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566

  尤其是大口径攻城臼炮,虽然这是四十八磅,不是恐怖的十三吋独裁者,但也已经足够了,热兰遮城又不是顶级要塞,无非就是一座屁大的棱堡,原本历史上一样被郑成功拿二十四磅炮轰得千疮百孔,这东西设计思路就是防御直射的加农炮,坚固的城墙和厚厚的土层能够最大限度抵挡实心弹的撞击,荷兰人用这个熬得西班牙国王可以说愁白了头,但可惜在大角度从天而降的开花弹面前毫无意义,尤其是重型的开花弹。
  而杨庆为这场战争铸造了五千发四十斤重的炮弹。
  更何况还不只有臼炮。
  热兰遮城同样在海上的舰炮射程之内,这支舰队有几百门大炮可以向着荷兰人倾泻炮弹,登陆作战的海军陆战队还有二十斤臼炮和九斤炮,大明海军的第一次亮相,将用无数的大炮来淹没他们的敌人。
  “这才是真正水师啊!”
  张名振感慨地看着面前这支堪称强大的舰队。
  他是长江水师统制。
  他手下是不会有这样战舰的。
  “你也会有的,不过要等以后再说。”
  杨庆说道。
  他肯定不会让郑家长久掌控海军的,目前大明分南北二洋水师,北洋水师统制由郑成功兼着,实际上就是李自成的那支水师。南洋水师统制虽然是黄斌卿,但真正说了算的应该是郑彩,毕竟各舰舰长一多半都是郑芝龙的人,黄斌卿的崇明水师将领最多占三分之一。
  目前杨庆想搞海军只能这样。
  除了郑家没有人能担负起这项重任,哪怕黄斌卿这些水师将领,其实也没打过真正的海战。
  能打海战的只有郑家那些老海盗。
  但以后肯定要削弱郑家对海军的控制,郑芝龙和杨庆只是合作者,这个老海盗对于筹建海军收复台湾如此热衷,只是那里的金矿和硫磺,杨庆已经把那些许给了郑家,但这种利益上的同盟并不保险。
  杨庆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海军。
  不过这得以后再说,尤其是把军校建立起来再说。
  他已经开始筹建大明的陆军和海军学院了,当然,也包括一所真正的大学,至于国子监连改造的意义都没有,短时间内可以保留,反正就一群监生在里面扯淡。他正在筹划建立由他私人出资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生由各地皇庄选拔,毕业生也在皇庄系统任职,随着皇庄数量越来越多,下一步的乡镇化也必须搞,这一级行政机构就得直接任命了。而陆军和海军两个学院则算作大都督府直属的,从军队里挑选一些经验丰富但受伤或者年纪大了的当教官,但学生除了军中选送培养的以外,剩下同样从皇庄系统选拔。
  这样军政两套体系都有了。
  剩下就是用时间慢慢地挤死皇庄系统以外的旧士绅系统了。
  他不着急。
  他今年还没满三十岁呢!
  他会比所有政敌都活得更长久的。
  虽然德川老乌龟很被鄙视,但却不能否认他笑到了最后,有时候能活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关键,而大明无疑不会有人比他更能活。要知道直到现在他还没有过任何疾病,那身体好得就像头发情的公牛,精神上来一晚上赶几个场子都没问题,圆圆自己都招架不了。
  “侯爷,松江府通讯站发报,援朝军统制兼北洋水师统制郑成功派遣快船奏报,援朝军及朝鲜军于六月二十五日攻克汉城,全歼守城敌军,朝鲜王李倧派出世子李淏入朝谢恩并献俘。”
  史德威走到杨庆跟前说。
  杨庆只是淡然地点了点头。
  这时候也差不多该打下了,明朝联军从去年冬天就兵临汉江,但因为汉城留守的清军,或者也可以说剃发易服的朝鲜伪军,自知一旦汉城被攻破,李倧肯定会杀了他们,所以始终死守汉城,幻想着多尔衮会派遣援军救他们。可惜多尔衮如今在关内自顾不暇,正提心吊胆害怕明军或者顺军向北京进攻呢,哪有心情去管他们的死活。
  但李倧的清洗也的确可怕。
  朝鲜国王殿下明显在发泄他这些年积累的怨气,毕竟他当国王这些年过得的确有些憋屈,被咱大清一次次压着蹂躏,现在终于得到了扬眉吐气的机会,对于这些附逆的旧臣民很干脆举起了屠刀。
  别无选择的八旗朝鲜们只能血战。
  最终他们就这样在汉城一直血战到了现在。
  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
  李倧肯定没有力气继续向开城进攻了,毕竟打到现在朝鲜人也死得尸山血海,根据锦衣卫的情报,都已经白骨露于野,千里,呃,千里过于夸张了,他们也没千里,基本上都是百里无鸡鸣了,他也得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才行。
  这样朝鲜半岛继续维持分裂就可以了。
  对于这个结果杨庆很满意。
  而且以后李倧肯定还是要继续向北进攻的,他还有一多半国土还没收复呢,这样朝鲜半岛上的这场战争再打个三五年也没问题……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啊!”
