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566

  这说白了就是分化瓦解。
  必须得明白,江浙算是大明最进步发达的地区,这里的读书人还是有些真才实学的,比如松江那些睁开眼看世界的,比如说顾炎武这样的,要知道这里可是诞生了徐光启这样的。
  但八股文和进士数量限制了他们。
  杨庆给他们这个机会。
  让进士数量几倍暴涨,让那些不擅长八股文,但却更懂那些实用知识的读书人有跻身进士的机会,他们肯定会欢迎的,他们擅长的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然后会有一大堆懂实用知识的读书人成为进士,和那些写八股文出身的进士一起获得相同的机会,都被扔到地方上当佐贰官,并且通过当佐贰官获得升迁并一步步成为朝廷重臣。
  如果吏部歧视他们……
  这是必然的,吏部的文官肯定视这些杂科进士低人一等,然后在升迁上卡他们脖子。
  但是。
  他们也是士绅啊!
  他们很多甚至还是世家呢!
  就像顾炎武也一样没考中过,但如果他通过其他科中进士呢?考天文地理那些八股举人肯定考不过他,他这个进士唾手可得,当佐贰官他肯定也会当得很好,但如果仅仅因为不是八股文出身就受到吏部的歧视,始终得不到升迁机会呢?他会如何看待吏部这些脑满肠肥压制人才的家伙呢?那些和他一样出自江浙士绅集团,但同样因为这些原因受到同样歧视的杂科进士呢?
  江浙士绅集团立刻分裂。
  他们的内斗立刻开始,甚至东林党之外新的结党也立刻出现。
  这也是必然的。
  东林党成为江浙士绅的代表,就是因为东林书院学生为核心,在官场上形成了利益集团,而江浙士绅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选他们当代表,但如果有别的选择,这些士绅终究不是铁板一块。顾炎武这些人背后的家族乡党姻亲朋友们会同样因为他受歧视,而对东林党把持的吏部生出不满甚至反感,然后他们就会抱团成新的势力,开始在江浙士绅集团内部反对东林党。
  剩下杨庆就可以在削弱的东林党和这些新势力之间玩合纵连横了。
  至于官员增多朝廷负担增加……
  那个不值一提,这些佐贰官在很多地方本身都有,只不过以前是由举人监生之类担任,杨庆改成由正牌进士担任,一个县本来就应该配齐各种佐贰官,这样也有利于他以后对地方官制的改革。再说哪怕一个八品县丞也不过月俸七石多点,而且这些家伙在地方上为了争出头机会,肯定还会互相盯着随时准备找对方贪腐把柄,这样也算互相监督了。
  当然,黄得功肯定理解不了这么深。
  但杨庆又要搞事情他是清楚的。
  “忠勇侯,您真不愧是……”
  他感慨地想说什么,但却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
  “作死小能手?”
  杨庆笑着给他一个新词。
第一七三章
又搞定一个
  作死小能手就作死小能手吧!
  反正这时候的大明,已经基本上没有谁能制住杨庆了,如果不是担心会把江浙这片大明最后一块没有遭到战火波及的净土毁掉,杨庆就是强制性推行公田化也一样会成功……
  无非就是多杀点人罢了。
  杨庆要是拿出原本历史上清军血洗江南的气魄,东林党什么的完全不值一提。
  但这种事情还是要尽量避免。
  不过新政已经正式开始在各地强制性推行,对士绅的税收由那些地方官员负责,暂时按照在户籍上的土地征收,至于以后等经界完成再说。
  但即便这样夏季的税收依旧大幅增加。
  地方士绅的确有零星抵制,但李自成造成的恐惧还没消退,所有绝大多数士绅还是捏着鼻子接受了,至于那些抵制的,各地官员在文臣们的命令下自己就解决了,毕竟那些士绅还有很多办法对付收税,公开抵制是最不明智选择。
  而经界同样已经开始。
  户部按照杨庆意图组建的一个个经界队,在锦衣卫和税警队的保护或者说监督下,首先从南京开始对农田进行丈量,尤其是那些从勋贵手中强制性收缴的田产,优先进行丈量并分类,然后那些佃户统统编入民兵作为预备役。这样加上之前以卫所田产为依托组建的京营三军,南京周围就可以说固若金汤了,这三军在其他各军完成整编后会撤回,作为驻防南京的近卫军。六万类似皇室家丁的免税自耕农近卫军,数十万皇庄佃户民兵,真得可以说将南京保护得铜墙铁壁一样。
  谁来进攻都得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南京的经界完成后再向外推。
  首先对各地官田进行清查,估计至少得两年时间,两年后官田清查完成皇庄民兵化也就同样完成,那时候再开始清查士绅的,他们想搞事情也没机会了,哪里有士绅想搞事情就近拉起民兵过去就行。
  而作为新政的另外一项,税务司同样设立。
  老王作为税务司总长。
  他的第一项工作不是以最快速度组建税收机构,而是以最快速度修订新的税法,茶,丝绸,盐等各项商税全部重新修订,同时增开新海关,松江,宁波,福州全部设立海关,海关直属税务司……
  “走私是肯定不行的。”
  杨庆对郑芝龙说道。
  此时他在自己的侯爵府,夏季的夜风中,寇白门抚琴而歌,圆圆坐在一旁表演着茶艺,李香君带着一帮舞姬跳舞,按照文人雅士的品位,这也算得上人生极致了,当然,这主要是待客的,没客人的时候,杨庆会让她们披着薄纱跳的,可怜的李香君在被他蹂躏后,基本上已经心如死灰般任他摆布了。
  郑芝龙笑而不答。
  这走私自然是说他,大明第一大走私集团啊!
