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5/1718


万一大同局面不利,让他率军和牛继宗的宣府军合兵一处,
再加上察哈尔人如果也和义忠亲王勾搭上,还有白莲教的潜在威胁,局面如何演变还真的不可控。
尤其是从老爹和崔景荣那里了解到北地旱情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
山西、陕西局面都非常紧张,可以说民变叛乱的苗头已经清晰可见了。
如果再拖下去,
被义忠亲王窥觑到了虚实,真不肯南下了,
就要在京畿作乱,不说他能不能成,
单单是把京畿腹地搅得稀巴烂再南下,那日后朝廷想要挽回这一切,都会困难几倍。
现在就是麻秸秆打狼——两头怕,冯紫英不知道叶向高和方从哲他们看到这一点没有,也不清楚义忠亲王意识到这一点没有,但是这种局面拖下去对双方都有危险。
义忠亲王迟迟不举旗,宣府军就会人心浮动,
甚至内讧,同样这样拖下去,一旦大同镇那边局面不利,义忠亲王又选择一个合适时机举旗,
那可能会导致整个北地的大动荡,如果白莲教趁机作乱,山陕民变爆发,那局势就不可收拾了。
义忠亲王可以倚仗江南的支持,迫使朝廷做出让步,除非永隆帝醒来,否则到最后,弄不好朝廷还只能委曲求全妥协,这是冯紫英不能接受的。
“估计兵部的命令已经到了蓟镇了,紫英,你是说尤世功早有准备,你和他说过?”柴恪显得很闲适,斜靠在车厢厢板一侧的靠枕上,他是主动招呼和冯紫英同乘一辆车回京师城的。
“早在上个月我去天津卫视察时就和尤世禄见过面,让尤世禄转达过我的担心,前日忠顺王去见尤世功时,我又让人带信给了尤世功,让他提前做好准备,明知道宣府军来者不善,那就别指望人家主动退回去,你不给他背后来一下子,他会主动走人?”
冯紫英在柴恪面前没什么遮掩,两人关系不一般。
“现在就看义忠亲王怎么做了。”柴恪笑呵呵地道:“我都很好奇,义忠亲王会怎么做,朝廷又该如何应对?紫英,如果你是义忠亲王,你会怎么做?”
冯紫英想了一想,这才道:“自行宣布监国,解散内阁,擢拔汤宾尹、朱国祯、缪昌期为阁臣,嗯,还可以把齐师和官师都加入进去,让齐师为·次辅,官师为阁臣。”
柴恪为之色变,骇然道:“紫英,你怎么想出来的这一招?”
汤宾尹、朱国祯和缪昌期也就罢了,但把齐永泰和官应震也加进去,那就有些阴毒了。
“呵呵,齐师和官师肯定不会接受,但无所谓啊,这不就是分化瓦解人心么?齐师是北地士人领袖,官师和你是湖广士人领袖,这动作一出来,他们二位不接受没关系啊,但下边北地士人和湖广士人心里肯定要嘀咕啊,这义忠亲王也不错啊,起码更看重北地士人和湖广士人,谁说他只看重江南士人?这心思一活泛,内部人心就会浮动,若是动作再狠一点,直接改组七部,让您出任吏部尚书或者兵部尚书,估计湖广士人肯定会欢呼雀跃吧,他们可是对朝廷轻慢湖广士人早就耿耿于怀了,……”
柴恪苦笑,他当然知道湖广士人对本届内阁和七部人事安排十分不满,湖广士人内部的聚会中,每每都有人提及,作为湖广士人领袖的官应震和他都是十分尴尬,他们内心也不满,但是湖广士人素来和北地士人同气连枝,齐永泰都只能做个阁臣,他们又能如何?
