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风云1876(校对)第7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5/1106


“微臣明白了,一定按照陛下的指示去做。”
“哦,对了,你对日俄这两个国家在远东争霸你是怎么看的?”
“回陛下的话,微臣以为若是日俄两国发生大规模战争,胜负当在伯仲之间,主要看前方将领的指挥应对,差不多是六四开的比例,沙俄的赢面要大一些。”
“具体说说看。”
“陆军就不用说了,沙俄随时可以动员两三百万军队投入到远东战争,这一方面明显强于扶桑国。从海军实力而言,沙俄却面临严重危机,有可能被扶桑国海军各个击破。”何方上将对上述情况早已捻熟于胸,信口道来;
“沙俄海军的规模虽然庞大,主力舰实力不凡,可是由于地缘因素,被分割成互相无法支援的三大舰队。
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
在远东地区
沙俄驻扎在海参崴的太平洋舰队需要独立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扶桑国联合舰队,其赢面不超过一成。
扶桑国联合舰队全都是英国打造的新锐战舰,型号新,技术新,主炮口径统一,装备速射炮极多,海军官兵训练强度大,火炮设计能力优秀,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可怕的火力密度,这对沙俄太平洋舰队就是一场噩梦。
沙俄的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实力再强大,那也是鞭长莫及,这就决定了扶桑国立于不败之地,其本土与朝鲜半岛殖民地在海军舰队的保护下,安全无忧。
所以,在陆地争霸遭到挫败之后,扶桑国陆军部队可以退到海军舰炮射程范围之内,不至于遭受全军覆没的危机。
这是微臣的一点浅见,请陛下指正。”
“嗯,不错,很有道理。”李福寿点头表示嘉许。
在不偷看底牌的情况下,没人觉得扶桑国能够在战争中打败沙俄,英法等欧洲列强是这样看的,沙俄也是这样看的,甚至包括扶桑人自己信心也不足。
在首相范仲斋访问伦敦时期,伦敦方面私下探询大洋帝国与扶桑国联手的可能性,被首相范仲斋一口回绝了。
澳洲在远东地区不谋求特殊利益,尤其是东北三省,所以既不会参加欧美各国对神洲大陆的侵略,也不会掺合日俄争霸。
这是当前的既定方针,不会改变。
伦敦方面的动作显示了对扶桑国信心不足,至于为何怂恿扶桑冲在最前面,不管打得过打不过也要上,那就得看英国佬暗戳戳的小心思了。
打赢了固然好打,打输了也没什么。
反正死的是扶桑人,发展军备借的钱依然要还,没人能够在大英帝国面前赖账。
李福寿的目光在巨大的“青岛”号战列舰上掠过,心中充满了满满的自豪感。
这一型战列舰是本土设计,本土制造的强大战争巨兽,代表着当前澳洲舰艇建造的最高水准,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足堪自慰。
在此之前,社会上流传着一种声音;
认为海军主力战舰应该请英德法一流设计师主持设计,引进国外先进武器装备,动力装备,才能达到海军主力战舰的目标水准。
这其实是一种跪久了,腿软不自信的心理,盲目崇洋媚外,总认为华人做不好这种高端设计。
李福寿亲自拍板,最终确定由华人设计师担纲大任,设计出了这一型优秀的战列舰,性能位居世界顶尖行列。
实际上
当今世界工业领域根本就没有什么无法突破的技术难题,从机床到电机,从发动机到战舰,只要舍得投入都不成问题。
若原来的历史轨迹没有改变
扶桑国在日俄战争前夕,只能建造驱逐舰这种小型战舰,在战后的短短10余年时间,已经可以建造世界顶尖战列舰。
凭的是啥……扶桑人天生优秀吗?
腐朽落后的沙俄帝国覆灭之后,在这一废墟上重建起来的红色帝国,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飞机坦克,大炮战舰哪一样也不少,凭的是啥?
