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3406


中医药熬的就是年头儿,别看那几个老家伙现在都七老八十了,可正是最有价值的时候。
而且,那可是五六十年代,还年轻的时候就成名的大牛人啊!
不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就是出身中药世家,本事大了去了。
后世都说中医药不灵了,其实不是不灵,而是真正的牛人越来越少。
而那几个老家伙,就是真真正正的深不可测,更是护肝片、胃康灵那几种产品创始团队。
说是镇厂之宝都是轻的,可着全国找,也是没一个就少一个。
对于齐国君的坚持,吴连山有些犹豫。他当然也主张能请回来最好,可是请不回来咋办?
“要不,到省城找几个年轻一点的能人?多花点钱呗!”
齐国君一听,摇头道:“比不了的。”
想了想,咬牙道:“不行我去请!挨个去求,说什么也得把人求回来!”
齐国君别的不行,就是有那股劲儿。
唐成刚和吴连山一听也不再坚持了,那就让老齐去请请看吧,但也没抱多大希望。
唐成刚还道:“那这事儿就交给你了,别怕花钱!不管花多少钱,只要肯回来,哪怕就当个特邀技术员,给咱们把把关,提提意见也行。”
他还是怕齐国君小家子气,舍不得花钱。
殊不知,搞生产的发起狠来,他这个搞销售的也有点招架不住。
还真让齐国君弄回来两个,只不过
年薪:60万,外加后续股份,把唐吴两人的下巴没惊掉了。
请回来的那俩老爷子都七十多岁了,一个在尚北下面的乡镇,一个在尚北市内,都是开中医诊所的。
而且,名声在外,生意很好。
可是,生意再好也架住不齐国君一年就给60万的开价啊!
更架不住他天天就长在诊所里一样,软磨硬泡。
老头儿实在是拿齐国君没办法,你说你也四五十岁的人了,怎么就
最后只好答应下来。
其实,钱不钱的,这两老爷子还真不太在意,只是说明了新药厂老板的诚意,看到了重建药厂的决心。
更重要的,还是俩个老爷子对药厂是有感情的。
当年,就是他们几个建国之初的大学生和中医世家弟子,从南方被国家安排到了东北建设大后方。
啃着馒头,就着白菜汤,窝在一间集体宿舍里,你一言我一语的,推出了药厂的几种招牌药。
说句托大的话,要是没有他们几个,也就没有现在的尚北药厂。
后来,又都在尚北扎了根安了家,对药厂的感情,一般人理解不了。
有一个叫邹远驰的的老爷子,退下来的时候是药厂副厂长,他甚至能把药厂一千多个职工的名字都记下来。也盼着药厂能起死回生,给那一千多职工一个交代。
要知道,当年药厂逐渐没落,工人们几乎没得到什么补偿。从开始的拖发工资,停发奖金,到无薪休假,再到千把块钱就买断了工龄,从此自谋生路。
职工们在厂子里干了半辈子,最后落得那么一点点补偿,邹远驰觉得自己是有责任。
所以,当齐国君找上门的时候,他其实就心动了。
等到齐国君开出价来,天天来求,日日来报道,他就知道,这几个新老板是要干实事儿的人。
所以,也就同意回厂了。
只是把唐成刚心疼坏了,120万一年,就找回来两人
虽然不用马上掏钱吧,可是,老齐你是真狠啊!
这可是98年啊,60万的年薪,绝对是个天价了。
最后,唐成刚就一句话,“国君啊,干的漂亮!接着找,接着砸!”
唐成刚越来越发现,把齐国君和吴连拉到身边,实在太正确了。
老哥仨的性格实在太互补了,就比如请这两老爷子,如果是唐成刚或者吴连山去,两人都精于算计,即便开价,也要瞻前顾后,绝对没齐国君这么野,上来就是一个你无法拒绝的天价。
那两老爷子,也不见得就能回来。
也就齐国君,别看人老实,可是发起狠来,魄力也是嗷嗷。
“还有仨,你要能把那仨也叫回来,我就服你!”
那三个老技术员都在外地,一个在省城,已经是省城中医院的镇院之宝了。另外两个更远,在南方的两个药厂,也是身居要职。
其实,唐成刚也就是逗着玩,有这两就不错了,你还真能全请回来?
可是没想到,齐国君还真就是这么打算的。
“明天给我买车票,我先去重庆。”
重庆那个和邹远驰有私交,现在还有联系,也是最有可能找回来的。
唐成刚:“”
吴连山:“”
“你真去啊?”
却闻齐国君皱眉道:“其实最难搞,也最重要的那个,是省城的马老头儿!”
“人家在省中医院被供着,子女也都离开了尚北,在省城工作。想请回来,难啊!”
唐、吴老哥俩对视一眼,有点没看明白,为啥老齐说难的时候,眼珠子直放光呢?
只能说,人就得逼一逼,齐国君还是原来的那个老实人,只是干厂子彻底把他的潜能激发了出来。
第二天,齐国君真的坐上火车,奔重庆去了。
这边,唐成刚和吴连山也忙的脚打后脑勺。
崔玉敏虽说整天在厂子里帮忙,但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唐成刚不让她参与管理上的事儿,财务的事更是不能碰。
这是规矩,也是底限。
尽管崔妈不是那种找事儿的人,可是三家有共识,女人不能掺合进来,否则早晚出乱子。
崔玉敏每天就在食堂帮着忙,也盯着唐成刚和吴连山,不管多忙,按时吃饭。
郭丽华这边也忙,尚北农业试点县已经是板上钉钉,做为配套单位的粮库,也成了第一批响应国家政策,进行试点改革的示范单位。
粮库下一步的任务,不但要保证尚北粮食统筹的基本需求,而且要施行公司化改制,要政商分离。
做为综合办公室主任,郭丽华的任务一点也不轻。
而且,本来没什么想法的郭丽华,突然有了一点野心。
丈夫现在开始了第二春,以郭丽华那要强的性格,也想借公司化改制的机会再往前进一步。
所以,这段时间,郭丽华也是格外卖力地扑身事业。
董秀华也没闲着,同样是农业试点的问题,尚北整体的政府工作方向都在随之调整,做为钱袋子的财政局,比农林部门还紧张。
要在本就寒酸的财政资金里,挤出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
总之,三对爹妈,走的走,忙的忙,三个孩子已经彻底放养了。
没办法,实在顾不上,小哥仨已经好几天没看到老哥仨的人影儿了。
下了晚自习,不是已经睡了,就是还没回来。
第二天,比他们起的还早,走的更早。
三个妈也一样,顾不上他们。
老唐现在对孩子能做的,就是给钱,给足了钱!
只能说是熬过了今年,等明年放缓了步子,再去盯着点孩子的学习吧!
好在是高一,真的耽误了也能补救。
只可惜,老唐就纳闷儿了,这仨小子对他给钱这个事儿,咋就一点都不上心呢?
他不主动给,那仨小子就不带主动要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3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