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4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7/566

  别的罪名都好说。
  就是当街对杨庆开一枪,最多也就是一死,但不会祸及家人,骂他奸臣也没什么,杨庆根本不在乎有人骂他,报纸上经常有骂的,而幕后搞事情被抓了通常也只是流放,几乎没有被处死的。
  但沾上汉奸罪就是灭族啊!
  这些世家大族最怕的就是这个!
  世家大族就怕这种动不动对家族下手的!
  所以他们对朱元璋恨之入骨,朱元璋就喜欢这样,要杀就直接杀个一大堆,现在杨庆在汉奸罪上,已经开始向朱元璋看齐了。区别只在于朱元璋根本不在乎多杀几个,在尸山血海里出来的太祖陛下,才不会那么矫情呢!而杨庆好歹还是以尽量少杀人为原则的,但对于这些家族来说,本质上并没区别。
  都是直接连根铲。
  只是毁灭的方式不同而已。
  那些被送进孤儿院的小孩长大后大多数不会记得自己真实身份,记得的也会在日复一日的洗脑中以自己曾经的出身为耻,然后等他们下一代就彻底不知道了。
  一个家族就这样消失了。
  连他们的祖坟都会因为无人祭祀而湮灭于荒草。
  他们真怕这个。
  丁启睿知府当得好好的,而且马上就要升任布政使了,跟着马士英这个杨庆的恶犬,他和家族的未来还是很有保障,可不想跟着陪葬。
  “姜斋老弟,能否让我和舍弟单独说几句?”
  他说道。
  王夫之点了点头。
  紧接着他出去叫过那军官,打开牢房把刘楗拎出来,然后一起离开了牢房,剩下的交给丁启睿了。
  实际如何交换之前就商议好,丁家汉奸罪是逃不掉的,但四民大会可以根据他的立功表现,向监国争取特赦,这个是可以做到的,四民大会出面请求监国,由监国特赦免除丁家汉奸罪。这几乎可以说十拿九稳,监国肯定不会驳回四民大会的请求,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实际上监国之前也偶尔行使特赦权。不过这得看丁启相的表现,准确说是他供出多少有用是东西,而且还得在四民大会堂向所有代表交待,而且未来还得在对皇帝的审判上做证……
  好吧,他要做的很多。
  但换回的是丁家包括丁启睿在内的宗族可以保全。
  这个交换并不难选择。
  一个小时后。
  丁启睿走出了大牢。
  然后他向着王夫之点了点头。
  王夫之深吸一口气,然后看了看那些四民代表……
  “诸位,我们需要一场革命!”
  他说道。
第三九七章
叛国罪
  南京,四民大会堂。
  “告诉他们,是谁主使你和建奴勾结的!”
  王夫之说道。
  此刻他站在正中发言席上,四周两百多名常设代表环绕,而他身旁就是刚刚带回的丁启相,带着镣铐老老实实地站在那里,后面就是装在一个站笼里的刘楗。而刘楗则茫然地看着这间带着森严气势的圆形大堂,三层环状席位多数都空着,只有最下层发言席四周坐满人,在一盏盏鲸蜡的灯光中盯着他们。
  “是陛下!”
  丁启相说道。
  四周一片哗然,虽然这一点都快成不公开的秘密,但他的证实依旧不免引起骚动。
  “你要为自己话负责,这里是四民大会堂,你的话涉及当今皇帝,说谎将以大逆罪论处,你再说一遍,到底是谁指使你勾结建奴的?”
  一名代表站起说道。
  “是皇帝陛下!”
  丁启相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是陛下让我携带一份密信,前往北都交给伪大学士陈名夏,再由陈名夏带我去见奴酋多尔衮的。”
  “密信内容是什么?”
