是哪里?”冯紫英越发心惊,看来蓟镇和兵部得到的消息越来越不容乐观,这意味着外喀尔喀诸部也要加入进来了,之前自己离京时还说外喀尔喀诸部是有可能加入,现在看来基本上确定了。
“第一道防线是沿潮河一线,从丰润、玉田到梁城所;然后第二道防线就是不容有失的,平谷——三河——宝坻,一直到天津卫,主要是考虑不能让漕运被截断,那样影响太大。”尤世禄声音低沉下来,“内外喀尔喀诸部据说这一次出动的兵力都不少,都在两三万人左右,加上察哈尔本部,估计可能会超过十万大军。”
其实蓟镇大军也有十万人左右,但是蒙古人是以骑兵为主,机动能力太强,跟随的仆从军也大多是以马匹作为行进驮运工具,所以机动能力比蓟镇这边强得多。
加上蓟镇还要在沿着边墙一线布设大量兵力应对,防止蒙古人声东击西,从北面正面直接突破,所以真正能够抽调出来作为机动作战的兵力就没有多少了,顶多也就是两三万人。
“第一道防线就放在了潮河一线,那么我们永平府还能有谁来保卫?”冯紫英冷笑。
还说什么太平营、建昌营和燕河营会不会被抽走,那是肯定要抽走的了,也就是说一旦蒙古人选择从界岭口到青山口中段这一线突破,蓟镇基本上不会有太多的抵抗,而是要直接退守到顺天府境内去了,甚至连丰润都有可能直接放弃。
尤世禄目光望向远方,“据说,只能说是据说,兵部有意抽调京营的五军营和神机营一部,来协防蓟镇,但是具体情形还没有定下来,协防什么位置也还不清楚,……”
“京营这帮废物,拿来送死么?”冯紫英对此不意外。
毫无疑问这是永隆帝和内阁乃至兵部的一次默契,京营多达数万人马,每年消耗粮饷巨大,但是却发挥不了作用,还不如废物利用,清理一下也不是坏事。
京营这帮家伙还自视甚高,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军,每年操演邀请文武百官观阅,各种花式倒是玩得不少,甚至不把边军放在眼里,现在正好让他们来试一试水。
尤世禄笑了起来,“紫英,你也对京营这么看不上,要知道总督大人当年也差点儿就要去当五军营大将呢。”
“哼,我爹还没那么蠢。”冯紫英叹了一口气,“不说了,现在情况我知道了,其他我不要求,我只要求给我一营骑兵作为机动。”
===己字卷
第一百五十六节
利益捆绑专利雏形===
单单是依靠火铳兵,几乎就是出于被动防御的状态,很难获得主动权,而只要有一营骑兵作为机动,便能极大的改善战略态势,获得一分还手余力。
但是黄得功和左良玉他们带来的都是火铳兵,现在能迅速完成训练的也只有火铳兵,骑兵也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出来的,只能从蓟镇这边获得。
尤世禄有些迟疑,一营骑兵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不是尤世禄能决定的,只能是尤世功才能拍板,不过面对冯紫英的目光灼灼逼视,尤世禄也知道蓟镇欠永平府甚多,若是连这点儿条件都不满足,恐怕真的要得罪冯紫英了。
“好吧,紫英,我便豁出去答应下来,但还得要回去向大哥禀报,最终还得要大哥决定。”尤世禄苦着脸道。
“放心,我不白用你们的骑兵,若是此战之后,我可以为这一营骑兵更换复合棉甲。”这个条件不可谓不厚。
大周骑兵步兵现在基本上都是采用普通棉甲,一方面是轻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复合棉甲在工艺上要求更好,花费更大,若是要讲骑兵全数装备复合棉甲,耗费相当大,所以虽然兵部几度想要启动更换普通棉甲为复合棉甲,但是都还是半途而废。
“哦?此言当真?”尤世禄精神一振,若是这个条件,自己要去和大哥说就要好说得多了,这笔花费可不小。
“尤三哥,我什么时候在你面前说过大话?”冯紫英笑了笑,“但这支骑兵要令行禁止,完全听命于我,当然我也不会让他们去送死,只不过在关键时刻必须要发挥作用。”
尤世禄傲然一笑,“紫英,要么不答应,但答应你了,自然就会拿出像样的一支骑兵,不会丢蓟镇军的颜面,这一点你可以放心。”