齐永泰也多次告诫他们相忍为国,顾全大局,他们可以接受,但是下边人却不乐意啊,因为那也会影响到整个湖广士人的发展。
“不过义忠亲王这一手未必也能得逞。”冯紫英笑了一笑道,“他不敢在京中这么做,只要这么做了,朝廷就该断然采取措施将其拿下,他要做也只敢逃回南京才敢做,不过那就影响力小得多了。”
“朝廷采取措施,万一太上皇……”柴恪凝神苦思。
冯紫英一愣,也想了想,“如果太上皇没有老糊涂,那就不可能掺和这些事情,都是他的儿子孙子,何况都这把年龄了还来掺和,吃力不讨好,不划算。”
“就怕人老糊涂啊。”柴恪叹了一口气,“不过如你所言,我也估计义忠亲王没这份胆量,除非得到太上皇授意。”
“除开这么做,义忠亲王还能做什么?”柴恪又问。
“还能做的,只怕就只有南下了,柴公,陈继先这个人,朝廷安排他出任淮阳镇总兵,是什么考量?”冯紫英问道。
柴恪犹豫了一下,摇了摇头,目光中却有些探索的意思,“这是皇上和内阁议定的,这个人像一个迷,当初出任五军营大将据说就是太上皇和皇上之间的妥协,但究竟是谁向谁妥协,不得而知,而起我感觉好像皇上对他时而十分信任,时而又有些不放心,所以看不透,最终让其到淮扬镇,只怕还是觉得京营需要绝对可靠吧。”
还是没搞懂这个陈继先的底细,连冯紫英都有些佩服这一位昔日老友的老爹了,居然能让大家都搞不明白他的底细,也真的是个人物。
不过现在一旦义忠亲王真的举旗了,那陈继先的淮扬镇就地位至关重要了,徐州要出要冲,他又完整地把自己嫡系带了过去,他的态度直接决定着未来风向走势。
===壬字卷
第一百一十六节
犯忌===
就在冯紫英他们一行人走在前面时,方从哲和齐永泰几人也伴随着依然昏迷不醒的永隆帝以及各位皇子和皇室宗亲们也启程返回京师城。
三个阁老选择了一辆较大的马车同撑。
略微有些晃荡的车行让坐在车上的三人都有些疲倦,经历了这么几日的来回奔波和了解以及商议,方从哲三人都深刻意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和麻烦性。
虽然都知道牛继宗率领宣府军东进的目的和意图,以及他背后是什么人,但是在义忠亲王没有公开挑明的情况下,朝廷还真不好做些什么,尤其是义忠亲王背后可能还站着一个太上皇而皇上却还昏迷不醒的时候。
一旦挑明,万一义忠亲王狗急跳墙呢?朝中有多少人会在这种情形下支持他?
永隆帝的昏迷不醒极大的打击了方从哲他们几人的信心。
几个皇子的表现让他们很失望,和义忠亲王相比,他们的真的称得上是庸碌不堪,这种情况下,哪怕排开南京那帮人的摇旗呐喊,只论朝中的士人文臣,只怕都有不少人会觉得也许选择义忠亲王继位不是一个坏事儿,无外乎就是一个翻版的前明“夺门之变”嘛。
当然在座几位是不可能接受的,但愿意接受的恐怕也不会少,尤其是那些短期内觉得自己晋升无望,或者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士人文臣们,只怕不少人心里存着这份从龙心思呢。。
京畿素来是士人荟萃之地,便是七部五寺和都察院中那些五六品的官员亦是不少,郎中、员外郎以及主事这一类的官员如过江之鲫,遇上这种机会难免会有人想要搏一把。
“只要挡住了宣府军,一切都好说。”齐永泰脸色板正,一字一句道:“义忠亲王这个人的性格我了解,色厉胆薄,这种情形下,他怕是舍不得孤注一掷,而且就算是他想要一搏,也没有太大机会。”
“这一点我倒也不担心,但我担心是的江南只怕又要多事了。”方从哲叹了一口气,“汤宾尹、顾天峻他们是上了贼船下不来了啊。”
“乘风,冯铿的行为虽说是事急从权,但是却开了一个非常糟糕的坏头,让忠顺王去传军令,这是违制!忠惠王出动五军营出京,竟然没有兵部谕令,
这形同造反!”李廷机气哼哼地道:“老夫知道你对你这个学生很器重,
但是他一个顺天府丞,
何德何能敢插手这等军务?如此狂悖,这是在为其冯家招祸!”
事实上这一点内阁三人都觉察到了,说服徐大化下令,
这本来没什么,但你冯紫英只是一个顺天府丞这么做就是逾越了,
然后还让忠顺王携军令去向尤世功传令,
这更是闻所未闻,
可以说是严重的违制,按律当斩的。
这也罢了,
忠惠王也是被冯紫英说动出动五军营抢占巩华城,客观上的确如果没有五军营的抢占巩华城,宣府军恐怕这个时候都围住京师城了,
这解决了一大祸患,
但这种违制违规带来的好处,
很难让人接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5/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