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885

  那些豪强,听说了凤阳一带的“惨案”后,都是紧张得要命,立即在各府开起小会,会议的主题惊人的一致。
  各大豪强家族,全都是要各家子弟,在皇帝南巡期间,尽量低调行事,当然了,能没事帮着老百姓做做事情什么的那自然最好。
  地方官府方面也有准备,对于正在通缉,但是依然逃逸的盗匪,这段时期都加大了缉捕力度,力保在皇帝抵达当地前将其抓捕归案,好向上请功。
  各地的官府牢狱已经开始清理刑狱中的犯人,把无罪的尽快释放,有罪的则做出相应处罚。
  官府衙门也不再抠门,挨家挨户的发放慰问银两,在当地的城门处铺设粥棚,安抚、赈济穷苦百姓。
  有些平常什么也不做的官员,都要各处像模像样的巡视一番,修缮破败城郭,治理农田河渠。
  总的来说,这次朱由校下来,地方上是个面貌一新的局面。
  一个半月以后,在山西、河南等地兜兜转转的朱由校,来到了此行最为重要的第一个地方。
  南京!
  南京,简称“宁”,为大明在江南的留都。
  时人多叫它金陵,在官府的书面形式上,亦称作“南京”,是大明两京十三布政司制度的第二个政治、行政中心点。
  围绕着南京周围的地区,便是南直隶。
  浩浩荡荡的来到距南京城三十里左右的一处山脚下,朱由校骑在马上,一进到阴影之中,顿觉阴凉沁心,非常快意。
  回首一望,发觉身后勇卫营的军队行进,正弯弯曲曲在山路之中,朱由校笑道:
  “下令在此修整半个时辰,等等后面的队伍。”
  “遵旨。”
  黄得功抱拳应声,策马绝尘。
  “陛下,此处绿树合围,溪水潺潺,十分幽静、宽敞,勇卫营在骄阳下走了一个时辰,是该让他们歇一歇。”
  王朝辅从小太监背着的筐里取出茶具,摆在朱由校身前的石桌上,倒满一小杯清水,递了上去。
  “陛下——”
  朱由校刚好有些口渴,接来一饮而尽,笑了一声,话中带着责备与好笑之意,道:
  “朕累就说朕累,就说朕要歇会儿,这有什么。”
  “是……”王朝辅也是微微一笑。
  “你们都坐,别傻站着,地方不够就坐地上,这次本来就是歇会儿然后进南京。”
  朱由校招手说道。
  围拢在身旁的几人对视一眼,陈策率先动作,一屁股坐在了朱由校脚下的生硬石板地上。
  他这一坐下,戚金也便坐在另一旁。
  这两位主帅都坐下了,没说的,余的勇卫营将领,如童仲揆、周敦吉、刘元斌、周遇吉等人,全都围着朱由校坐了一片。
  武将们嘻嘻哈哈的,你一拳我一锤,热闹不已。
  传令刚刚赶回来的黄得功忙撒欢下马,一屁股把刘元斌挤到另一边,笑骂他道:
  “你小子,也不知道给我留个地方!”
  刘元斌白了他一眼,用屁股使劲挤回去。
  相比于武将的“合家欢”,文官们互相对视,却是没有什么动作,对于他们来说,盘腿坐在地上,这实在太有辱斯文了。
  “你们哪……”
  朱由校笑着摇了摇头,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又问:“沿途各卫所的军备你们都看了,说说,怎么样。”
  “实话实说吗……”戚金显得有些犹豫。
  “废话,朕是那种喜欢听人拍马屁的?”朱由校又喝了一杯清水,放下茶杯的手力道稍稍显重,坚定地道:
  “这次下来,就是要改变局面,有什么说什么。”
  这么久了,戚金也了解这位皇帝的品行,便也摇摇头,咬牙道:“不好!”
  “怎么个不好法?”
  “太乱了!”
