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9/566

  瞿式耜在酒楼上,面对脚下的青色洪流,充满陶醉地举杯高喊。
  “而且,这力量会继续增强,十万士子,最少十万士子汇聚南京共同迎接圣驾,杨庆不是用几千四民代表来操纵民意吗?那我们就用十万士子来告诉他什么才是真正民意,大明有十万秀才,十万秀才十万兵!民意?难道他们就不是民意?杨庆有四民大会,天子有十万秀才!”
  他癫狂般喊着。
  他们鼓动这场游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号召起更多秀才,他们和其他各地士绅控制的报纸,会全力宣传这场游行,然后资助那些秀才们都到南京来准备以后迎驾。
  同时防止杨庆食言。
  等朱慈烺回来,这些秀才会成为他的后盾,一旦需要做什么,这些秀才就可以继续游行敲登闻鼓,然后朱慈烺借机以圣旨处理,如果杨庆阻止那他不但抗旨而且还违背民意。四民大会怎么了?四民大会是民意,难道这些各地来的士子就不是民意?甚至朱慈烺可以再开一个类似于四民大会的机构,直接和四民大会玩擂台,杨庆以四民大会操纵民意,那朱慈烺就以这个新的机构操纵民意。
  而这些秀才背后,是那些因为释奴令而对杨庆忍无可忍的地方士绅。
  “但他还有四十万大军!”
  丁魁楚举着酒杯说道。
  “天子也有!”
  瞿式耜说道:“你们有十万,张献忠有二十万,金声桓有十万,难道这不是四十万?”
  “但他们会加入吗?”
  丁魁楚说道。
  “没有机会不会,有机会谁不会?”
  瞿式耜冷笑道。
  的确,只要有机会,谁也不会忍住的,只要朱慈烺下旨,在有机可乘的情况下,谁也不会错过按下杨庆的机会,割据势力想维持割据,那就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更何况军队也不是铁板一块。
  杨庆的释奴令同样影响了大量军中将领的利益,如果有朱慈烺的皇帝大义,有秀才议会的民意,有地方士绅的经济支持,收买一些对释奴令不满的军队将领完全可能。一旦有军队将领加入倒杨,南边桂王的大军出韶关北上,那么张献忠和金声桓就不可能再忍住。
  他们不是不想干掉杨庆。
  他们想长久维持目前这种割据一方的逍遥快活,那么就必须干掉杨庆这个祸根。
  他们只不过知道斗不过而已。
  但如果南京内乱,皇帝以圣旨相召,并且给他们想要的,比如封张献忠为蜀王,封金声桓为楚王的话,他们肯定会加入,这样杨庆的军事优势瞬间瓦解。
  “为何不试试和北边联络?”
  丁魁楚说道。
  如果多尔衮能够加入,那基本上可以说稳操胜券了,只要二十万八旗南下,并且以部分土地为交换,比如说把淮北割给多尔衮,以后双方仿宋金的例子,但和宋辽一样兄弟相称维持和平。多尔衮绝对会干,否则他在杨庆的进攻中只能等死,这样却可以实现绝地逢生,而且以目前明军的实力,多尔衮也绝对没有染指淮南的能力。
  双方划淮为界可以保证。
  反正对江南士绅来说,北方根本没有价值,杨庆打下山东,就已经每年向山东补血超过两百万两,才保证了山东不再饿死人。而且以今年秋收的产量,未来很长时间里,山东依然必须不断补血,哪怕就是把地瓜推广开也一样,只是补血数量多少,但要说一点不补,完全实现自给也是不可能的。
  有地瓜并不能使山东彻底免疫饥荒。
  这北方都是这样子。
  那么这样的土地要了何用?
  以这些土地作为报酬,让多尔衮全线进攻,迫使杨庆的精锐全部北上迎敌,南边桂王大军再牵制部分,中路空虚的情况下,张献忠和金声桓联军顺流而下,再以各种方式解决黄得功,剩下就是兵临南京了。
  南京城内朱慈烺突然发难,十万秀才和群臣齐心协力,里应外合一举解决杨庆。
  就算他跑了也没什么!
  他还能带着公主,带着张嫣这些人一起跑?他的确是不死之身,可这些人不是啊!只要能把坤兴公主控制住,杨庆也就老实了。
  这是完美计划。
  然而……
  “建奴?他们还不配!”
  瞿式耜傲然说道。
第三零六章
放飞思想
  秀才大游行没出意外。
  早已经清楚杨庆风格的士子们不会给他借口的,那些严阵以待的净街虎可就等着他们呢!
