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1718


现在牛继宗突然说起了冯紫英,提到了他的举主兼恩师乔应甲,但实际上他还有另外一个恩师——即将出任吏部尚书的齐永泰,这都是朝廷中士林文臣中的翘楚人物,若是冯紫英愿意出面去帮忙,或许还真的能让马家有一线生机。
“我听闻,这冯家大郎这几日里频繁出入文渊阁,叶、方两位首辅次辅都召见了他,兵部尚书张大人也两度招他到兵部公廨商谈事情,这小子俨然成了朝中诸公的宠儿了啊。”陈瑞文也禁不住感慨了一番,“子腾,两年前他刚考中举人时,你我何曾想到过他会有此造化?”
“唔,据说柴恪对其尤其欣赏,此次也是专门让其回来向朝廷和皇上报告西征平叛之役的情形,寻常人如何能有此机遇?”侯孝康也点头附和。
马尚又惊又喜又忧。
前年冯家庆贺此子考中举人,他也只是让人送了一份礼,并未前往,还觉得王子腾是小题大做,就算是冯唐当了榆林总兵,哪也不过是外放边远,远不如他原来担任的大同总兵了。
没想到此子短短两年间就成长成为不容人忽视的程度成为大人物了,甚至并非仰仗其父。
“子腾,我和冯家没有多少交道,对冯家大郎也不熟悉,可否请子腾代为缓颊……”马尚目光落在王子腾脸上。
王子腾也觉得头疼,他现在是武勋的领袖人物,既然是领袖人物,那就要承担起领袖人物的职责,有人出了事,你就得要出面去筹划解决,否则你这个领袖就名不符实了。
不过这马家弄出这样大一个麻烦,而且平日里也和自己不太亲善,现在出了事情就知道来找自己想办法帮忙了,王子腾也有些膈应。
不出面肯定不行,但自己现在的身份也比较敏感,比不得陈瑞文和侯孝康这等赋闲在家的,这又让他有些迟疑。
见王子腾面带难色,马尚更是着急,如同溺水之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走上前来打躬作揖:“子腾,此事是我们家做得差了,马夏是我弟,我作为兄长肯定要承担责任,但是请念到我们马家一族数百口人的份上,不能因为马夏这厮一房就把我们几房人拖下水啊,若是能救我们马家一族,马家必有厚报,……”
牛继宗和陈道先交换了一下眼神,皱起眉头,最后还是陈道先干咳了一声:“国上兄,恐怕不是王公不想帮忙,而是他现在身份太过敏感,牛公和陈某也一样,很想帮国上兄一把,如国上兄所言,我们好歹都是武勋世家,同气连枝,纵然平素有些龃龉,哪也不过是鸡毛蒜皮的意气之争,这等时候能帮忙肯定会帮,但若是我们几人介入的话,弄不好适得其反,让那些个御史觉得我们武勋抱团,甚至让皇上觉得我们是尾大不掉,……”
陈道先的话一出,陈瑞文和侯孝康都是连连点头,侯孝康更是直截了当地道:“现在龙禁尉肯定是紧盯着王公他们几位,若是贸然插手,只怕会得不偿失。”
他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本来现在武勋家族都是和太上皇关系密切,与皇上关系浅淡,现在朝廷要查处马家了,你几个掌握军权的武勋就要跳出来了,只怕还会更遭忌惮,御史们弄不好就要爪牙放在这几人身上来了,那才真的是惹火烧身了。
马尚脸上浮起绝望的表情,甚至连颈项上的青筋都都爆绽出来,“那该怎么办?”
陈瑞文迟疑了一下,这才道:“恩侯、存周,据我所知,令郎和冯家大郎关系密切,冯家大郎也经常出入你们府上,若是恩侯和存周能从中疏通,抑或让令郎也帮忙缓颊,未尝不能……”
贾赦和贾政面面相觑。
他们没想到自家本来就像是一个透明人一般站在这里,就是带一双耳朵听听罢了,居然到最后还能发挥作用,甚至关键作用了。
这让贾赦和贾政既感到兴奋惶恐,也有些担心后怕。
这等事情贾家有这个能耐去掺和么?