凭的就是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人家能做我也能做,而且能够做得更好的强烈信心。
事实证明
大洋帝国在舰艇建造设计领域已经出师了,毫不逊色于欧美先进国家。
李福寿此刻心情很好;
南部非洲打成了一锅粥,英布战争已经持续两年多,40万英国远征军被拖的精疲力竭,而莫桑比克经济发展却风景独好,各项经济指标就像窜天猴一样猛增,让人笑得合不拢嘴。
婆罗洲大化工项目取得阶段性成就,石油产量1901年第一季度突破600万桶,经过数年的重金投入,石化产业全面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成为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吕宋群岛“腾笼换鸟”政策执行得很顺利,在进入第4个年头之后,人口维持依然在635万人规模,但是华裔人口的比例已经占到67%,剩下的土著人口大部分将会在未来的10余年里自然消亡,解决了人口比例结构性的心腹大患。
李思源与李思翰两人帝国大学毕业之后,投入到在吕宋群岛的各自领地建设中,个人能力得到极大锻炼,表现相当出色,受到多次表彰。
香格里拉公爵李思元赴伦敦参加维多利亚女王陛下国葬,基本上与欧洲王室国王,王子,公主见了个遍,表现可圈可点,被欧洲报纸赞誉为;“受人欢迎的东方王子,就像一股清风吹进了欧洲王室。”
帝国陆军与皇室禁卫军整编完成,海军主力战舰陆续下水入役,战斗主力已经形成规模,守卫着帝国广袤疆土和蔚蓝海洋,安全形势一片大好。
再加上经济持续蓬勃发展,这让李福寿有些偷着乐的感觉。
当今世界上
只有大洋帝国和花旗国,能够远离欧亚大陆岛的纷纷扰扰,躲在一边尽享经济发展的好处。
第814章超强战力
当今世界形势的剧烈动荡,对花旗国和大洋帝国这两个以移民为主的新兴国家而言,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移民和经济领域。
进入20世纪
从欧洲前往美国的移民数量陡然增加,其中,尤其意大利底层民众为多,每年高达70~80万人,再加上爱尔兰,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北欧的移民人口,年均移民北美总数突破了175万人,创造历史新高。
这样的人口红利将会持续10多年,是北美大陆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其中,意大利移民是主力。
在欧洲列强中,意大利的发育比较滞后,直到1870年才实现国家统一和独立,此前意大利一直处于异族压迫和封建割据的局面。
以偏远的撒丁王国为主体统一意大利的过程,充满了历史偶然性,充满了各种妥协和退让,并非是武力强行统一意大利半岛。
这导致意大利王国中央权威弱,各地方势力自行其事,政局混乱,上层贵族热衷于争权夺利而忽视了民生发展。
发育迟缓的后果,就是意大利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农业和重工业特别落后,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搞不起来致使国内失业问题严重,赤贫人群激增。
征服埃塞俄比亚战争的失败,在令意大利王国沦为欧洲笑柄的时候,也彻底击溃了社会底层民众的最后一丝希望,他们选择移民北美或者索马里州,就是这种失望情绪的真实表现。
在西太平洋地区
大洋帝国因为北方庚子国难而受益,大量的自发移民逐渐占据移民的主流,这些移民大多有些身家,动辄男女老少举家迁移,主要安排在吕宋群岛上,以填补当地的人口缺失。
富裕起来的索马里州,在1900年吸引了6.3万欧洲移民,这其中意大利人占了大多数,相比上一年猛增两倍以上。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索马里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其所辖从吉布提向西南方向的厄立特利亚狭长地区,沿着红海岸边长约780余公里。
由于地处高原,气候宜人,红海湿热的暖风与埃塞俄比亚高原冷空气交汇,降雨量充足,适宜发展农牧业。
虎门,阿萨德,西安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欧亚洲际客货运输重要的中转城市和补给港口,闪耀在红海边和阿拉伯海边的明星城市,名声传扬海内外。
货轮往往停靠在这里加煤,加水,卸下目的地是中南部非洲和西亚的货物,装上本地粮食,海产品罐头和其他货物,继续剩下的行程。
从虎门沿着红海航道向西南方向前行800余公里,便抵达了著名的苏伊士运河,穿过苏伊士运河便是温暖的地中海,距离欧洲并不遥远。
一张前往虎门的船票只需要130银洋,价值约130德国马克,等同于6英镑10先令,比跨越大西洋的船票便宜多了,对贫穷的意大利底层民众很有吸引力,同样吸引了很多来自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白人移民。
对于这种情况
索马里州持公开欢迎态度,意大利虽然农业和重工业非常落后,但是传统的手工业极其发达,从米兰,都灵,热那亚到北方城市博洛尼亚,历来就是欧洲手工业的中心,能工巧匠众多。
从精美的中世纪盔甲,历史悠久的葡萄酿酒到玻璃,服装和皮革制造,意大利匠人都是欧洲一流水平,技艺精湛,传承久远。
意大利人的到来,极大的丰富了索马里州手工业门类,在这里如鱼得水,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
而德国人则是最好的农夫和优秀的士兵来源,对于索马里州这种独特经济结构社会而言,属于优质移民,当然非常欢迎。
国内外事事顺心,这让李福寿的情绪相当不错,不时的和左近大臣要员谈论几句,发出爽朗的大笑声。
“青龙”号战列舰入役仪式结束后,北仑码头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舞狮舞龙的队伍卖力的舞动起来,难以计数的人群挥舞着手中的国旗载歌载舞,汇集成欢乐的海洋。
“尊贵的陛下,恭请登舰校阅。”
“呵呵,好吧。”
李福寿站起身来,在一干大臣要员的簇拥下登上了“青龙”号战列舰,由主持该舰设计的资深舰船设计师林会堂爵士陪同讲解,对这艘钢铁巨兽进行专业解析。
站在宽阔的舰首甲板上,李福寿用手轻轻抚摸冰冷的巨大炮管,他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狂暴威力,一时间心潮澎湃想到了许多。
遥想当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5/11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