“那好,三哥,咱们就一言为定了。”冯紫英点点头,“永平府虽穷,但是几万两银子小弟还是能筹措得出来,前提是咱们能打赢这一仗,打不赢,万事皆休,打赢了,一切皆有。”
“紫英,你真觉得靠这些民壮就能抵挡得住蒙古人?”尤世禄见冯紫英信心百倍,也忍不住提醒,“蒙古人可不仅仅只有骑兵,别以为他们不能攻坚克城,实际上如果十万大军入侵,真正称得上精锐铁骑的也不过就是两三万人,其余的大多是附从仆兵,这些人许多对攻城并不陌生,甚至不少都是久经战阵能征惯战之辈,……”
“蚁多咬死象,小弟岂会小觑蒙古人?”冯紫英吁气,“所以小弟才全力加强迁安和卢龙的防御,滦州那边也在做准备,小弟的力量也仅止于此了,能不能实现预期目的,也还要看天数。”
沿着滦河这一线都会是蒙古人的重点攻略对象,从迁安到卢龙再到滦州,冯紫英唯一希望的就是利用迁安阻击蒙古人,利用卢龙拖住蒙古人,最后让其对进攻滦州失去信心,进而改向顺天府那边。
至于顺天府那边会如何,就不是他的职责了。
“你在改建迁安和卢龙城墙,我都看到了,这种近似于马面和瓮城的结构让整个城墙看起来很难看,能不能发挥效果,……”
尤世禄的话让冯紫英哑然失笑,“三哥,这个时候还要奢谈什么好看不好看,就有些可笑了,命都快没了,还在乎这个?我知道迁安和卢龙的士绅意见很大,不过等到八九月间确定蒙古人要来了的时候,他们会连半个屁都不敢放的。”
送走了将信将疑的尤世禄,冯紫英也顾不得许多,开始马不停蹄的视察迁安和卢龙的两家煤铁复合体。
消息灵敏的晋商已经打听到了一些消息,他们在蒙古人那边的渠道甚至不比兵部职方司来得差,在得知蒙古人要大举入侵的时候,整个晋商群体都快要不好了。
他们在两大铁厂和水泥厂的投入上高达十万两,这还不包括向海通银行借贷的八万两,可以说所有股本加上贷款,整个在永平府开采煤矿、水泥、炼焦、冶铁、铁料加工制作(含火铳制作)以及榆关港建设乃至正在策划中的从榆关到卢龙迁安的水泥道路,晋商、庄家以及冯家薛家已经投入了超过二十五万两银子。
当然贷款部分尚未用完,但是也远远超过了二十万两。
但这不仅仅是银子的问题,而且这也关系到晋商群体的战略转型。
在面对以海商为主的贸易商和以丝厂、茶场、陶瓷作坊、药行实业商人为主体的江南商人群体不断膨胀崛起带来的巨大压力时,晋商已经意识到了自身处于一个缓慢下行却又无可逆转的局面。
这从在扬州的盐商群体构成和此消彼长就能看出一二。
山陕盐商在两淮盐区的势力份额不断萎缩,这其实就是一个征兆,预示着山陕商人为核心主题的北地商人正在没落。
而北地商人和北地士绅又是一体两面,许多商贾背后就是士绅,这也是为什么冯紫英的开海之略给江南带来好处让北地士绅们非常不满的主要原因,谁说士绅就不言利?
“不必担心。”见王绍全不是一人来,而且还有其他几人,靳家、梁家、田家都来有代表,冯紫英也不在意,摆摆手示意众人入座。
“大人,我们获得的消息绝对准确,林丹巴图尔正在积极拉拢外喀尔喀诸部,据说已经有几部大为动心了。”王绍全有些着急。
“我知道,所以也在做万全准备。”冯紫英坦然道:“高炉毁了可以重建,工坊毁了可以重修,但是工匠们却丝毫不能有失,所以在八月底,所有匠人匠户全数转入迁安和卢龙城中,以防止蒙古人来得太快,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冯紫英的话让一干人都松了一口气,只要有准备就好,投入这么大,要真的被洗劫一空,那就大伤元气了。
“大人,小的听说辽东军也过来支援永平府了?”说话的粱由孟,是晋商梁家家主梁由孔的弟弟。
“嗯,蓟镇这边兵力捉襟见肘,还要保卫京畿,我可不敢把所以希望放在蓟镇身上,所以请了家父亲军来支援,此事诸位就不必多提,我自有安排,……”
冯紫英的故作神秘让一干商人们都自行脑补,心领神会。
在一干商人们放下心来离去之后,冯紫英只留下了王绍全。
“榆关港那边建设进度还在继续,泊位还会比现在扩大三倍,到那时候,榆关港可以同时容纳百余艘大小船只进港停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4/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