莫要弄巧成拙,真的把马家给害了不说,还把自己家给卷了进去,那就真的摊上大事儿了。
王子腾也有些迟疑。
自己这个妹夫的能耐他太清楚了,迂腐人一个,那贾赦也是一个不中用的,眼睛里只有钱,贾琏或许稍好一些,宝玉这两年好像在读书,但若是要扛上这种事情,估计也是没戏。
贾赦贾政见众人目光都汇聚过来,赶紧起身:“这等大事,我们兄弟二人若是能出力,自然责无旁贷,但是……”
目光落在王子腾身上,王子腾只能摆摆手:“恩侯,存周,你们先坐。”
“王公!”马尚都忍不住要喊一声王公了。
“唔,国上兄,此事我自有计较。”王子腾无奈的宽解对方,“但需要细细商计,冯家大郎身份也很敏感,贸然去接触,只怕他也未必会应允此等机密之事,……”
沉吟了一下,王子腾才问道:“恩侯,存周,你们琢磨此事请冯家大郎来你们府上小坐,如何?”
贾政看了自己兄长贾赦一眼之后才起身道:“二兄,冯家大郎倒是约好后日来府里,只是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
这等说情疏通,关节不好把握,贾赦贾政都觉得有些为难。
王子腾同样也知道,这有些为难人,但是他自己也不好直接介入,只能用贾家这等现在和朝廷关联不深的私人关系来运作才更稳妥,否则就如侯孝康所说,被龙禁尉盯上了,冯紫英自然不怕,自己就有麻烦了。
“恩侯,存周,不如这样,你们还是等冯紫英来了之后,寻个机会把今日的情形和他说一说,也不谈其他,只说看有无可能请朝廷从轻发落,……”
王子腾沉吟了一下,“马夏那里不必说,便是他那一房怕也是管不了了,只要能管着马家其他几房不被卷入太深,便是折损些银子财货,也能接受,……”
马尚连连点头,“恩侯,存周,王公说得是,马夏那边不用管,只要能保住我们这几房,其他都好说,……”
贾赦和贾政肯定是不能听马尚的,但王子腾的话他们不能不听,同时也知道王子腾不会害他们。
还是贾政点点头:“既是如此,那便等到后日冯家大郎来了,我们便寻个机会和其他一谈,只是……”
王子腾会意的点点头:“谈了再说,我估计冯紫英也不会轻易表态,这等事情,若是没有三五个回合,难得有一个结果,……,另外太上皇那边,恐怕也要去说一说,继宗兄和道先到时候和我明日就走一遭吧,请他和皇上那边打个招呼,……”
至于说私下里如何来计议,还要再说。
从王府回去的路上贾赦便一直琢磨,一直到下车的时候,贾赦才突然叫住贾政道:“二弟,那马家要出事儿也是马家的事情吗,咱们和并无多少交往,以往他们马家也不怎么把我们贾家放在眼里,虽说此番有内兄的意思,但马尚也说必有厚报,这等事情我们贾家介入进去,也还是要担些风险和承些人情的,……”
贾政一听就明白了自己兄长的意思,那就是要从马家身上刮些银子出来了,顿时面带难色:“大哥,这等事情如何好说?”
“二弟,咱们贾家现在家大业大,上千口人,人吃马嚼的,这两年营生也不景气,庄子里天时不好歉收,我听闻母亲那里不少物件都拿出去抵押,这怕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还得要谋些收入才是,……”
贾赦面无表情,贾政却是有些犹豫,但他也知道自己兄长所说属实。
自己夫人也在自己面前感叹过几次这个家不好当,谈及了各种花销都是只能涨不能减,每年收入却不见增加。
“大哥,就怕……”
“二弟,你面皮薄,这等事情就不必操心了,到时候我和琏儿来计议一番,这马家家大业大,这么些年来马夏和马俅在外边捞了不少,现在出事儿了,却要我们出人情替他们擦屁股,哪有那么轻巧的事情?马尚自己也说知道能把这事儿给平了,愿意厚报,总不能让我们既出人情又贴银子吧?”
贾政苦笑着无言以对,自己兄长这是雁过拔毛的性子,遇上这等事情岂有不好好捞一把的?
