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1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566

  “也就是说你们请他来的?”
  高得捷说道。
  “摄政王实乃应北方百姓所请。”
  那乡贤说道。
  高得捷满意地点了点头。
  “把这些汉奸统统砍了,玛的,身为大明臣民,却跑去邀请异族占据大明的土地,这不算汉奸算什么?大明律谋叛者十恶不赦,还敢自己主动出来送死,还把叛国罪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高得捷鄙夷地说道。
  “将军,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那老乡贤看着涌向自己的士兵惊恐地尖叫着。
  他身旁那些乡贤一片惊恐尖叫。
  “来使?你们算什么来使,不过是一群自己投案的汉奸卖国贼。”
  高得捷冷笑道。
  那些士兵紧接着把这些自己来找死的家伙,拖到了城墙上可以看见的地方,在他们的哭嚎声中,毫不客气地砍下了脑袋……
  “诸位,看到了吧?”
  城墙上原大明工部侍郎,现在大清的漕运总督刘余佑,看着这一幕义愤填膺地说道:“江南早已是奸臣当道阉党横行,那杨庆凶残暴虐,荼毒江南,杀勋贵,灭宗室,诛功臣,乃至把持朝政秽乱后宫,此等逆臣纵然江南百姓都忍无可忍,明之宗室都不得不起兵讨逆。我等若落入他的手中,恐怕衍圣公惨剧重演,唯有我大清皇帝,摄政王才是圣主明君,才是真正天命之主,今日就是我等效仿那张巡许远名垂青史的日子。我东平吏民万众一心,为大清坚守此城,摄政王亲率十万大军已经南下,不出半月当与诸公凯歌高奏,共沐大清皇恩同享大清太平盛世!”
  “我等誓死为大清保卫此城!”
  一名官员振臂高喊。
  那些耆老乡贤,文官士子紧接着一片义愤填膺地吼声,在他们的吼声中,刘余佑和率领五千清军抢先进入东平的正黄旗满洲固山何洛会互相看了看,同时露出一丝笑容。
  但也就在同时,刺耳的呼啸划破空气。
  下一刻一个箭垛粉碎。
  在炮弹击打中,碎砖如霰弹般向后横扫,最近的几个耆老乡贤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打得血肉飞溅,紧接着更多呼啸汹涌而至,数十枚炮弹不停在城墙上,人群中,甚至头顶的城楼上落下。碎砖飞射,木石坠落,血肉飞溅中城头一片惨叫,那些原本满腔豪情的忠义之士瞬间一片狼藉,然后城墙上那些强行抓壮丁的守城士兵一片尖叫,很快就有人不顾一切地向着城墙下跑去。
  “临阵脱逃者斩!”
  何洛会愤怒地咆哮着。
  但这没什么用。
  尽管他有所准备在城墙下布置了清军当督战队,但问题是兵力太少。
  山东清军主力是巴哈纳。
  他们的目标是徐州,但徐州连同周围是高一功五万顺军主力防守,多尔衮当然没指望就两三万清军能够攻破,必须得先救出柏永馥,得到了后者的号称十万大军后才有希望。何洛会沿运河而进只是牵制,他只是来调动起鲁西士绅的信心然后收集这些乌合之众,再带着他们当炮灰南下与巴哈纳合兵攻徐州。但他没想到杨庆居然编出一个快速突击的骑兵军,他才刚到东平,高得捷就夺取了济宁和兖州。
  结果他只能在刚刚进入鲁西就面对明军精锐军团了。
  至于多尔衮十万大军……
  那是骗人的。
  但这是善意的谎言,毕竟守住东平皆大欢喜,那些士绅就不用面对已经被妖魔化的杨庆了,他也的确得到了士绅的支持,然而……
  老百姓不管这个啊!
  老百姓哪有心情跟着他们做张巡许远啊!他们又不是没见过杨庆,他们又不是没见过高得捷,上次崇祯南下时候,这些人可是在东平住过。人家逛窑子给钱,不吃霸王餐,也不抢东西不调戏妇女,和一进城就什么坏事都干的清军相比,这些人好像才是真正的王师吧?
  之前被逼着上城墙就已经很有怨气了,现在对面一开炮,这边还不跑就是傻子了!
  督战队?
  就五千清军如何督十几里城墙?
