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566

  当然,杨庆的不会是相同命运。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我们要的只是开始,只要它能开动就是成功,这艘蒸汽机不如划桨,那就换更大的。今天我们开动的是一艘只能在玄武湖里航行的小船,五年后我们就能让更大的船在长江上航行,十五年后我们就能乘着巨舰进入大海。说不定五十年后我们可以驾驶着无数巨型蒸汽战舰直达西洋,就像当年郑和一样扬国威于四海,宣教化于万国,使大明日月之辉照耀四方。”
  杨庆背着手说道。
  一阵风刮过,烟囱里冒出的黑烟瞬间把他淹没。
  “信公豪情,老朽不及远矣!”
  宋应星在一旁笑着说。
  “老朽今年六十二了,想来也看不到五十年后了,今日这玄武湖上再无外人,老朽就倚老卖老,斗胆问信公一句,民间皆传言广西土改乃是信公为推行全国而试行,不知信公是否真有此意?”
  他问道。
  “若我真有此意,宋公欲如何?”
  杨庆笑着说道。
  “老朽虽有几亩薄田,倒也还不至于舍不得,只是信公想过没有,此举牵扯有多大?”
  宋应星说道。
  他家其实也算大地主了。
  “宋公,想来你也知道,我并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在我之前至少已知的有王莽和贾似道,这两人的确都失败了。王莽以复古为号行均田,最终惹得天下大乱,汉室中兴,贾似道行公田法于江南,紧接着宋为蒙古所灭。
  但他们都做错了吗?
  未必吧?
  王莽的失败在于他太急了,如果他用三十年时间而不是三年时间来做这件事,他未必不能成功。
  当然,他也没有三十年可用。
  但我有。
  我就是熬也能熬死所有反对者。
  至于贾似道他纯属无奈之举,纯粹是绝境中的挣扎,想用公田法为南宋搏一线生机,他外部的敌人实在太强,内部的政敌太多。他没有能力以常规手段破局,只能横下一条心玩一把狠的,结果他失败了,不但失败了而且折腾进去了南宋的最后一点元气。
  但我不一样。
  我的外面没有一群已经踏平了几乎大半个已知世界的异族铁骑,我的内部也没有能真正威胁我的内敌。
  那么我为何不试一下呢?”
  杨庆说道。
  “但你为何非这样做呢?”
  宋应星说道。
  “汉实亡于黄巾,然黄巾又是因何而起?兼并!唐亡于黄巢,那黄巢凭什么以一私盐贩子席卷天下?还是兼并!李自成又因何差一点使得大明亡国?也是兼并!张角不是神仙,黄巢也不过一私盐贩子,李自成只是一个驿卒,他们因何能够驱使百万之众亡几百年天子?因为那百万之众需要他们,因为那些失去了土地,只能依靠给地主当牛做马,流血流汗却不免饥寒的贫民需要一个人带领他们改变这一切。
  哪怕无法改变……
  那就同归于尽好了。
  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
  我不想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一切最终还是这样结果,最终还是逃不过毁灭,重建,兼并,再毁灭,这个循环往复的魔咒,那么我就只能在我还能控制局势的时候,提前从根源上把这个问题解决。
  所以我要推行公田制。
  我要从根源上彻底解决掉土地兼并这个祸根,任何敢于阻挡我的,都将被滚滚车轮碾过。
  未来的大明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所有土地全部国有,然后由国家租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再允许交易,除了几块宗室封地,爵位封地,其他这个范围内所有土地都不允许私有。”
  杨庆说道。
  “那么以外呢?”
  宋应星说道。
  “以外可以,以外想要多少就要多少不会有任何限制。”
  杨庆说道。
  “那么地下的矿产呢?”
  宋应星说道。
  “一样,两京十三布政使司辖区范围内所有地下矿产,所有河湖山林统统都是国有,但可以由私人申请开发权。我并不想铲除地主,我只是不允许两京十三布政使司范围以内有地主,在这个范围内想发财的就去搞工商业。那些依然想做地主的,就到这个范围以外去,比如现在他们就可以到台湾去,台湾允许土地私有,或者等朝廷收复辽东后,他们都到辽东去垦荒,辽东的土地也允许私有。甚至他们可以学欧洲人,到海外殖民,到南洋,到美洲,在这些地方想做几百万亩的大地主都可以。
  那里同样到处都是良田沃土。
  英国人在北美的殖民地人口还没有南京城多,但他们占据着相当于整个南直隶和江西浙江两省的土地。
  荷兰人正在和葡萄牙人争夺南美的巴西,这片土地拥有一条水量超过长江与黄河总和的大河,浩浩荡荡奔流数千里,沿途几乎没有任何崇山峻岭,全是气候类似两广的平原。但在那里殖民的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加起来同样不及南京一座城,未来咱们的蔗糖出口会一天天减少,因为荷兰人就是为了在那里种甘蔗。
  这个世界很大。
  大明只是很小一块,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就更小了,为什么非要挤在这块地方呢?总人口也就几百万的荷兰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东西横跨几万里,国土面积仅相当于四川一个布政使司的西班牙,在海外的殖民地加起来超过整个大明。
  我们的白银绝大多数都是他们从美洲带来的。
  弘治五年他们最先到达美洲。
  然后他们用了不到一百年时间杀光了那里的几千万土著,后者连铁器都没有,还在使用石头武器,西班牙人抢走了他们的所有金银。这些金银通过贸易流入各国,再通过海上贸易绝大多数流入大明。
  我们已经落后得太多了。”
  杨庆说道。
第三三九章
杨庆的理想
  “信公欲如何实现公田化?总不能直接夺人田产吧?”
