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1776

  这倒不是客套话,而是确有其事。徐阶可以用“礼贤下士”来形容,是最没有架子的阁老,亦是有名的老好人。
  徐阶微笑着接过这副画,但却没有急于展开,而是岔开话题道:“状元郎,却不知可关心当下的时政乎?”
  “翰林院有些闲暇时间,同僚相互间都有提及!”林晧然先是一愣,但旋即老实地回答。
  他们修检厅的史官,虽然都是芝麻官,但却有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整个大明哪里稍有风吹草动,他们那里便会知晓,而且还会拿出来争论一番。
  在回答之后,林晧然的脑海迅速地运转起来,脑海闪过最近发生的一个个时政。
  “京城都在传言,老夫指使吴时事、张翀上疏弹劾严阁老,此不知状元郎如何认为呢?”徐阶揪开了画卷的一角,微笑着问道。
  “谣言止于智者!”林晧然却是没有想到,徐阶会主动跟他聊这个话题。
  “状元郎觉得不是老夫主使?”徐阶微笑地望着他道。
  林晧然看着徐阶展开画的手停住,心里不由得一叹,缓缓摇头道:“我如何认为一点都不重要,一切的关键还在圣上,看圣上如何认为!”
  “圣上?”
  就在一墙之隔,张居正一直躲在那里倾听着这边的谈话。本以为是些没有营养的家常,但听到这话之后,眼睛瞬时放大,仿佛一道闪电掠过脑海。
第257章
主谋?
  花厅中,茶盏的热气袅袅而起,空气弥漫着一股茶香。
  “上奏本的是阁老的两个门生,阁老的一个同乡亦参与了此事,所以这次圣上怕真以为阁老跟严阁老不和啊!”林晧然吹着新添的茶水,一本正经地说道。
  “我跟严阁老不和,这事早已经有了定论!”徐阶的目光落在林晧然身上,仿佛是想将这人看穿一般。
  林晧然啐了一口浓茶,迎着他的目光微笑道:“确实早有定论!但那是我们这些俗人的定论,而圣上怕一直都没定论呢!”
  世上有很多奇妙的事,有些皇上喜欢一团和气的臣子,有些皇上却喜欢玩平衡之术,让下面的大臣间斗得死去活来。
  嘉靖似乎有此恶趣味,所以原吏部尚书李默一度被他捧上天,甚至有将严嵩取而代之的架势。
  正是如此,徐阶很有可能是这次事件的主谋。但却不是外界认为的那般,让吴时来等人上书要扳倒严嵩,而仅仅是向圣上证明他跟严嵩决裂的决心,证明“他跟严嵩不和”。
  这种事在以往,无疑是一件要挨板子的事,次辅跟主辅不和,还如何处理朝政?只是李默死了,这种“不和”反倒会成为一件大好事,从而可能获得李默一般的恩宠。
  当然,这一切都是林晧然的猜测,而且只是巧妙地引导了一个方向,并没有将猜测当面说出来。
  徐阶眯眼望着林晧然,脸色显得凝重,正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隔壁传来座椅翻倒的声响,让他心里不由得一叹。
  很显然,他的那个得意门生亦是认同了这个解释,认为他是整个事件的幕后主使。
  在深吸一口气后,徐徐将画卷打开,画的景致一般,但“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的诗句,又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且不论这诗的意境,读起来如何朗朗上口,单是巧妙地嵌入九个“一”,这诗必然会流传于后世中,成为一代佳作。
  “进宫献画的事,老夫答应了!”徐阶踌躇片刻,最终望着林晧然应承道。
  他其实很想让林晧然承下这个情份,甚至归于他的麾下,只是在看到此画的时候,却发现林晧然根本不缺转呈画之人。
  不说老奸巨滑的严嵩,单是李本和张治二人,怕亦是用些画去讨好圣上。如今没有招揽的机会,倒不如建立这个好感,为着将来的招揽打下基础。
  “谢阁老,那我就不叨扰了!”林晧然压抑着心里的狂喜,起身拱手感谢道。
  只是在林晧然将要离去的时候,徐阶突然开口道:“最近都在传李学士要调离翰林院,状元郎可有意往上挪一步?”
  “我资历尚浅,怎敢有此妄念!不过……若同品阶有更好的去处,还请徐阁老提携!”林晧然先是坚定地摇头,然后微笑地拱手道。
  徐阶看着林晧然跟随着管家消失在走廊的尽头,却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先前觉得状元郎过于年轻,怕是短期难成大器,如今才发觉这个想法是多么的可笑。
  在林晧然离开后,张居正说是走了过来,疑惑地对徐阶问道:“老师,他过来真的只是请你帮忙赠画给圣上?”
  “哪可能这么简单,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徐阶苦涩地摇了摇头,扭头望着张居正的脸上充满疑惑,叹着气道:“其实方才想跟你说的,司直郎的位置出现空缺,不过这位状元郎是志在必得啊!”
