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4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6/1718


以苏州、杭州为主的丝绸产业原本就有相当根基,当开海之略推开之后,丝绸出口激增,刺激了这个产业发展更为迅猛,一大批新的士绅商贾涌入这个产业,加入了这个利润丰厚的行业中来。
同样情形也发生在茶叶产业,苏湖常这一带的茶叶产业因此大兴,茶山拓垦更甚,一大批大大小小的茶厂也蜂拥而上。
当然也少不了陶瓷行业。
江西景德镇、浙江宜兴、福建德化都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后两者远无法和前者相比,但是比起前世历史中的明代景德镇瓷器几乎是一花独放的情形,今世却要好很多。
这得益于今世浙江、福建士人势力更大,他们也和商人群体有着更密切联系,换句话说,大周商人群体与士人群体比前明有着更共生共荣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冯紫英推出开海之略之后,这种联系也更为紧密。
如果说这三样产业都是在江南盛放的话,那么铁料铁器的外销就成为了北方的最大得意之处了。
榆关成为首屈一指的铁料铁器外销港口,除了直销朝鲜、日本外,更成为南下中转销往南洋的一个大头,这也和佛山铁器销售形成了竞争势头。
相比之下水泥因为产能和需求缘故,更多的还只能停留在国内市场,但是随着产能扩张,估计这项商品也会出现在外销的名单上。
另外一个产业就是造船业。
海贸内贸的兴盛都少不了推动了造船业的迅猛发展,宁波、漳州、泉州、广州这些老字号造船行业得到巨大发展外,榆关、登州迅速成为新兴造船业基地,大沽也在迎头赶上,整个造船业呈现出南方在高歌猛进,北方在埋头追赶的势头。
像制盐业这些传统产业也在东番得到了巨大拓展,东番西岸盐场的产量不断扩大,让闽地盐商们喜得眉花眼笑,也让他们更坚定地站在冯紫英背后,同样得益的还有江右安福商人,他们在东番的拓殖,在经历了几年艰苦的奠基期后,也开始看到了曙光。
“所以安福商人就来了?”冯紫英摩挲着下颌,“他们要见我?”
“对,安福商人在拓垦中发现了一些金矿,另外他们除了开始在平原河谷地区种植水稻之外,也发现了另外一大财源,那就是看法大木运到宁波、漳州、泉州、扬州这些城市,一方面造船急需这些大木,另外像家具制造、建筑业都十分需要木材,需求十分强劲,现在安福商人已经陆续开发了五处砍伐点用于砍伐大木,也和宁波、扬州、泉州这些地方的木材商人和造船商人签订了合约,准备从今年开始大规模地向这些地方输出大木,其价格可能要比目前扬州、宁波这些地方的市价便宜二到三成,而其成本却只有现在市价的一成,即便是加上运输成本,也只有目前市价的三成左右,利润相当可观,……”
冯紫英笑了起来,“运出木材、盐、金砂、矿石,运入粮食、布匹、铁器这些必需品,这又是一个良性循环出现了,不过这东番人口太少,还需要大力引入移民来拓垦才是。”
“是啊,现在安福商人的兴趣越来越大,考虑到从江西、福建这些地方迁民的难度也在加大,他们也把目光瞄准了山东、南直、北直地区,尤其是山东,如果能够从北地,甚至深入到山西、陕西、河南迁民到东番,属下个人觉得应该是一件好事,当下北地大旱,流民遍地,给他们一条出路,还能拓垦分地,只需要艰苦那么两三年就能熬出头来,他们肯定愿意,但这不是商人能做到的。”顾登峰看着冯紫英。
冯紫英沉吟不语。
安福商人来找自己的目的不问可知,这等想要从北地迁流民到东番拓荒的想法看似对各方都有利,既为大周拓垦了新的领土东番,另外也缓解了流民压力,同时还能增加收益,但从朝廷角度却不能这么看,如果是纯粹的商人来推动将本土百姓迁至东番,流民愿意么?