  最终这场集结了一万多秀才举人和进士的游行,以文庙的祭拜划上句号,而另外一组告老官员则在皇宫前面敲登闻鼓,向监国递交了他们的请愿书。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份请愿书肯定不会被监国看到的,但这个程序还是必须要走的。
  然后他们就散伙了。
  这些绝大多数都是外地来的秀才们将在南京住下,等待更多秀才从各地赶来并共同迎接圣驾。
  而紧接着朱慈烺也在科举改革的圣旨上签字,这时候第一份转述人间宣言的圣旨,也已经开始以告示形式在各地张贴,并授权应天日报全文刊登。不过这份圣旨在民间并没引起多大的冲击,至少不像招核的人间宣言那样,说到底对于大明百姓来说这根本无足挂齿,谁都明白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的道理。天命什么的不过是个遮羞布,谁相信就是傻了,话说真有天命那崇祯还会被赶出北京?真有天命龙兴还会给李自成圈养四年,甚至需要拿钱赎回来?
  不过撕了终究还是有好处的。
  撕了之后就可以彻底放飞人们的思想了。
  “院长,那么为何要有皇帝?”
  皇城内的一间教室里,一个学生很勇敢地问他们的院长。
  呃,杨院长。
  这就是杨庆开的那所一定意义上的工农兵大学,正式的名称是坤兴书院,坤兴公主资助,专门教导军中殉国将士子女的义学。
  包括一间女子学院。
  昭仁公主就在女子学院上学。
  而这两座学院的学生都是各地皇庄选送,阵亡的将士子女优先,而且是完全免费的,非阵亡将士的子女需要经过考试,也就是各地皇庄的义务教育制学堂学生考试,取成绩好的进入这两座义学。阵亡将士子女免试而且免费,目前两院总共三千多个男女学生,不过以后肯定会持续增加,但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在杨庆计划中,整个皇城未来全都是校区。
  这些学生的教材杨庆自己编,包括女院的教材也是。
  理论上就他一个老师。
  不过因为他公务繁忙,只能每天抽出部分时间,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由成绩好的带领着自学,偶尔也会有如宋应星,傅青主这些人也会过来客串一下,但这些人并不受欢迎。
  他们的科学水平太低。
  毕竟杨庆编的教材已经是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比他们目前懂的要多得多,而他们的思想又跟这些杨庆灌输出来的代沟太大,后来随着越来越多学生成长起来,这些老家伙们也基本上不来了。就是傅青主偶尔还到女院教那些学生,毕竟杨庆也不好亲自教自己小姨子一些东西,换一个四十多岁的名儒就好多了,这些女院学生未来绝大多数都要当护士还有一些机要岗位,或者皇庄学堂教师的。
  至于封建礼法……
  那个忽略掉就可以了!
  她们以后就算嫁人肯定也是军队内部消化的,这时候军队内部也同样流行杨庆的思想,年轻一代军官都在向杨庆看齐,他们是不会在乎自己的女人在军中做事的。
  理论上她们可是监国的学生。
  很显然杨庆教授的异端邪说实在太多了,当皇帝的天命光环,被皇帝自己以圣旨方式剥去后,这些已经被各种思想灌输得到了一个临界点的年轻一代,立刻就打开了最后的一道闸门。既然皇帝不是天命所归,既然皇帝也一样是凡人,那么为什么非得有一个皇帝呢?这些学生都知道,大明之前的糜烂,很大程度上与养活那些宗室有关,而当杨庆把宗室都踢开后财政的负担立刻卸下了。
  那么为什么非要有皇帝,非要有皇族呢?
  “那么没有皇帝该如何?”
  杨庆笑着说道。
  “学生不知!”
  这个学生很坦诚地说。
  “没有皇帝的制度的确有,比如现在的荷兰,他们只有执政官,这个执政官是推选的,英国目前也很难说有国王,因为他们的国王被议会认为是造国家的反,所以议会军正在与国王军交战。另外在欧洲南部的威尼斯和热那亚这些也没有皇帝或者说是国王,他们也是议会推选,他们的首领叫Doge,可以翻译为总督。他们的这种制度,可以用我们古代西周厉王失国至宣王执政期间,周公与召公共同执政时期来形容,可以将其翻译为共和。荷兰是共和国,热那亚和威尼斯也是共和国,英国很难说,得看国王和议会谁赢了,若议会赢了,那么英国也会变成共和国。
  但目前来讲,这种制度其实不如有一个皇帝。
  至少不适合于大明。
  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很小,不如咱们的一个省甚至不如一个府大,我们知道荷兰人很早就骚扰大明,但荷兰的国土面积实际也就浙江的三分之一大。
  他们的确可以实行共和制。
  但大明不行。
  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和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国,管理起来的难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小国适宜的制度大国未必,英国都城发生的事情,快马两天传遍全国。大明都城发生的事情不走驿道加急的话,两个月都未必传到最便宜是县城,更别说推行一道政令了。
  若大明是一个共和国的话,那么该如何管理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9/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