  整个城墙上被强征的三万壮丁随着炮弹落下,在瞬间就一哄而散,顺着一条条登城的马道,就像倾泻直下的洪水般冲开督战的清军,甚至把他们踩在脚下,然后又直接消失在城内的街巷。
  何洛会欲哭无泪地看着转眼间空荡荡的城墙上,就像一个田里种了假种子绝收的老农般无助。
第一八三章
运筹帷幄
  何洛会弃城而逃。
  好歹他也是清军将领中以头脑出名的,当然很清楚东平没戏了,这也就是还没到晚上,等到晚上肯定有人偷偷开城门,他就五千人,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顶住外面数万明军进攻。
  跑路是唯一选择。
  趁着夜晚他和刘余佑带领部下打开城门向北而逃。
  高得捷得到城里百姓的报告时候已经晚了,他也没有再追击,随即进入东平,留下薛去疾部驻守鲁西,顺便清洗那些汉奸,迁移这一带百姓沿运河南下,东平,济宁,兖州这些地方的百姓全都迁走。清洗那些士绅的财富正好拿来安抚他们,那些老百姓不会有太大情绪,这一带完全是因运河而繁荣,但随着南北之间的战争运河的衰落不可避免,而地形缘故导致这一带始终笼罩在黄河的阴影。不说是清军故意决黄河,就是战争期间顾不上黄河的维护,只要是在北岸决口这一带也是一片汪洋,原本历史上咸丰年间铜瓦厢决口,几乎把这一带变成腐尸堆。
  更何况接下来这一带必然变成明清之间主要战场。
  而且这里人口也没多少。
  崇祯十三,十四连续两年山东大旱的主要灾区就是这一带,汶河,泗河全部干涸,就连运河都干了,老百姓饿死无数,再加上逃亡,战乱,基本所剩无几,估计此时需要迁移的也就几十万。现在正是秋收季节,收获庄稼后用那些漕船一起南运,趁着这个冬天直接运往湖广和淮南去垦荒种田,到明年春天基本上就可以完成安置,然后开始新一年的生产。
  杨庆可是在福建收购了大量的地瓜就等着给他们了。
  而淮西的玉米也开始种植。
  今年他就能获得第一批通过治种而获得的种子,虽然产量不可能赶上地瓜,但在没有水浇的旱田甚至原本根本无法种庄稼的山地,都能生长并得到超过投入的收获。另外还有高粱也是非常适合这个时代的,虽然高粱很早就传入,但直到鞑清中期才在黄泛区成为主要作物,这些作物正好可以组织起来给这些新移民种植。杨庆就是要把皇庄作为新农业的示范推广基地,条件好的地自然种水稻,条件差的种玉米高粱,最差的种地瓜,间杂土豆,南瓜之类,最终把淮河以南平原到山区所有能利用的土地全利用起来。
  北方没有别的办法。
  只能尽量减少人口使人均土地增加。
  解决鲁西战场后,高得捷率领所部骑兵转向归德。
  此时多铎率领的清军主力已经开始向河南进攻,明军在河南实际上只有一个第一军,另外还有袁宗第部顺军。即便如此兵力仍旧不足,要知道多铎是带着十万大军南下,其中包括两万蒙古骑兵,还有三万刚刚组建的八旗神军。
  那些神军可是很出名。
  就连明军都知道了他们在战场上喜欢背着火药包往人群里冲……
  “这个很好解决!”
  杨庆很淡然地摆了摆手说。
  “侯爷,咱们的车营可顶不住这个啊!”
  黎玉田提醒他。
  这种战术的确对车营有着很大的威胁,连城门都扛不住,何况是单薄的偏厢车,基本上一个神战士就能炸开车城……
  当然,前提是他能靠近。
  “用这个就可以了!”
  杨庆颇为得意地拿着一支并不算长的鸟铳说道。
  燧发枪。
  在经过两年努力后,锦衣卫军械所的工匠们,终于给他制造出了合格的燧发枪,只是因为加工弹簧的程序复杂,导致了产量很低,至少给军队大量装备还不行。关键就是没有足够优质的铁矿石,哪怕是木炭冶炼然后反复捶打,再经过复杂的热处理,仍旧很难保证弹簧质量,毕竟目前的冶炼手段,很多杂质是无法去除的。
  真正大量装备得等海南岛的铁矿石开发出来。
  但可以少量装备特种部队。
  比如说……
  狙击手。
  这也是一支线膛枪。
  杨庆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起纸壳子弹装上火药,然后拿出一颗麻布包裹然后浸油的子弹,在周围将领们好奇的目光中,竖起八棱锻造枪管,把子弹放在枪口,拿着小木棰和通条一点点从枪口往下硬砸……
  “这能打仗?”
  黎玉田惊愕地说。
  的确,这种拿木棰砸通条装子弹的诡异装弹方式还是很刺激眼球的。
  “这只是给特殊兵种使用的,别看它装弹费力,但无论射程还是精度都和鸟铳不是一个级别。”
  杨庆说着举起装好子弹的枪。
  紧接着他就扣动扳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