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3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2/566

  杨庆笑着说。
  “是的,公爵阁下,以前是鄙人愚昧,但回去之后鄙人就立刻想明白了,这的确对我们是好事!”
  阿部忠秋说道。
  “行,我这个人最好说话了!”
  杨庆爽快地说道。
  反正这笔钱少不了,他对第一笔并不很在意,而且倭国这些年被抽血严重,钱币数量不断减少,这从蔗糖之类出口倭国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际上已经开始减少,也就是说这几年这块韭菜地割得有点狠。这种事情不能竭泽而渔,在运输能力限制的情况下无法快速增加欧洲的出口量,那么倭国就是重要的倾销地,毕竟它离得近人口还多。倭国消费能力的下降,会造成江浙的产品过剩,虽然说经济危机过于夸张了,但至少会有影响,对于工商业的统筹决策者来说赚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市场有时候需要扶持。
  割韭菜太狠造成消费下降对工商业者的打击,甚至超过对消费者的。
  就先让倭国人淘几年金子吧!
  “非常感谢,公爵阁下,我们还为您单独准备了一些礼物,希望您能够笑纳!”
  阿部忠秋低着头说道。
  “呃,不会是女人吧!千万不要给我送女人,你也知道我的未婚妻是监国公主殿下,她会生气的,如果是女人的话,我建议你送给我们的内阁其他几位成员!”
  杨庆赶紧说道。
  可不能顶风作案,当然,主要是他也知道德川家光会送什么货色,到时候别被那白惨惨的脸蛋和黑黢黢的牙齿,给吓出心脏病来。至于他们用这个去吓史可法那些人,这就不关杨庆什么事了,希望不会把他们吓出心脏病。
  “那就真得太遗憾了!”
  阿部忠秋一脸遗憾的说。
  很显然,他们真得准备了美女来孝敬信国公。
  可惜信国公无福消受。
  倭国的这场小规模战争就这样算画上句号,接下来明军主力将撤离佐渡岛,不过为监督他们履行承诺,将有一个特殊的守备队驻扎在已经修了半截的棱堡,这座棱堡将继续修建直到完成。未来在倭国全部支付完两百万前,这个守备队将一直驻扎,包括明军舰队也可以使用这个基地,事实上就是明倭双方共管佐渡岛直到三十年后。
  加上割让的隐岐岛,从釜山到北海道的这条补给链,就这样正式建立起来,隐岐君被封为伯爵,依黔国公例世代镇守隐岐诸岛。
  这样明军事实上具备了进军黑龙江的能力。
  当然,杨庆暂时没兴趣。
  想进黑龙江至少得把蒸汽动力的内河船建造出来,否则从黑龙江口到上游的数千里内河逆流,以帆船是难以想象的,那可不是长江上两旁到处都是补给。但北上库页岛,或者更北方,然后在海岸边建立季节性殖民点捕鲸和狩猎皮毛,这个还是完全可以的,尤其大明皮革需求日益增长,毕竟现在他连军官都配不上皮靴子只能穿帆布的。在南方这个问题没什么,但要向东北进军,那首先得把防寒解决了,以后北方军团一人一顶熊皮,狼皮帽子,带着驼鹿皮手套穿着熊皮防寒靴……
  这有点过于奢侈了。
  但对于岭北堪察加一带泛滥成灾的棕熊和驼鹿野狼来说,这好像也不是什么夸张的配置。
  当然,主要还是捕鲸。
  话说捕鲸业如今都快成为的支柱产业了,不得不说那些说大明百姓没有开拓精神的纯属扯淡,那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利润,有足够的利润一样也很疯狂。今年夏天最远的一艘捕鲸船在阿留申群岛满载而归,他们还很逆天地在海滩上捡到了一块巨大的龙涎香,另外又从一头抹香鲸肚子里掏出一块没有泡过的。
  前者在舟山直接卖出五万元的天价。
  后者被船东留作了传家宝。
  他们的传奇经过报纸的疯狂渲染后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商人,把目标盯上遥远的东方浩瀚太平洋。
  “财帛动人心啊!”
  杨庆点起一小块龙涎香,不无感慨地说道。
  然后他转回头看着床上,鲸脑油蜡烛的亮光中,第一次同床共枕的坤兴公主和圆圆,正在被子里跟朵并蒂花一样探着头,用羞涩的目光一脸期待地看着他……
  “公主,这样不好吧?”
  信国公一脸严肃地说。
  坤兴公主红着脸往被子里缩了一下。
  “谁让你那么难搞,我可不想总是和以前一样,只好找圆圆过来帮忙了!”
  她躲在被子里说道。
  “好吧,那我只能勉为其难了!”
  杨庆叹了口气说道。
  “哪来那么多废话!”
  圆圆无语地伸手,一把抓住他衣服拽了过去……
第三五零章
春暖花开,银子拿来!
