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566

  “你算雇工,你得在这一级,和佃户,贱籍,工匠,军户,灶丁甚至奴仆乞丐这些人并列,而你们就是无产者,当然,你好歹还有几头驴,另外还有家里住的房屋,所以算这一级里稍好的。但仍然得算无产者,毕竟家有万贯带毛不算,你那几头驴说不定什么时候一个疫病就死光,那时候你连吃饭都成问题,所以你仍旧算是一个无产者。”
  杨庆继续妖言惑众。
  黄得功点了点头。
  “而过去的大明,你们全都在这个金字塔的最底层,吏可以欺负你,小商人可以压榨你。”
  杨庆说道。
  黄得功默然点头。
  估计此时年轻时候那些官吏抽他的鞭子,那些雇佣他的商人竭尽所能压榨他佣金的回忆,已经在不断从记忆深处浮现。
  “但他们头顶的士绅和豪商一样可以随意欺压他们,同样那些官员和勋贵也可以欺压士绅和豪商,然后皇室就是最高了,这样一级级向上,一级托起一级,最后所有的负担全都压在最底下这些人数最多的身上,也就是曾经的你身上。当然,现在的你爬上来了,你爬到了第二等级,但对于那些还没爬上来的,这样的国家公平吗?”
  杨庆说道。
  “的确不公平,但他们也可以往上爬啊?科举,从军,都是路子,我能从一个雇工走到今天,他们同样也可以啊!”
  黄得功说道。
  “事实上呢?”
  杨庆说道:“你的成功靠的并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生在一个乱世,如果不是生在一个乱世,你还会有今天的地位吗?朝廷军制是卫所制,几乎所有军官都是世袭,升迁全靠在朝廷的钻营,哪怕戚继光也必须得依靠抱着张居正大腿才能成就功业,而他是世袭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他本来就在第二层,你一个赶驴的雇工和登州卫指挥佥事之间的差距不用我解释吧?
  你的确成功了。
  黄蜚他们同样也成功了。
  可你们的成功都是因为在这样一个乱世里,你们都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
  当最底层的必须在尸山血海的乱世里才有爬出的可能时候,这个国家还有太平和秩序吗?太平和秩序就意味着最底层永远在最底层,最底层的想爬出他们贫穷卑微的泥沼就必须先毁掉秩序。
  于是李自成诞生了。
  于是张献忠诞生了。
  大明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我不想以后还是这个样子,我不想辛辛苦苦,用血,甚至用命,好不容易才重新恢复的秩序,重新建立起来的太平,再一次因为最底层的无法忍受而崩塌,再一次变成尸山血海,然后就这样重建,崩塌,重建,再崩塌的一遍遍重复下去。
  那么首先我就要毁掉这个。”
  杨庆说着将他刚刚重新摞起来的金字塔一下子抹开。
第一七二章
你真不愧是作死小能手
  “平等。”
  杨庆说道。
  “金字塔型的大明是不公平的,和平时期上升通道断绝更是危险,甚至可以说致命的,阶级的固化最终只能逼迫最底层站起来,用一场尸山血海的战争掀翻压在自己身上的所有阶级。
  我不想玉石俱焚。
  那我就得想办法改变这一切,能够让太平和秩序延续下去,那就得把这个金字塔拆掉,让所有人都站在同样的高度,拥有同样机会,最底层的无产者,自耕农和小商人,大地主和豪商,甚至于勋贵和官员,再没有谁压着谁,所有人都一样,哪怕宗室也一样,在这个天下只剩下一个人可以比别人高。
  皇帝。
  但皇帝以下皆平等。”
  他接着说道。
  “你到底想说什么?”
  黄得功警惕地说道。
  杨庆不可能是脑子抽疯,闲得蛋疼才对他说这个的,肯定是有着特殊目的的,目前大明军队实际上就两个主要系统,一个是杨庆系统,剩下一个就是以他为首的旧军系统,但杨庆系统拥有绝对优势,他是不可能与之抗衡。而杨庆在朝廷和文官系统又是对手,那么他作为军方的杨系以外势力首领必然成为双方争夺的目标,但他可没兴趣掺和朝廷的这些破事。
  “没什么,其实很简单,我就是想把科举改革一下。”
  杨庆笑着说道。
  大明该开科取士了。
  上一科是崇祯十六年,下一科明年二月,这时候大明朝廷控制区各地的士子已经开始在南京汇聚,这也是文臣对他大肆清洗湖广官员保持沉默的原因。
  他把湖广官员全杀光又能怎样?
