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566

  他们买国债是一回事。
  国债又不是不还,那国债是朝廷发的,是杨庆发的,最后杨庆肯定会兑现的,不过是一种长期投资而已。
  但皇帝真回来是另一回事。
  他们就是弄死皇帝,杨庆也一样是会兑现他们手中的国债,这一点还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买国债并不影响他们半路把皇帝炸死,这完全就是两码事。
  军队不欢迎皇帝。
  军队上下只认杨庆,杨庆给了他们目前的一切,朱家天子时候他们是穷军户,现在他们是最容易找媳妇的职业,他们天然地排斥朱家皇帝,后者给他们留下的伤害太深。直到现在也才过去不过六年,六年前是什么样子他们记忆犹新,他们可不想再回到过去那种饭都吃不饱的状态,他们现在可是鲸肉罐头管饱……
  偶尔也能吃别的肉。
  毕竟荒废的河南很适宜放牧,而地瓜秧喂猪也不错。
  他们现在最期待的就是皇帝暴毙的消息,甚至不惜自己去想办法让皇帝暴毙。
  平民同样不欢迎皇帝。
  他们有什么理由欢迎朱家天子?
  朱家天子在他们记忆中有的只是苛捐杂税,饥寒交迫,盗匪横行,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无恶不作,这样的皇帝有什么值得欢迎?
  老百姓又不是犯贱!
  说到底真正欢迎朱慈烺的,只不过是一小撮野心家,还有同样人口占比极小的大地主,就连小地主都未必欢迎他,毕竟小地主就意味着少不了面对苛捐杂税,小地主想在科举上出头明显现在五科更容易。而这些欢迎他的野心家和大地主,能给他提供的帮助根本不足以让他成功,更何况这些人做墙头草也一向是很及时,就像衍圣公的临阵脱逃一样。
  可怜的皇帝终究还是太天真。
  他以为他是王者归来,他以为阻挡他的只有一个逆臣,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这个帝国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抛弃,甚至成为这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眼中钉。
  杨庆亲自对付他?
  不需要,有的是人迫不及待地冲在前面,他挡了太多人的道了!
第三九六章
诸位,我们需要一场革命
  芜湖。
  县衙的大牢内,王夫之看着被暂时关押在里面的丁启相。
  他们的拦截很顺利。
  四民大会有司法监督权,押送的军官很清楚这一点,五十多名四民代表堵住自己,要问丁启相二人一些东西,他能做的只有暂时停下来等候上级决定,而他的上级当然不可能拒绝了。
  “丁启相,我再问一句,使谁主使你的?”
  王夫之问道。
  丁启相蜷缩在稻草中默然不语。
  “我说,我说,是你们皇帝,你们皇帝先派他找的我们,这是你们皇帝的圣意,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我是你们皇帝请来的!”
  刘楗跪在地上喊道。
  “闭嘴!”
  王夫之怒道。
  “闭嘴,王代表没问你话!”
  旁边军官一鞭子抽过去,刘楗惨叫一声跟狗一样趴下了,然后抬起头幽怨地看着王夫之。
  “丁启相,我再问你一次,是谁主使你的?”
  王夫之问道。
  刘楗的话没用,他又不在大明的民籍上,他在大明的身份是汉奸,是单独列入汉奸录的,理论上和牲畜同等,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用这样一个人在四民大会证明皇帝叛国过于荒唐。说到底那终究是皇帝,让汉奸来指证皇帝叛国,这无疑是对皇族的羞辱,同样也是对大明太祖皇帝的羞辱。废黜皇帝的结果也肯定是另找一个朱家皇帝,四民大会还没进化到共和国的觉悟上,皇族的面子必须维护,这是他们对朱慈烺个人的废黜而不是对朱家的。
  所以必须得丁启相出来做证,他是大明民籍上的,而且他还有秀才的功名。
  丁启相还是闭口不言。
  应该说他这个人还是有点硬骨头的。
  当然,也可能还在等。
  “王代表,跟这种人这样问话根本没用,对这些贱骨头就得打,就得上老虎凳,灌辣椒水,只要把他送进北衙什么都招了!”
  旁边军官说道。
  说话间他又抽了刘楗一鞭子。
  可怜的刘楗欲哭无泪地趴在那里哼哼着。
  “性如公,你来吧!”
  王夫之向后面说道。
  丁启相愕然地抬起头,然后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走出来,用颇为复杂的目光看着他,丁启相就这样和他对视着,王夫之抬起手,那军官和其他几个代表都离开了,只剩下他和这个人面对牢里的两人。
  “你这是何苦呢?”
