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7/566

  他们不是急于兑换吗。
  那就受点损失吧!
  这可是检验谁和咱们真正一条心的好机会。”
  他冷笑着说。
  他并不在乎这个,因为他本来也没多发。
  帝国银行到现在为止最主要资产仍不是吸纳的存款,普通老百姓对这种新的储蓄模式还在适应,而帝国银行最主要的资产其实是锦衣卫从各处抄家的银子。这些原本应该是内库的银子,被老朱家实际相当于族长的管理人张嫣,以各种手段变成包括她和杨庆在内,很多亲信的个人资产然后充当帝国银行的股本。这就是那金银加起来两千万两的来源,从这种意义上说,他俩其实是大明朝两大超级蛀虫,他俩侵吞不下一千五百万,另外一些分给了亲信,只不过后者一样放在他们手中。
  而当户部财政不足以维持的时候,帝国银行会拿出钱来,以户部借款的方式来补充财政的不足。不过他给的是钞票,户部以钞票来支付下面的,而拿到钞票的人自己选择是不是去银行兑换。
  银行是维持自由兑换的。
  这样绝大多数拿到钞票的实际上都直接用于交易了。
  这样存银还是不变,杨庆这些蛀虫们本质上也没损失,户部也有了充足的资金,唯一的改变是原本应该支付出的部分白银变钞票。但如果帝国银行屹立不倒,那这些钞票和白银是一样的,都会在市场上以同样的价值流通,最终等于杨庆和他控制下的朝廷平白多出一笔巨款。
  当然,如果兑换的话就是杨庆承担这部分损失了。
  好在他承担得起。
  因为户部支付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税收,税收绝大多数仍旧是白银,他的钞票只是用于补缺口的,他因此而发行的钞票,至今加起来最多也就一千万。这些不足万寿宫地下存银数量的一半,更别说只有部分来兑换,这种损失对他没有影响,他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是怕影响了货币稳定,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维持自由兑换。只要帝国银行各地分行的柜台,还能按照一元钞票一银元的币值,给所有要求兑换的人兑换成金银币,那么货币的稳定就不会有问题。
  “都是吃饱撑得,一个个安安生生过日子不好嘛!非得要搞事情!”
  张嫣恨恨地说。
  话说一想起自己睁开眼就要面对着一辆辆运出金银的马车,太后的心情完全可以说恶劣之极。
  “那你如何解决国债问题?”
  她没好气地说。
  “那关我屁事,什么时候卖出去就什么时候迎驾,一直卖不出去就一直耗着。玛的,又想迎皇帝,又信不过皇帝,又仇恨我,还又信任我,舍不得我带来的好日子,又想让皇帝把我弄死,这他玛人性真复杂!”
  杨庆同样没好气地说。
第三一四章
老来失计亲豺狼
  然而杨庆可以置身事外,东林群贤们等不了啊!
  这还是希望渺茫啊!
  南京帝国银行总行十天的国债销售总额为三十万两,除了第三天最高单日达到五万,其他四天没有一天超过五万的,尤其是第十天就才卖了一万……
  这明显是凉了。
  这还不如锦衣卫在南京周围寺庙里拷……
  呃,募捐的多呢!
  为能够早日迎接圣驾幸南京,南京周围各寺踊跃捐款,最终十天捐出了六十万两,光大报恩寺一家就捐了五万两。并且还得到了太后亲笔题写的匾额一块,激动的主持当天晚上就因为脑溢血而圆寂,当然,这个就不能说是不幸了。
  可也不能光指望大师们啊!
  大师们觉悟再高,终究财力还是有限,关键还得靠国债,可这国债卖不出去怎么办?
  “那我就没办法了!”
  杨庆很坦诚地说。
  “我原本以为士绅们对陛下的忠心应该是足够的,一千万虽然多,但合江南士绅之力就不值一提了,一人购买一百两,凑这一千万也是轻而易举的。再说这是国债,十年后就可以得到一百五十两,虽然相比做生意利润低点,但这个没有风险啊!到时候不存在赔了的危险,可这样居然还没人买,那明显就是我对江南士绅的忠诚度估计错误,这真是太遗憾了,他们为什么就不买呢?”
  他接着说道。
  张国维一脸的尴尬。
  这的确太打脸了,话说他都有些怒其不争了,之前捐款没人捐还算情有可原,可现在这是国债,这是借钱都没人借就过分了。
  你们不是恨杨庆吗?
  你们不是一直想摆脱这家伙吗?
  现在机会就摆面前了,可你们怎么又萎了呢?不就是一千万吗?真像杨庆说的,一家掏一百两,江南士绅就轻轻松松凑出这笔钱。而且这还是带利息的借款,这是朝廷在向你们借钱,十年后加五成还你们的,这又不是说直接不还你们。你们信得过杨庆却不信皇帝,话说那你们又恨这个家伙干什么?你们又处心积虑想搞掉这个家伙干什么?难道皇帝就那么不值得你们信任,难道三百年天子在你们眼中信誉还不如一个刚崛起不过几年的权臣?