看似为了果腹都无选择,但从心态上也要考虑,必要时需要建立起大周正式的和本土上一样的管理体制方才能让流民安心,不会被认为他们是被抛弃了,这很关键。
“大人,属下以为此举是可行的,便是其中还有些难处,但是想些办法,还是能克服的。”顾登峰很聪明,能理会到其中一些关节。
“登峰,当下时节,倒是可以运作一番,但颇费心力啊。”冯紫英缓缓点头,“安福商人倒是有些背景,他们也可以走他们乡党门路,从朝廷角度,从我个人的观点,我是支持的,不过若要更好的处理好此事,还需要在舆论上予以配合,比如如何宣传东番开拓对大周对朝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重大意义。”
顾登峰若有所思,“大人的意思是《今日新闻》?”
“不仅仅是《今日新闻》,当下京中报刊亦是不少了,代表江南声音的亦有几家,也可以考虑他们,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要体现东番开拓对北地的意义,比如东番所产盐、木、鹿皮等物亦能供应北地,同时也能成为北地铁料一个重要消费区等等。”
顾登峰眼睛一亮,“大人,不如您抽个时间见一见,指点一番?有些事情单单是属下去和他们说,他们心里还是不踏实,您出面效果就要好得多。”
冯紫英原本不想见,但是考虑到安福商人实力不俗,而且是日后对外拓垦的先锋,未来虾夷(北海道)、苦兀(库页岛)、南洋,都能派上用场,所以见一见也是必要的,当然如果对方识相,愿意主动向朝廷报效,谋得更大主动权,那就更好了。
“也罢,我就见一见,你先和他们提一提,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我也要和户部那边说一说。”冯紫英终于首肯。
===壬字卷
第二百七十八节
英探春情不可抑===
就在冯紫英和顾登峰商谈的时候,鸳鸯也已经把李纨、探春和惜春安顿在了这边府邸里。
一阵手忙脚乱,金钏儿也来帮忙,才算是把三女的宿处安排好。
跟着李纨的还是贴身丫鬟素云,小丫鬟碧月没有被收押,探春的丫鬟是侍书翠墨,另外一个小丫鬟小婵就没有被收押,惜春也只有一个贴身丫鬟被一并收押,就是入画,像另外一个小丫鬟彩屏就没有收押。
鸳鸯陪着李纨说了一阵宽解话,吩咐素云伺候着李纨早些休息,这才又去了探春那边。
“鸳鸯姐姐来了?”侍书翠墨齐齐迎出来,招呼鸳鸯进去。
“三姑娘身子可好?”鸳鸯一边进门,一边问着二女。
“在里边有冯大爷打过招呼,倒也还过得去,只是成日里幽闭在那牢室里,心境一直不好,偶尔能得一两次机会在外间走一走就算是难得的恩赏了,……”翠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倒是侍书摇着头道:“姑娘已经很满足了,这狱中没有缺衣少食,而且也没有那牢子来欺辱戏谑,若是没有冯大爷来招呼,经常过问着,那简直不敢想象。”
鸳鸯一边点头,一边道:“出来就好了,就在府里好生安歇休养,先把身子精神养好,莫要考虑其他,有大爷在,其他都不必担心。”
听得鸳鸯在外间说话,刚刚沐浴之后的探春也出来了,把鸳鸯拉着进了门,“我还没有么娇贵,这几个月虽然日子难熬,但冯大哥说了会救我们出去,我一直坚信,总归还是出来了,现在一下子就觉得畅快许多,今晚都能睡个安稳觉了。”
“姑娘能这样想就好,此番出来了,肯定就不会再有事,便是有事,那也有爷扛着。”鸳鸯宽慰,“爷再三和奴婢交待了,让姑娘和奶奶放心,只管放宽心休养,其他一概不必多管。”
探春深吸了一口气,略微顿了顿才道:“我想单独见一见冯大哥,不知道这会子冯大哥可有空闲?”
鸳鸯犹豫了一下,“奴婢出来时,好像有人要见大爷,应该是外边儿的公事,估摸着这会子怕是不行,若是姑娘有事,要不明日……”
见探春点头,却又有些心有不甘的模样,鸳鸯又忍不住道:“要不奴婢待会儿再过去看一看,若是大爷和人说完话还没有过那边去,便和大爷说一声,再来告知姑娘。”
探春面露喜色,微微颌首:“那就多谢鸳鸯你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6/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