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1622


费纯生气道:“我们若是收,崇祯就一直铸,凭啥要惯着崇祯?”
财政和民政两位主官,就在赵瀚面前吵起来,而且各自说得都有道理。
根源是大明朝廷财政窘迫,于是印钱越来越离谱,分为平钱、折二、折五、折十四种。不但铜钱的面额越铸越大,而且质量也越来越烂,导致铜钱的购买力疯狂下降。
再加上白银通货紧缩,如今铜银兑换比例,在个别地方非常离谱,一两银子甚至可以换四千文铜钱!
赵瀚的宝泉铸币局,若是敢大量铸造平钱和折二,肯定是铸多少就亏多少。质量越好,币值越小,商贾就越喜欢,肯定在市面上扫货,把好钱都储藏起来,然后让崇祯烂钱在市面流通。
这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而且无解,因为崇祯烂钱的流通量太大了。第一,赵瀚铸币量太小,无法扛住崇祯通宝;第二,不能直接禁止崇祯通宝流通,否则赵瀚的地盘会陷入经济混乱。
等这些人都争论完毕,赵瀚拍板道:“宝泉局铸钱,我给三个要求。第一,大量铸造折五钱,少量铸造折二钱,钱币质量与崇祯四年的南京相当;第二,现在的钱模先用着,立即着手制造新模,还是叫崇祯通宝,但要加上天下大同四个字;第三,新钱问世之后,粮行立即拒收崇祯折十钱。”
崇祯四年的南京铜钱,质量比同期的北京钱更烂,但又比之后的好得多,算是一种币值中等的铜钱。
至于依旧铸造崇祯通宝,主要是方便在外省流通。
加上“天下大同”四个字,并不妨碍铜钱使用。
崇祯末期还有一种铜钱,质量非常烂,铸着奔马图形,俗称“跑马崇祯”。这是一种私钱,有人认为是李自成铸造的,闯王嘛,骑马很正常。一马入门即为闯,马儿闯入紫禁城,灭天下者李自成也。
黄顺甫提醒一句:“总镇,粮行若是拒收折十钱,恐怕江西民间的折十钱,要六千到八千文才能换一两银子。”
“就算如此,也要拒收,”费纯立即怼回去,“长痛不如短痛,总不能一直让崇祯铸钱来吸咱们的血。这也是在吸江西百姓的血,若再任其流通,崇祯怕能铸出当百文的大钱!”
赵瀚制止道:“好了,莫要再说,便如此定下来了。至于手中有折十钱的百姓,他们只能自认倒霉,咱们也爱莫能助。”
真没办法,赵瀚不可能回收的。
一旦赵瀚回收,商贾有利可图,他们会故意去南京买折十钱,然后整船整船运过来找粮行兑换。
赵瀚既然拍板,众人再无异议,立即各自办事去了。
宋应星被赵瀚留下。
赵瀚问道:“费如饴怎样?”
“颇有才华,就是风评不佳。”宋应星回答说。
费如饴在含珠书院时,就已经在研究《梦溪笔谈》,又去苏州跟工匠学奇淫巧技。
不过这货的路线跑偏了,他的主攻方向是布料染色,研究如何低成本染出色彩鲜艳的布匹。同时喜欢自己设计衣服款式,喜欢自己设计首饰和帽子,跟他“服妖”的称号完美契合。
去年底,费如饴跑来找赵瀚,在了解一番近况之后,被赵瀚扔给宋应星做助手。
赵瀚说道:“工务司的事务,一直是田有年代理,我决定把他提拔为掌司。”
“总镇不必问我,我是不会介意的。”宋应星笑道。他现在过得很充实,整天带着工匠搞研发,甚至兵器所的日常事务都交给心腹管理。
宋应星不计较,赵瀚却必须安抚:“你也依旧是掌司,但主管事务不同。此为特例,今后不会再有。”
宋应星拱手道:“多谢总镇挂怀。”
“你看看这个。”赵瀚抛过去一枚银元。
这是一枚西班牙八里尔银币,字面一侧为“8”,字面另一侧为“P”,连起来其实就是“8比索”。
这种银币,在浙江、福建、广东大量存在。商贾尤其喜欢使用,因为有固定面额,交易时不必再给银子称重。
大明朝廷为什么不铸造银币?
因为朱元璋有规定,金银不得用于铸钱!
银锭不是钱,至少法律层面不是。
偏偏张居正改革之后,大明征收赋税,只收银子,不收铜钱。
宋应星问道:“总镇欲铸银币?”
“有这个打算。”赵瀚点头说。
宋应星把玩着西班牙银币,评价道:“此钱品相低劣,咱们若是铸造银币,应当做得更精美一些。”
西班牙银元,品相确实低劣,千万不要代入清末那种。
此时的西班牙银元,含银量非常高,杂质填充非常少。这是为了铸造方便,银子越纯就越软,很垃圾的机器都能完成压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