  一名代表问道。
  “陛下邀请多尔衮派兵南下,再以多尔衮南侵为名御驾亲征,并召秦王,桂王,蜀公以兵相会,集十万大军兵临南都诛杀楚公,奉陛下还都南京。事成之后以山东之地作为酬谢给多尔衮,明清结兄弟之盟,清以明为兄,以银千万酬谢秦王,割福建,台湾,海南岛归桂藩,进蜀公爵为蜀王并以云南归蜀王。”
  丁启相说道。
  那些代表瞬间炸了。
  尤其是那几个山东代表,立刻就骂了起来……
  他们可刚过上好日子。
  在杨庆持续三年的填窟窿后,山东的地瓜和玉米推广终于完成,甚至因为气候已经可以,部分地方的土豆也开始少量种植。这种东西基本上淮北就勉强可以承受种子退化问题,虽然退化仍旧不可避免,但退化速度已经可以保证农户自己留种使用。这个问题就是越冷越轻,因为寒冷可以最大限度削弱病毒在土豆中的传播,所以土豆成就了俄国,而中国除了西南高原,最主要产地就是内蒙和东北,就是气候足够冷。无论病毒性退化还是生理性退化,都是随着纬度和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明的土豆推广甚至超过欧洲。
  这时候欧洲仍旧没有把它当做重要的食物。
  这些良种推广,还有鸟粪的应用使山东粮食自给率超过了九成。
  虽然还是不够。
  但好在杨庆又给了他们另外一种补充,也就是拖网渔船,这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实际上这时候不仅仅是欧洲国家,就连日本也已经在使用拖网捕捞。但大明这种非渔业国家仍旧没有,主要还是刺网,而杨庆在舟山渔场已经使用拖网多年,无非就是推广到山东而已。
  这一带更适合拖网。
  渔业最大限度补充山东的食物。
  甚至军队都就近采购登州捕鲸副产品的鲸肉罐头,虽然吃了这么多年以后,军队士兵对这个已经到了二战美军对斯帕姆的仇恨程度……
  但他们还得继续吃。
  甚至原本荒废的鲁西一带都开始以畜牧为主人口有所恢复。
  毕竟那里主要怕掘黄河。
  但目前来看,虽然清军的蒙古骑兵依然可以看到黄河,但想在明军沿河的骑兵巡逻下掘黄河,几乎已经不可能了。如果不是大量人口聚集,仅仅是畜牧业和少量开荒,完全可以忽略掉这个问题,杨庆只是对铜瓦厢决口的阴影太重而已。尤其是南方的棉纺业对棉花需求越来越高,而这些地方本身就是很好的产棉区,当然不能就这样浪费。杨庆现在也开始鼓励向这一带租地大规模种植棉花,虽然那里的土地已经全部没为官田,但商人可以去大规模承租,然后只要每年交租就可以了。
  可以说此时的山东正在一点点恢复繁荣,不仅仅是普通百姓,哪怕残留的士绅都满意,毕竟过去他们得天天对付造反的饥民,说不定哪天就被灭门了。
  现在交税换来的是平安。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居然想把山东出卖给建奴?
  这简直孰不可忍了!
  “叛国!”
  “背叛国家!”
  ……
  几个山东籍代表怒喝道。
  那些福建籍和云南籍代表同样一脸的愤慨,尤其是福建籍的,他们这些年和广东竞争激烈,尤其是在捕鲸上。实际上与杨庆知道的不同,广东捕鲸业一直存在,徐闻的捕鲸业明末已经很发达,鲸油在明初就已经是贡品了。就像电影海洋深处里的锤哥一样,徐闻渔民用相同方式从渔船上跃下,带着捕鲸叉扎那些巨鲸。
  这和舟山渔民把鲸当鱼神祭拜不同。
  杨庆带来的是全面繁荣。
  同样也带来了激烈竞争,缺乏他那些大型远洋捕鲸船,以近海捕鲸为主的福建和广东小型捕鲸船,在从北部湾到台湾海峡的整个沿海经常发生冲突。
  甚至互相攻击。
  当然,假扮海盗换马甲攻击。
  “肃静,你说这些的证据呢?那密信何在?”
  一名代表说道。
  “密信自然在多尔衮那里,但多尔衮的回复是正式盟约,他接受了陛下提出的所有要求,并且制作了双方正式结盟的盟约,另外还要求陛下给他提供一批粮食作为南侵之用。这盟约一式两份,然后由我和刘楗携带返回并交给陛下,其中一份由陛下亲笔签名,盖章并且按上了手印。原本计划是由我们带回去交给多尔衮完成结盟,但我们被抓后落在了锦衣卫的手中!”
  丁启相说道。
  他的话并不全是真的,很显然丁启睿这种老狐狸,知道让他说什么才是对他们最有利的,实际上丁启睿来之前,肯定早就和马士英谈过。他是因为丁启相的事情,被从湖广火速召回的,作为马士英亲信,后者肯定问过他这件事,也给他谋划过如何才能自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7/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