  大明龙兴五年春三月。
  “一别三年,繁华依旧啊!”
  大明原云南都指挥使,新任迎驾使唐王朱聿键,站在长江水师的战舰甲板上,看着越来越近的南京城感慨道。
  当然,这话有些亏心。
  实际上这时候的南京和三年前他去云南赴任的时候,已经有了堪称天壤之别的变化,哪怕城墙都遮挡不住扑面而来的盛世。更别说直接进入视野的城外那条著名外环公路,双向四车道绿化带间隔,两旁垂柳如茵的宽阔三合土公路上无数马车疾驰,沿着这条公路分向四方。不过绝大多数仍然涌向下关码头,这座甚至已经安装了一台蒸汽动力吊臂的码头完全实现了表面混凝土化。延伸到江中的一道道栈桥两旁,一艘艘客船货船甚至从海上直接过来的海船停靠,为这座大明的都城带来四方的商旅。
  当然,外国人还没有。
  无论欧洲还是其他国家的客商只能在各地通商口岸居住,而且都有划定的居住区,比如上海的浦东,宁波的舟山,福州的江心洲等,出这个范围都得有人陪同。
  但不能出这座口岸的范围。
  比如宁波海关居住的外国人实际上只允许进舟山县城,连出舟山岛都不行,上海海关也只允许进上海县城但到松江府就得打报告。而这些海关所属的府境是打报告也不行的,违者一律斩首示众,除非是国家级别的贡使,才能在大明官方人员的护送下到南京来。
  而且在居住地严禁做任何与经商无关的事情,尤其是传教,做商业间谍之类,一经发现立刻捉拿并斩首示众。
  不过也有特殊的。
  比如广东就照样还有教堂存在。
  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信国公正在想方设法解决,虽然让桂王配合有点不太现实,毕竟桂王就靠荷兰和葡萄牙支持,无论新教还是天主教传播他都是放任的,但公开的手段以外不是还有不公开的嘛!要是传教士遭遇个土匪山贼,半夜失个火,这些也完全是有可能的,话说锦衣卫可是已经获准进入广东。而且桂王对锦衣卫还没有执法权,也就是说锦衣卫在广东杀人被抓他也只能移交南京,毕竟对锦衣卫的执法归南镇抚司而不是地方官员。
  至于两广的商业间谍问题……
  那些士绅又不傻,他们对自己的好东西看得很紧,葡萄牙人在澳门都已经上百年了,但原本历史上欧洲人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进入广东的瓷器工场,则是在十全老狗时候,那时候瓷器的秘密早已经被康麻子通过官窑泄露了。
  从这一点上看广东士绅比麻哥要清醒得多。
  毕竟这是他们的财源。
  至于红茶就更不可能泄露了。
  因为广东那边同样也没有红茶的制作,最早的红茶就是正山小种,福建武夷山区,现在两广出口欧洲的还是绿茶,当然,绿茶从大明运到欧洲估计也就跟红茶一个颜色了。福建茶场主别说防欧洲人了,事实上他们防所有人,连目前杨庆在各地推广的红茶工艺都是他自己的,他提供技术原理,制茶的自己实践。毕竟这东西关键就是个发酵问题,这样才使得祁红宜红之类早诞生几百年,要知道祁红原本历史上到懿贵妃时候才从福建引入技术,宜红同样也是懿贵妃的时代才开始。
  看看!
  自己同胞都得两百年后啊!
  福建茶场主们在这方面表现还是令人钦佩的。
  不过他们却没防住欧洲人。
  因为这几个红茶品种都是在欧洲人窃取了茶叶的秘密,并且开始在阿萨姆种植茶叶以后的,也就是说欧洲人从福建窃取技术,甚至比中国其他各省自己从福建引入技术还早,不得不说这真悲哀!
  “那是何物?”
  朱聿键身旁一个中年人看着城内半空中的那点闪光疑惑地说。
  “那是四民大会堂的尖顶,黔国公第一次来南京,正好可以过去看看这座新建筑,不过晚上更好看,晚上那里有新式煤气灯,彻夜不灭照得整个四民大会堂前恍如白昼,尤其是夏天人们都喜欢在那里的广场玩耍,光卖零嘴的小贩一晚上都能赚十几元。”
  一旁的张名振说道。
  他如今也是世袭的伯爵,官职还是长江水师统制,统辖大明整个内河舰队。
  “比承天门还高合适吗?”
  黔国公沐天波面无表情地说。
  “这也是为了体现亚圣所说的民贵君轻!”
  张名振说道。
  好吧,沐天波无话可说了!
  的确,当初杨庆执意要把四民大会堂尖顶修得比承天门城楼还高,那些文臣们反对的时候,信国公就是用这话堵回去的。你们自己的亚圣说的民为贵君为轻,那么四民大会堂当然要比代表皇宫制高点的承天门城楼更高了,难道你们的亚圣说的不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2/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