“大哥,这等事情还是稳妥一些好,莫要弄得大家脸上难看,……”贾政知道这事儿怕是拗不过对方,只能提醒道。
“嗯,为兄知道分寸,你也莫要多说其他,便由我和琏儿来办就是了。“贾赦见贾政屈从了,得意地笑道:“总要把此事办妥协才是。”
===丙字卷
第九十四节
君前狂言(上)(第一更)===
接到宫里的统治时,冯紫英也是一阵心潮澎湃。
总算是等到了,而且是到东书房单独奏对。
这基本上是阁老和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才有的待遇,就算是其他堂上官都很难享受到。
这里边固然有自己受托于柴恪的因素,冯紫英也知道还与自己从会试到殿试的策论以及《内参》有很大关系。
没进过大内,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在山上跑,冯紫英换了一身素净的衣衫,早早就在宫门外候着,等待这内侍带自己入内。
一路步行进入,没有太多感觉,内侍像一个闷葫芦,只顾着带路,半句话不多说,这倒是大大出乎冯紫英预料之外。
他还以为这些个内饰太监应该是多嘴饶舌的,但现在看来还是多有误解。
红墙碧瓦,古柏苍翠,饶了几大个圈子,冯紫英才在内侍和侍卫的带领下走到了一处看上去并不特别出众的小院外,除了干净整洁,半新旧的门窗,安静的环境,其他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
但应该猜得到,这就是所谓的东书房了。
如果不是朝会,皇帝一般选择在这里办公,同时紧挨着就是皇帝寝宫,这样可以最方便皇帝的起居。
“皇上,人来了。”
内侍声音也不阴柔,听起来中正平和,不轻不重。
“哦,让他进来吧。”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这让冯紫英有些惊讶。
永隆帝应该是才五十出头吧?怎么听起来却有些倦怠的感觉?
踏进门,冯紫英目光只是一掠,便赶紧跪下叩头,再不愿意,那也得按照规矩来,“学生冯铿叩见皇上。”
永隆帝温润的目光落在眼前这个挺拔的身躯上,微微点头,“起来罢,赐座。”
冯紫英还是依足规矩叩拜结束,才起身,还是在内侍的引领下入座,一张锦凳,这让内侍都有些惊奇,这几乎就是阁老和六部尚书的待遇了。
“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朕早就想见见你了,会试、殿试朕都颇为遗憾,嗯,不过有句话说得好,锥处囊中,其末立见,吹尽黄沙始见金,冯卿西疆平叛之行,便足以让所有质疑冯卿的人闭嘴了。”
冯紫英这才抬起头来,起身一礼道:“陛下过誉了,此番西征平叛,全赖柴大人和杨大人运筹帷幄,方能势如破竹,顺利平定叛乱,……”
“呵呵,冯卿过于自谦了,不谈冯卿自家功劳,这也还有你父亲的功绩吧?”永隆帝越看眼前这个少年郎越满意,不卑不亢,沉稳有度,完全没有那些个初睹天颜者的唯唯诺诺或者战战兢兢,他喜欢这种坚定自信的性子。
“家父功过得失当由柴大人、杨大人和兵部评判,臣不敢妄言。”
冯紫英见永隆帝都称呼自己为卿了,也就改变了称呼,这个庶吉士本身就是一种实习阶段的官员,自称学生和臣都说得过去。
“唔。”永隆帝点点头,“柴恪和杨鹤送回来的奏折,以及你父亲通过兵部转来的奏折,朕都已经看过了,柴恪也说许多更为详尽的情形还要你来觐见朕的时候汇报,……”
“柴大人的确有所托,让臣在面见皇上时对其的构想方略做一个细致的解释,……”冯紫英坦然道。
“这个构想,柴恪说是你先提出来的?”这一点柴恪倒不屑于抢冯紫英的功劳,他也不在乎这个。
“的确是臣先行提出了一些设想,但是具体规划和完善则是柴大人、杨大人以及兵部职方司耿大人他们议定的,臣不敢居功。”
“嗯,开海之略,朕有所了解,但朕想先问一问,沙州和哈密卫收复可有难处?”
永隆帝知道关键还是涉及到钱粮问题,但是他要搞清楚,这值得与否,莫要成了得而复失,那就真的成了笑柄了。
“以柴大人和杨大人以及臣与家父的商计,沙州拿回来问题不大,便是要守住也不难,唯一可虞的就是粮草的输送,但以目前甘州所存粮草,尚能支应,只需后续补足便是,……,但哈密卫难度略大,按照柴大人的意见,可以放在明年下半年,待内陆粮食运送上去有足够的储备之后,再来考虑,就目前叶尔羌汗国国内的格局,他们并无力干预哈密卫的力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