  “但是,可以搞垄断嘛!”
  杨庆说道。
  “忠勇侯请明示!”
  郑芝龙说道。
  “很简单,咱们效仿荷兰人,以股份制成立南洋公司,太后,我,还有你们郑家合伙。朝廷授予南洋公司整个南洋的贸易专营权,外国商船自己来大明的贸易不受限制,但大明自己在南洋方向上的出口贸易,全部由南洋公司垄断,包括对外殖民,讨伐那些对大明不敬的番邦,在番邦设立商业据点,这些统统授权给南洋公司。
  非南洋公司的,却敢于在南洋做生意的大明商船,统统以海盗论,如何对付海盗就是你这个海军总长的职责了。”
  杨庆说道。
  “但目前做南洋生意的可不只我郑家一家啊!”
  郑芝龙说道。
  “收编,以船队入股南洋公司,要么加入南洋公司,要么就退出,既不加入南洋公司还敢干的,统统以海盗论处,但南洋公司只做南洋生意,向北不在垄断范围,毕竟我们不能吃独食,还得给别人留一口。”
  杨庆说道。
  郑芝龙沉吟着。
  对他来说这很难说利还是弊。
  南洋的贸易事实上就是他们郑家垄断着,基本上没其他人的事,有也早被他打沉喂鱼了,但却是以非法的走私形式,杨庆的南洋公司事实上是损害他目前利益,他不但要分出垄断的利润,而且南洋公司还得交税,就算税率肯定比外国商船低但也得交税,他过去是不交的。可如果拒绝的话那就变杨庆的敌人,而且杨庆既然盯上了海上贸易,那么最后肯定不会罢手的,他不干有的是人干,比如沈廷扬之类的,如果他想阻止那就只能和杨庆开战了。
  他在海上的确不怕杨庆。
  可他的根基在陆上,杨庆随便找个借口,让锦衣卫去福建抄家,他自认可顶不住,那时候郑家的二十多年积累就荡然无存了。
  就他的实力到了陆地上,随便一个军的京营过去,他在福建哪怕与士绅联合也一样白给,已经当了二十年富家翁的他,明显没有了年轻时候那种纵横四海的勇气,毕竟他现在已经不是海盗了,在福建有一堆产业裹着他的手脚,而南洋公司至少给了他以后的荣华富贵……
  “那就依忠勇侯!”
  他很干脆地说。
  “好,南安伯够爽快!那兄弟我送你一座宝山。”
  杨庆说道。
  “忠勇侯请讲。”
  郑芝龙说道。
  “台湾北边有金矿,不要问我如何知道的,南安伯只需要知道我不会骗你就行了,位置就在西班牙人修的圣萨尔瓦多城南边的山里,更具体的位置我同样不知道,但我就知道应该不会超过海岸向南五十里范围。另外在那里西南的群山之中,还有一片巨大的硫磺矿,那个应该很好找,有温泉的地方就是,而且硫磺地肯定是寸草不生的。”
  杨庆说道。
  “但那里是番人之地。”
  郑芝龙说道。
  “难道还需要兄弟我教南安伯如何去做吗?”
  杨庆说道。
  “黄金矿脉寻找较麻烦,但硫磺矿就在山林,只要走过去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兄弟就不伸手了,算是对南安伯的一点心意。”
  他紧接着说道。
  “忠勇侯是怕我不尽心夺回台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