  杨庆笑着感慨道。
第二一九章
忠勇侯太伟大了
  “大明军威之盛令人敬畏!”
  大明朝鲜国王世子,原本历史上很快继位的李淏感慨道。
  他倒是赶得巧。
  正好复台舰队装上大炮起航返回福州的时候,他乘坐着北洋水师的战舰到达了南京,于是杨庆也就顺便让他见识一下大明海军的最强阵容。此刻这艘逆流而上的老式战舰两旁,各有十艘巡洋舰排列成纵队迎着它顺流而下,船舷所有炮门打开,一门门大炮的炮口推出。
  “世子见谅,他们倒是唐突了。”
  陪同的礼部官员说道。
  很显然这样并不符合礼节。
  就在这时候,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对面夹行而过的常遇春号和徐达号上,最前面的炮门里骤然喷出火焰……
  李淏和那礼部官员同时尖叫一声扑倒在甲板。
  只有郑成功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而也就在这时候,两艘战舰的侧舷炮从前向后,以极短的间隔不停喷射火焰,炮声如同炸雷般响彻长江两岸,天空中不过却没有听到任何炮弹的呼啸声,更没有任何炮弹击中这艘战船,二十四门大炮的短促齐射就这样转眼结束。
  郑成功这才扶起还在尖叫的李淏。
  “世子请起,倒是在下疏忽,忘记了提醒世子,此乃我大明海军新定的迎客礼,只有对世子这样的贵宾才使用的,这叫做阅舰式。”
  他笑着说道。
  “阅,阅舰式?”
  李淏嘴唇哆嗦着说道。
  “对,阅舰式,邀请最尊贵的客人检阅海军的战舰。”
  郑成功很肯定地说道。
  这时候第二组两艘巡洋舰夹行而过,和第一组一样,两艘巡洋舰侧舷的火炮从前向后以极快速度不断喷射火焰,好在知道了这是空炮,李淏没有吓得趴在甲板。但两旁十几丈外两艘战舰上几十个炮口向着自己喷射火焰的场景,仍旧让他心惊肉跳,那炸雷般的炮声仿佛就在耳畔,这位在儒生们无微不至教育起来的世子两条腿也在不停哆嗦着。而旁边那个自己爬起来的礼部官员则一脸的阴郁,这哪是大明礼仪之邦该有的待客礼节,完全就是朱棣那个野蛮人的风格。
  世风日下啊!
  美好的品德就这样越来越远去了。
  他们就这样站在甲板上,战战兢兢地穿过了夹行的舰队,伴着迎客的隆隆炮声驶入了下关码头。
  不过码头上却没什么人。
  除了礼部尚书顾锡畴和必要的欢迎仪仗,不多的锦衣卫和原本就驻守下关码头的明军,看热闹的老百姓几乎没有,整个下关码头一片冷清。
  这就很诡异了。
  好歹这也是朝鲜国王世子进贡谢恩并献俘,大明百姓不说人山人海至少也得有个万把看热闹的啊!
  “顾尚书,南京如此萧条吗?”
  郑成功疑惑地问。
  “郑将军说笑了,南京繁华自然优胜往昔,只不过今日有些特殊,人们都去看决斗了。”
  顾锡畴尴尬地说。
  “决斗?”
  郑成功和李淏同时愕然道。
  好吧,这一天也是决斗的日子。
  半个时辰后。
  郑成功和李淏就已经可以站在人群后面,看着城墙上这场引得南京及其周围府县超过五十万人围观的决斗了。
  的确得超过五十万人。
  整个聚宝门外完全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实际上最远的估计连城墙都只是勉强看见,围观是不可能,最多知道结果及时些。为了避免发生踩踏事故,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出动了超过一万人来维持现场秩序。就连隔着很远的雨花台都站满了人,至于大报恩寺塔则被锦衣卫团团包围,因为太后,太妃,监国还有一大帮女人就在那上面看决斗。
  话说杨庆给汤若望留了十五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