  那男子叹息着说道。
  这是丁启睿,丁启相的族兄,崇祯时候的兵部尚书,实际上是杨嗣昌的继任者,湖广,河南等地剿寇的明军最高统帅,不过他被李自成打得落花流水,然后被崇祯革职。之前一直流寓江南,他和马士英关系不错,马士英继任吏部尚书后,也重新启用他当了知府,好歹也是当年的尚书,当个不用管军队的知府还是表现很不错的。原本历史上他也是在马士英提拔下当了弘光的兵部尚书,并且在南京沦陷后投降清军的,但之后又卷入反清的案子,很快就被多尔衮砍了头。
  丁启相继续保持沉默。
  “纵然你不惜一死,难道就不为家族计?难道你想让丁家阖族因你和伯父的愚蠢而陪葬?是什么给了你们自信,觉得能斗得过楚公?”
  丁启睿怒道。
  “弟此时纵然招供,恐怕也于事无补了!”
  丁启相缓缓说道。
  “不仅仅是要你招供,而且还要你将功补过,我其实是来帮您的,是来帮你们丁家的,四民大会可以帮你们丁家的,也只有我们有这个能力帮你们。无论监国还是楚公,都会给四民大会面子的,我们可以帮助丁家避免灭族之祸,难道你真想看着丁家一族覆灭?
  我们能帮你们。
  可我们以什么理由帮你们?
  所以你必须首先得立功,立一个大功,只有你立了大功,我们才能为你们向监国,向楚公求情,最后免了你们丁家覆灭之祸。汉奸罪的结果你应该很清楚,你就算不为自己,也得为家族,为父母妻儿着想,难道你想他们跟着你一起覆灭?”
  王夫之说道。
  丁启相无非就是破罐子破摔,知道汉奸罪已经逃不掉,而汉奸罪的结果就是抄家,首犯凌迟,家族主要男丁斩首,剩下的苦役,女人官配给皇庄,小孩扔孤儿院洗脑,所有犯汉奸罪的都是这个结果。
  山东当初这样灭门的可不少。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孙之獬,孙家整个九族完全抹去。
  一旦丁家汉奸罪定罪,结果也会和孙之獬家族一样,但四民大会可以帮他们,避免他们落个同样结果,也只有四民大会能帮他们。
  “听到了吗?这是你,也是咱们永城丁家最后的机会,难道你想永城丁家从此灭族?”
  丁启睿说道。
  他是真不知道自己伯父丁魁楚做的这些事情,他一直在湖广当官,之前他伯父跟了桂王,丁启相也跟着一起去了。但他自崇祯南渡,就向南投奔了在凤阳的马士英,之后一直就跟着马士英,包括马士英去云南当巡抚他也跟着当幕僚,宗族实际上分成了两边。他也不是自己,他身边同样也有丁家的部分族人跟随,这些人同样对这件事一无所知,可一旦丁家汉奸罪的帽子戴上,他最少也是去德兴挖矿的。
  他的妻妾女儿会官配给皇庄。
  他的几个幼孙会改姓名送到孤儿院忘记自己的真正姓氏。
  制度就是这样的。
  虽然这个株连制度很凶残,但制度就是如此,是否凶残都得这样,一旦汉奸罪定了,那么就是要株连九族的。
  杨庆可不想那些逃过一劫的汉奸族人过几十年,再以各种方式冒出来洗白翻案,在民间制造谎言歪曲真实的历史,文才好的说不定还会美化自己祖宗。比如编个故事把祖宗写成忠义之士,到百年后人们反而以为他们的谎言是真的了,那时候不可能还有人会关心故事的真假,说不定他们还真会为其抱不平呢!
  比如某个勾结土匪被枪毙的大地主。
  而杨庆就玩凶残的,是汉奸就株连九族,女人改姓官配给皇庄伤残军人,小孩进孤儿院改姓洗脑忘记过去,那些成年无辜牵连的去挖矿,有罪的或凌迟或砍头,总之就是要这个家族消失。
  定了汉奸罪就抹去整个家族。
  不杀也得消失。
  这个家族不复存在。
  就算有活着的也不再使用这个姓氏延续这个家谱。
  所以都怕这个罪名,哪怕黄宗羲这些人跟杨庆斗,也对这个罪名避之唯恐不及,这不是死的问题,这是家族消失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