  戚金叹气:“各地卫所兵,说是军屯结合,可实际上早就不知战事,各卫所的军官大部分都是世袭,这次下来,臣发现他们抽取壮丁用来补充募兵不足的情况很常见。”
  “虽说陛下这次南下,能让情况稍稍改观,可这治标不治本,长期恶性循环下,一帮刚刚长到能拿动武器的幼丁和一群老弱残兵,又能有什么战斗力?”
第二百七十五章
以营兵制取代卫所制!
  随行的文官们,忽然感觉自己对眼前这个场面有些格格不入,有的人更是满头是汗,文雅的用衫袖在脸上轻轻擦拭。
  这时,一名司礼太监提着竹篮跑到正在热火朝天讨论的众人跟前,打开竹篮,却发现满满都是热乎的粽子。
  王朝辅拿出一个,先递给朱由校,笑道:
  “按端午节时令规格做出来的货色,特意让寺庙里出家人做的,很干净,也比平日街边卖的要好,陛下尝尝。”
  朱由校接到手上,剥了粽叶大嚼特嚼,又从篮子里取出两个,分别扔给戚金和陈策,说道:
  “很香很甜,分下去叫大家都尝尝。”
  众人手里分到粽子,就没朱由校吃的那样精致,都是大口塞到嘴里,戚金边吃边指手画脚地继续说道:
  “陛下,臣有些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得到朱由校首肯后,他将粽叶扔到小太监准备好的筐子里,然后正色道:
  “前些时日,经过济宁、武昌等地,这些都是重镇,卫所兵军备相对一些地方来说,稍堪可用,但弊端明显。”
  “首先,就是臣方才说的,卫所兵几乎都已多年未经操训,即便陛下这次南巡,也是治标不治本。”
  “各地兵册,多是万历四十八年上呈兵部,那时便已多方瞒报、虚夸人数,陛下南巡,各卫抽取壮丁弥补人数,可一圈下来,大多数地方人数还是和朝廷规定的人数相差甚多。”
  陈策吃完粽子,也点头沉声道:
  “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统兵士五千六百人,卫下设千户所,辖兵士一千一百二十。千户所下设百户所,有兵士一百一十二员。”
  “就拿开封宣武卫来说,陛下到开封时,宣武卫指挥使陈国威上报的人数是四千八百七十二人,可真正人数却只有三千六百人不到……”
  “这还是开封府重镇,其它地方的卫所,真实情况想必更加严重!”
  朱由校神色沉重下去,默默将粽子放到一边,道:
  “行了,休息的差不多了,传令下去,继续行军,到南京城郊外扎营,朕要看看,谁第一个来见驾!”
  众人闻言,赶紧放下手中活计,正色起身,拍拍屁股,回去统带各自的部下,重新列队。
  这三十里路上,朱由校想了很多。
  有明一朝至今,卫所制度的确已经名存实亡。
  到地方上一看,眼下的卫所,实际上的军事据点作用已经没有,卫所军队,几乎就代表着战斗力低下。
  眼下才天启初年,大部分的卫所,还存有相当一部分可转化为精锐的青壮官兵,这是个好事。
  可从现在一直到历史上崇祯年间这个时间段里,卫所军队的腐化、废弛速度,令人咋舌!
  根据后来发生的农民大暴乱来看,这些朝廷精锐的官军力量,一大部分都流入到流寇那边去了。
  为避免这段时间精锐军事力量的迅速流失,卫所制度的取消,在未来的天启三年内,势在必行!
  但问题来了,卫所是大明自建立起延续至今的基本军事制度,这样的军事制度如果想要取消,就必须要找到一个替代品。
  这个替代品是什么?
  营兵制!
  其实,卫所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军营,不是战时组织,卫所军士世居一地,且耕且守,战时由朝廷临时调兵遣将。
  朱元璋这样做,的确很适合明初刚刚建国时,大明强敌环伺,四处用兵的局面,可日至眼下,这种制度已经落后了。
  营兵制,是最接近现代军营的军事制度!
  卫所军屯的形式,直接导致兵将分离。
  其后果就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武将在军中丧失威信,所以才会发生某地兵变,游击将军前去安抚,反被乱兵吊起射死这种奇葩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