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第16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6/3406


按这个市值,屿进公司持有那43.3%就都卖了,也无法偿还借京城畅想那550万美元的增资资金。
香港畅想这时候就是一个空壳子了。
而与之相反的,【京城畅想】因为电脑业务的蒸蒸日上,已经是国内第一了,赚的盆满钵满。
PC业务也成了畅想最核心的业务,没有之一。
柳纪向一看,这不行啊,香港畅想再不救就凉透了!
于是,柳纪向又来了一波大势所驱、仗义疏财、神来之笔、经天纬地,而且看上去很合理的骚操作。
他把【京城畅想】的电脑业务及资产剥离出来,注入到香港畅想.....续命!
只是实在想不通,一个代理业务、为了许可证和批文而存在的公司,怎么就舍不得呢?屿进公司的情义也是够大的,怎么就扔不下呢?
当然,也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反正这一波操作下来,香港畅想原地复活,立地成圣。
只不过,京城畅想变成了没有实体业务的投资公司,而香港畅想却活了。
不对,有实体业务!
前几年,柳纪向看准方向,投资了一波房地产,名副其实计研所旗下的房地产公司。
到了这个时候,香港畅想,也就是实体的【畅想集团】,股权比例是:【畅想控股】(京城畅想)70%多,技术集团2%不到,屿进公司20%多。
经过两三年的二级市场稀释,还有畅想投资,主动减持,到2000年,大概是畅想投资40%多的股份,屿进20%不到,剩下都是小股东。
这就是畅想集团的股权分配。
别急,还没完,【畅想集团】的大股东是【畅想控股】。
【畅想控股】的股权还没收割…不!操作完呢!
其实直到97年,畅想控股,也就是原【京城畅想】,都是100%国资。
只是97年后,柳纪向先是说服计研所,拿出35%的股份做为员工持股。
就是,畅想的天下是员工们打下来的,计研所应该给职工们一个福利。
这波操作堪称,收买人心的经典。
变成了,计研所65%,畅想职工持股35%。
随后,与柳纪向私交慎密的泛洋投资卢之强,又通过公开招股的方式,拿到了从计研所手中出售的29%畅想控股股份。
这波操作也没问题哈,都是合理合法的。
公开招股,谁都能买。只不过,泛洋比较幸运,竞价的就泛洋一个。
你就说,巧不巧?
(泛海是2009年的事儿,剧情需要提前出场。另外,书中畅想和现实没关系!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于是,畅想控股的股权结构现在就是:计研所36%,职工持股大会35%,泛洋投资29%。
表面上看,还是没问题啊?计研所依旧是最大股东,依旧国。
可问题是.....
实际情况是:柳纪向个人,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联合持股等一系列操作,现在可以操控、决策的公司股份是44%!
没错!
你以为职工持股是真发给一线职工的?柳纪向和一众高层通过原始分配、回购等等方式,掌握了35%之中的大多数股份。
再加上泛洋的股份,柳纪向成立的董事会9人席位,他实际上已经掌握了畅想的决策权,已经把畅想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里了。
“所以.....”
当南老讲完柳大神有如神助一般的资本操作,腾挪躲闪、企业家本色之后,伙儿心都凉了。
听说过畅想想的股份结构有点复杂,没想到这么复杂。
唐成刚这个“旁听”的,本来没打算插话,这全是大佬,哪有他说话的份儿?
可是没忍住,拿着小本本儿,“所以,我们只要控制畅想集团,也就是香港畅想的大多数股份就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6/3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