  换上的还是士绅的人。
  之前湖广还有大量北方省籍的官员,但这一次科举肯定没有北方省籍士子们参加,就算有也寥寥无几,因为战争两广的也没了,西南三省主要是四川多,但四川只剩下半个在朝廷手中,所以数量同样锐减。最终参加科举的士子绝大多数来自南直隶,浙江,江西和福建,最后那个也同样没多少士子,实际上超过六成都来自前三省。尤其是南直隶和浙江,可以说近半士子来自这两省,而这两省本来也是考出进士最多的,那么这次考出的结果就不用说了,恐怕得百分之七十的进士来自这两省。
  既然这样江浙士绅管你杨庆杀多少湖广官员呢,反正最后也是给他们腾出官职。
  他们心中还高兴呢!
  但杨庆可不想给他们做嫁衣。
  所以他的黑手终于伸向了文官们的禁脔,他要改革科举制度。
  “忠勇侯,我是一个外臣,外臣不预朝政,我只听命令,监国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监国不让我做的我就不做,而且作为镇将,我只接受大都督府参谋部调遣,没有参谋总长签名的命令我一概不听,至于其他的与我无关。”
  黄得功说道。
  杨庆很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就可以了,老黄的意思就是他置身事外,这与他无关,有人想让他清君侧他也不会傻到做下一个左良玉。
  杨庆要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
  “我倒是很好奇,忠勇侯准备如何改革科举?”
  黄得功饶有兴趣地说。
  “很简单,第一步,这一科的进士不能做主官,需要先做佐官,先分到各地去做佐贰官,让一个没有任何治理经验的人去做一县之尊,对这个县的百姓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他们要先经过一个实习期,也就是分到各县去当县丞主簿之类,三年实习期满后重新考核,再根据考核的情况任用。”
  杨庆说道。
  黄得功点了点头。
  这不算太狠,毕竟就是过去新科进士通常也先塞翰林院,然后在翰林院里等缺,极少直接任用的,县丞,主簿之类品级虽低但也是官而不是吏。
  那些进士们会接受的。
  实际上这时候湖广各地在砍了一堆主官人头后,就是那些佐贰官在代理着职务,毕竟这时候翰林院里备用的进士也没有,翰林院在北京,崇祯十六年那科进士绝大多数都要么在李自成手下要么变咱大清官员。吏部原本想启用包括钱谦益在内大批在乡的旧官,但这个得监国特批,杨庆当然不会傻到批准这些人再爬出来,所以水太凉依然在家和柳如是淫诗。
  “那么这科以后呢?”
  黄得功问道。
  “取消户籍的科举限制,所以人都有资格,包括民兵,只要识字的都可以参加,然后分科考。”
  杨庆笑着说道。
  “分科?”
  黄得功一脸茫然。
  “是的,一个地方官肯定不能只会写八股文就行了,他得具备多种方面的知识,所以也就不能只考文采,天文地理农田水利甚至算术这个都必须要懂,虽说不能精通,但至少也得懂得,哪怕就是工商业也要涉猎。但要求一个人一下子懂这么多,那也未免太难为他了,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分科,有考八股文的,也有考农田水利的,还有考工商业发展的,而考出来的都算进士。”
  杨庆说道。
  “那每科取多少?”
  黄得功愕然道。
  “都和过去的进士一样。”
  杨庆说道。
  “那得多少官职才能让这么多进士人人都有官做?”
  黄得功很是震撼地看着他。
  实际上哪怕三年一科,就过去那些进士也不是都有官做,很多人都得熬很多年穷翰林,而且得花钱给各处打点才能获得一处实缺,现在杨庆要让进士数量一下子膨胀好几倍,这是要让那些穷翰林饿死的节奏啊!
  “佐贰官难道不是官?”
  杨庆说道。
  好吧,他就是准备放开进士的龙头让进士数量淹没官场,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虽然不是他计划中的,他计划中的其实是公务员考试,但那样的话会让文官们和他拼命的,而且目前条件也还达不到。但可以放宽举人标准,放宽进士考试范围,让各种科目的进士汹涌而出,站在同一标准上到各地去当那些佐贰官,再从佐贰官里面提拔主官。虽然吏部可以玩潜规则,只提拔那些他们认为的正牌进士当主官,但那样就等着承受数量更多的其他科目进士们的熊熊怒火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