  宋应星说道。
  “当然不会,对于那些识大体的以赎买来收回,但不会发现钞,而是专门的土地券,土地券的性质类似于国债,同样也有一定的利息,年限从一年到五十年。这些土地券根据土地数量搭配支付,然后未来五十年内分批兑现,兑现的问题不用担心,只要我杨庆还在,就不会有不兑现这种事情的。”
  杨庆说道。
  至于不识大体的就不用说了。
  赎买是必须的。
  真要说强制行收回肯定要打一场内战的,但全国土地通通拿钱赎买那也是不可能的,话说大明全国的白银存量都不够支付地价的。张居正经界后的数字是全国七亿多亩,一多半在目前朝廷控制区,尽管之前建立了大量的皇庄,但士绅控制的至少也还得有超过三亿亩。皇庄能够控制的土地依然和士绅的有很大差距,只是南京周围多一些,但南京以外通常一个州府能有一个民兵旅就不错了,县一级根本不可能,而士绅是无处不在。
  他们仍旧控制绝大多数土地。
  这还不算他们手中肯定存在的那些隐田,事实上无论他怎么清查,隐田都会多多少少存在,户部的经界不可能真那么严格,那些经界队被收买又不是什么稀罕事情。哪怕这些士绅控制的就三亿多亩,一亩地一两银子还得三亿多两呢!大明目前白银存量估计也就是这个数字了,这是包括市面流通和那些士绅家窖藏的,事实上一亩地不可能一两,真要实钱赎买根本不可能。
  最终花费得十几亿。
  这样巨额资金,只能用土地券来稀释到未来的五十年里分批支付。
  五十年啊!
  估计最后一批兑现的时候,大明朝都已经称霸世界了,而且这些土地券是有利息的,那些拥有土地券的完全可以作为财产传给子孙后代。不过那时候因为货币纸币化完成,再加上贬值等因素,估计这笔钱已经不是很多了。
  当然,最初仍旧会兑现一批。
  也就是说那些一年两年期的,把它们按比例搭配,使得最初几年仍旧有大量旧土地士绅获得一笔土地款作为财富。他们不可能干别的,只能投入到工商业中,这样也会在短时间里为民营工商业注入大笔资金,使得工商业随之大幅增长。
  同样对外扩张会受到支持。
  毕竟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以外是不受限制的,出去抢的每一块土地,每一座矿山都是自己的。
  既然这样当然要赶紧的。
  这时候大明无论海上实力还是陆上实力,都足以支持近距离扩张,台湾岛这样的不用说,南洋各地可是必须得抢,哪怕跨越太平洋都没什么问题。实际上最早远航美洲,甚至抵达欧洲的亚洲人头衔,已经轮不到大明了,因为几十年前伊达政宗就已经派出他的家臣支仓常长,乘着仙台藩自建的盖伦船,乘着黑潮跨越太平洋到达美洲并继续南下进入大西洋。这支伊达家的使团不但游历南美,而且一直到了欧洲觐见教宗,受到了梵蒂冈的热烈欢迎,支仓常长还被教宗亲自赐以教名。但他们回来的时候老乌龟已经驱逐传教士,就连岛原之战都快开始了,最终倭国人的这次欧洲之旅昙花一现般结束,随着岛原的血战和锁国令,倭国彻底回到了旧时代,直到美国人的黑船到来。
  不得不说咱大清运气真好。
  如果不是倭国的这次西学戛然而止,说不定康麻子后期就得面对身旁一个西方化的邻居了,而这个邻居肯定还是要对朝鲜和东北下手的。就他那连吴三桂都差点顶不住的军队,恐怕是顶不住一支排队枪毙版倭军的。
  总之麻哥运气还是很值得佩服。
  几十年前倭国人就能做到的,这时候的大明当然也能,从大明起航的商船沿黑潮可以直达旧金山,然后一直到赤道转个弯,乘着北赤道暖流返回,并在菲律宾以东重新接黑潮返回台湾。这条航线足以支持大明向美洲的殖民,而且正好把关岛这些西太平洋群岛统统拿下。
  士绅们不是想当地主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