  “东阳公,先看看再说,南京士绅买的少,其他地方买得多不就可以了吗?”
  杨庆说道。
  张国维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这他玛南京都没人买,其他地方谁还会买?要想全国凑一千万,南京或者说应天府至少得一百万,这样才会有戏。大明能掏出钱来的,无非南京,扬州,苏杭这三个最主要财富集中地,然后再加上如福州,南昌和武昌这些次一级的,但满打满算也就十个左右的财富圈。这些财富圈以外弄不到多少,而南京作为其中最大的要是连一百万都没有,那就根本别指望凑一千万了,五百万都悬。
  可是……
  的确不能指望杨庆了。
  杨庆的确兑现了承诺,现在的问题是士绅不给力啊!
  “老朽先告辞了!”
  他叹了口气说道。
  他紧接着离开杨庆这里,然后在锦衣卫暗探的监视下,直接去了浙江会馆,很显然找杨庆没用那就只能找家乡士绅们,想办法让他们掏出钱买国债。
  话说张国维也算是忠臣了!
  一边是奸臣,一边是守财奴,他真得为大明也算心力交瘁了。
  “东阳公,我们买国债可以,但既然杨庆可以提条件,那么我们就同样得提条件,这件事无论怎么说其实都是凑钱给圣驾赎身。杨庆的确掏了钱,然后他提了要求,那么接下来要我们掏钱,我们就一样提要求,圣驾不答应他就回不来,圣驾不答应我们的一样回不来!”
  毛奇龄说道。
  “你们也想学那些乱臣贼子?”
  张国维怒道。
  这一点其实他有思想准备,毕竟这个销售额很不正常,但有思想准备和从这些原本被他视为年轻一代才俊嘴里说出来,带给他的心理感受还是不一样的。来之前他还自我催眠,告诉自己只是多心了,他们还都是大明的好臣子,他们不会和杨庆这样的乱臣贼子一样的。
  然而……
  “东阳公,乱臣贼子我们是肯定不当的,但这就跟做生意一样,我们付出了总得有回报才行,谁家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白白送出去那也未免太蠢了。”
  黄宗羲笑着说道。
  “你们的条件呢!”
  张国维阴沉着脸说道。
  “第一,必须由圣旨来明确这笔钱是谁借的,户部不行,陛下欲反悔只需要把高弘图抄家就行,必须是圣驾以圣旨相借,这是圣驾本人借的而不是户部借的。第二,就算以后把杨庆抄家,帝国银行也不能动,而且不能归内库,最多把杨庆这些人持有的股份归入户部。”
  黄宗羲说道。
  “这个没问题,无需担心,就算陛下还都,帝国银行也肯定不会废除的,至于陛下的圣旨,这个可以作为规矩,以后所有国债都由陛下以圣旨来发行!”
  张国维说道。
  这个可以接受,说白了就是怕龙兴天子回来赖账,但这种账是真不能赖的,至于帝国银行这样的好机构怎么可能废除,自从有了这家银行,户部几乎就没再受缺钱困扰过。万寿宫地下的金银本来就是内库的,真要拿下杨庆肯定籍没,但籍没到内库和籍没到户部不一样,作为文臣他是肯定希望籍没到户部的。说到底这样的银行不应该由某个人控制,哪怕皇帝控制也不行,必须得由朝廷的文官们控制才行,否则哪天皇帝缺钱狂印钞票就麻烦了。
  “第三,四民大会必须保留但改为议会,仿效两广以土地定选举权由士绅推选代表,但杨庆之前为四民大会所要求之权力不变。”
  黄宗羲说道。
  “内阁还是陛下任命吧?”
  张国维皱着眉头说道。
  实际上朱慈烺可以说最恨的就是这一条,之前钱谦益也是故意用这个来激怒他的,但现在还继续要朱慈烺接受这一条那无疑就打脸了。用这一条来坐实杨庆是奸臣的,如今连忠臣也这样要求,那岂不是和杨庆一样了?
  “陛下能答应杨庆,那么为何不能答应我们呢?”
  毛奇龄说道。
  张国维默然不语。
  “第四,大都督府各部总长全部退出内阁,只保留大都督一人,组织部撤销,将领任免重归兵部,各地恢复总督军务制度。第五首辅由议会提供候选人,然后交由陛下定夺,而阁臣由首辅推选候选人再交由陛下来定夺。第五,在各省省会设立省议会推选巡抚候选人由陛下定夺……”
  黄宗羲侃侃而谈。
  “你们这是趁人之危,杨庆都没你们这么过分!”
  张国维打断他们怒斥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7/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