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3406


别说是98年,就算是20年后,三四天挣个大十几万也是了不得的事了。
只能说,重生者的福利无处不在。
而且,黄牛真的是到什么时候都是暴利,尤其是黄牛头子!
就这样,十月七号,中秋节一过,当黄牛的日子也就彻底结束了。
最后一算账,一共挣了不到十七万。
齐磊给了齐国栋两万,谁让他没出钱,只干活了呢?
不过,齐国栋挺知足,这两万块来的太容易了。
齐磊又给了赵娜一万。
赵娜倒是没推辞,但是明确告诉齐磊,不许再给赵维钱了,这一万就当是他们姐俩的了。
好吧,在赵娜看来,赵维手里不能有太多钱,怕他学坏。
对此,齐磊也没多说,剩下的都收着了。他和赵维的账以后慢慢算,不着急。
而这个中秋节,收获最大的其实不是齐磊,而是副食厂!
只月饼卷儿这一项,净收130万!!

===第24章
三个爹的奋斗===
月饼券的巨大成功,让三个爹既惊喜又意外。
都有点不想干什么集团的心思了,专门搞过节券儿,就够三家过好日子的。
只一个中秋,副食厂一共出了八万块钱的月饼,却带来了130万的利润。
唐成刚开始只不过是想借月饼券解决一下资金压力,没想到,这却成了老哥仨的第一个盈利点。
照这么下去,过年有元宵(北方的汤圆)券儿,端午还有粽子券儿,那不是发了?比他原本干塑料厂的时候都挣钱。
还好,老唐还没被钱冲昏头脑。
吴连山也提醒他和齐国君,“这个事儿,只要咱们度过了难关,那就停手,谁爱干谁干吧,反正咱们不干了!”
这个年代的商人,还是热衷于做实业,什么虚拟经济、概念盈利这些后世才有的互联网思维,在这个年代不但没有,而且即便挣了钱,也让人心里发慌。
况且,齐磊和徐小倩出主意的这个月饼券和后世名牌厂家的月饼券还是有区别的。
后世月饼券能火起来,那是因为产品力在那摆着,品牌在那挂着,老百姓是为产品买单。
即便有黄牛炒作其中,也有其存在的市场诱因。
而当下的月饼券,虽然概念和后世相同,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就副食厂的五仁月饼、青红丝月饼,有个屁的产品力?很多人看见就腻歪,更别说吃到嘴里了。
就像青红丝月饼,在很多小伙伴的童年记忆里,都是上了最难吃食物榜单的。反正小哥仨看见那玩意就反胃,一口都不想动。
月饼券能够能火起来,大赚特赚,和产品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体制漏洞在买单。
小金库盛行,变向福利钻空子,不是啥值得炫耀的事。
哪天国家想起来了,整治歪风邪气,那好日子就没了。
不但没了,还有可能惹麻烦。所以,该收的时候就收!
这一点上,吴连山是最清醒的,唐成刚自然也不反对。
至于齐爸,更是一点意见都没有。
别说还可能再干一两票,只这一回,他就不踏实到晚上睡不着觉。
在齐国君看来,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吗?能踏实才怪!
也就是有唐成刚和吴连山在前面顶着,如果是他自己接了这个副食厂,别说齐磊把法子拿到面前他会不会干,都悬扇齐磊的巴掌。
出的什么馊主意,一点也不脚踏实地!
好吧,其实这段时间,唐成刚和吴连山就在安抚齐国君,让他别怕,要稳得住。
没办法,齐国君毕竟是个老实人,胆儿小。
总之,不管三个爹怎么想,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副食厂的这笔盈利都算是雪中送炭了。
说实话,如果没有齐磊和徐小倩的这个月饼券儿,即便吴连山把每一分钱都精确到位,三个厂的重建也是异常艰难,容不得半点意外。
有那么一段时间最没底的时候,唐成刚都想着真要是遇到难事儿,他就把车卖了变现。
而齐国君也做好了,拉下老脸去跟弟弟、妹妹那张嘴借钱的打算。
老哥仨说是背水一战,也不为过。
不过,好在都过去了,副食厂的精米加工生产线已经调试完毕,只等包装厂开工。
而包装厂的新厂房也在日夜赶工之中,李纲的工程队给唐爸立了军令状。
用李纲的话说:“别的忙咱也帮不上,但是上冻之前,我保证房子给你盖好,让你的设备进车间!”
只这一句话,就让三个爹悬着的心落地了一半。
要知道,入秋之后,副食厂那边已经拿到了粮食经营许可,已经开始满仓收粮了。
得益于粮库的优先政策,第一批500吨的优质一等稻米已经进了副食厂仓库。
如果包装厂厂房能在入冬前完成基建,包括供暖和水电进入,那新购进的包装设备元旦之前就能调试运行。可以赶在年前让第一批产品下线,副食厂的大米也能在年前包装销售。
如果入冬前厂房建不好,那就万事皆休,来年的五一能见到产品已经算是快的了。
东北的工程是干半年歇半年的,只要天气一冷就没法开工了。
所以,如果今年不能完工,就要等到来年开春之后。
药厂那边的进度是最慢的,设备、厂房等等都没着落。
但是三个爹也不着急,按照唐成刚的大战略,只要副食厂开始盈利,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儿,药厂反而可以慢一点。
况且,和副食厂、包装厂不同,厂房、设备、包装这些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在药厂其实都是小问题。直正的难题,其实是人。
药厂这门生意,做好是很有前景的,可是也绝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
这是个技术活儿,最最值钱的就是人!
可是,老药厂已经停产十多年了啊!一千多工人和技术骨干下岗了十几年,有的在家待业,如果开工都愿意回来。
而有的,尤其是那些有真本事的,早就各谋出路了。
对此,唐成刚也有准备,已经和省内外的几个中医药大学、研究所搭上了线,明年会到各个院校去招聘一批新生力量,来填补药厂人力不足的问题。
也和省内外的几个研究所,有交流合作的意向。
唐成刚还是有魄力了,在人才的问题上,他是准备好花大力气的。
但是,唐爸再怎么想办法,也还是差了点意思。
因为药厂最核心的几个老技术员,他弄不回来了,那是招多少新人也无法弥补的损失。
那几个老人儿可以称之为药厂的镇厂之宝,不是远走外地,就是自己开起了中医诊所,想再请回来,真的是难上加难。
本来唐成刚和吴连山已经放弃了,请不回来就请不回来吧。
却没想到,在这件事上,老实胆小的齐国君却是硬气了一回。而且,硬气的让那老哥俩瞠目结舌。
“必须得请回来啊!”
齐国君在那几个老技术员的问题上,态度异常坚决。
“否则,咱这药厂就算弄起来,也干不大!”
产品是要更新换代的,老唐的塑料厂为啥就不干了?正是小石头一语中的,切在了痛处。
塑料厂技术含量太低,很容易失去产品竞争力。
那现在药厂不是同样的问题吗?指望那几张老药方子能挺多久?想做得好,不还是要推陈出新?甚至那几张老方子也要不断的改良,紧跟时代的步伐。
而药厂那几个核心的技术员,真的不是当下年轻的专家什么的能比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3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