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第16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5/3406


南老,一摊手,“可以花钱买,为什么还要自己做?”
——————————
在南老的掷地有声之中,这个有点魔幻的会议就这么开始了。
从哪开始?
当然是,先了解畅想这家公司。
而这方面,在场的各位应该没有南老更有发言权。
南老走上台前,“畅想的股权结构有点复杂,而如果想达到‘入主’的地步,操作起来就更复杂了。”
老头儿上来就泼冷水。
“从头说吧,84年,计研成立畅想。100%国资。.”
然后,南老说了一大通,大伙儿心更凉了。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关于柳纪向英明神武,辗转腾挪,带领滞后企业走向辉煌的光荣发家史。
……
1984年,畅想成立京城畅想公司,100%国资背景。
1988年,柳纪向又拿着资金赴港,成立了香港畅想。
只是到了香港畅想,就不是全国资背影了,而是三家合资。
分别是:京城畅想、国家技术转让公司、以及一家港资的代理公司——屿进公司。
两家国资,加一家私营股东,各自持有香港畅想三分之一的股份。
这是无可厚非的,香港畅想的发展方向是以代理国外的电脑品牌和配件为主要业务。
而屿进公司就是做各个国外品牌代理的,能在代理业务上提供一些帮助。
柳纪向对外宣称的是,屿进公司有内地的销售许可、批文,这才是和屿进合作的基础,这是一次大胆尝试,这是一次壮举。
八九十年代,确实有准入许可和批文这一说,一般人拿不到这道手续,就不能在内地从事电脑相关的业务。
柳纪向的这个决策,让香港畅想拥有了珍贵的、无法获得的进口许可和准入批文。
当然了,国字头的畅想还是中科院全资,拿不到许可和批文也是正常的嘛!
至于为什么是屿进,有什么其它关系也不用去揣测了。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总之,这样的公司结构诞生了,香港畅想负责代理业务,京城畅想负责制造业务。
这样的格局一直持续到了1994年,香港畅想谋求港股上市之前,然后柳纪向的绝世商才又来了。
为了满足上市条件,香港畅想的三家股东要进行一轮增资扩股。
(这也是王振东为什么上赶着齐磊入股新浪的原因,他现在就差这步增资扩股这个条件没满足。)
但是,三家股东之中,【技术转让公司】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不打算继续维持在香港畅想的股权占比,也就不打算增资了。
屿进公司声称没钱,没有能力增资。
而这个时候,【京城畅想】手里却筹集了1270万美元,大概就是1亿RMB,打算注入香港畅想。
问题来了,如果按照当时香港畅想的资产来计算,这一个亿注进去,京城畅想的持股比例将从33.33...%,爆增到90%以上,另外两家就彻底被边缘化了。
于是,柳纪向本着:吃水不忘挖井人,讲义气,以及符合当时国资改革,混合持资的原则,把京城畅想搞来的这1270万美元借了550万给屿进公司。
让屿进拿着京城畅想的钱,去增持香港畅想。
毕竟之前用了人家的准入许可和进口渠道嘛,不能扔下屿进。
最后的股权比例是,“【京城畅想持股】53.3%;【屿进公司】持股43.3%;【技术转让公司】因为没有增资,变成了3.4%。”
再然后,柳奇才更骚的操作来了。
【香港畅想】上市之后,不但没有越来越好,反而跌成渣渣了,代理生意做的一天不如一天。
到了97年,每股跌到只剩0.29港元一股,两毛九....垃圾中的战斗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5/3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