  司直郎,亦是次六品的官衔。只是跟着负责修史的翰林修撰不同,司直郎的工作地点在内阁,服务的对象是阁老。
  虽然品阶没有变,但无疑离权力中心更近。特别林晧然作为官场新人,以其在翰林院埋头修史,还不如进入内阁进行磨练。
  正是如此,林晧然今晚献画是假,刷存在感是真。恐怕他不止拜访徐府,回头还会到其他三位阁老那里走上一遭。
  “这些日子,我看他在修检厅一直都是规规矩矩的,还以为他是打定心思在翰林院熬日子了。但现在看来,我是真看走眼了!”张居正望着那片夜幕,亦是感慨地说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徐阶吟了一句诗,望着漆黑的夜空感慨道:“只是没有想到,夏刚阳那种刚正的人,竟然教出这么有城府的学生来!”
  徐府的门前,两盏灯笼高高地亮着。
  林晧然跟着管家拱手作别,待到那门关上的时候,他转身沐浴着一股清凉的晚风,忍不住兴奋地挥舞了一下拳头。
  今晚他拜访徐阶,目的正是那个司直郎的位置。在冯保从宫里传来消息后,他经过仔细的权衡,便将主意打在这个职位上。
  虽然在翰林院的日子会更悠闲,但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大明朝,显然是光看史料是不够的。如今有接触大明政务的机会摆在面前,他又如何能错过呢?
  特别进入内阁后,那他离权力中心会更近,能够拓宽他的视野。而且对于接下来的升迁,恐怕亦会容易很多,不需要在翰林院傻傻地熬资历。
  正当他得意之时,突然一声咳嗽传来,抬头望去,整个人当即僵住了。却见身穿便服的吴山站有台阶下,似乎是想来拜访徐阶这个邻居。
  吴山的脸确实很不好看,那双眼睛仿佛射出两道利剑一般。他的门生跑到政敌家串门亦就罢了,偏偏出来时还如此兴奋,这分明就是一张逆徒的嘴脸。
  林晧然看着吴山那张阴沉的脸,很想跟他解释一下。只是突然发现,一切却又无从说起,而且他心底确实存在着跟徐阶混的心思。
  让他更心碎的是,吴山冷哼一声,便转身往着他家里而去。
  林晧然看着吴山离开的身影,知道这次是彻底得罪这位老师了。不仅得不到这位老师的政治资源,而且会遭到他的刻意打压。
  一念到此,他心里不由一叹,看来只能做一个受人唾弃的逆徒,彻底倒向徐阶这棵参天大树了。
第258章
风雨欲来
  次日清晨,阳光明媚。
  林晧然跟往常一般,按时出现在翰林院的门口。先是遥遥地望一眼紫禁城,然后便扎进了这座占地颇大的署衙中,继续着他的翰林生涯。
  跟着门房林三打过招呼,径直到了里面。通过三门的时候,看着翰林侍讲高拱顶着一双熊猫眼趟走出来,便朝这位上官见了礼。
  二人实质没有什么上下级关系,毕竟修检厅跟讲读厅是两个部门,而两个部门又没有人事权和财权方面的制约。
  只是大明官场却极看重这些礼数,像林晧然在修检厅只是一个新人,但哪怕是再老资格的修编,对他亦得恭恭敬敬的。
  高拱对林晧然这个年轻的翰林修撰似乎亦是有好感,当即进行回礼,还主动聊了几句,然后便匆匆去吃早餐去了。
  待林晧然走进修检厅,该当吏捧着籍册走过来笑道:“修撰老爷,今天你又是第一个到的!”
  林晧然在画卯的时候,亦是望了一眼那边的史官公座,当真是空无一人。不过身后那些吏员的公座,已经坐了大半的人。
  官与吏,身处于两个阶层。跟后世不同的是,大明的吏永远是吏,断然不可能变成官身,这时代倡导的是天命所归,要想改变命运只有科举一途。
  林晧然要了一壶参茶后,便在纸上写下“大明宝钞”。
  孙吉祥看到那四个字,便领命而去,很快就抱来了一捆关于大明宝钞的资料,每本资料都仿佛经过精挑细选的一般。
  随着这些时日的接触,林晧然越来越肯定,这位秀才出身的属吏,其水平和见识都极高,甚至已经在他这个上官之上。
  林晧然又多打量了孙吉祥一眼,发现这个小老头长相没有出奇之处,仿佛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书吏。不过他亦不会去探究什么,喝过一口参茶后,便开始翻阅这些书籍。
  在洪武八年,大明宣布停止金银交易,推出大明的官方货币——大明宝钞。
  这本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但在贪婪统治者面前,不过是敛财的工具罢了。到洪熙元年的时候,大明宝钞在市面上几乎已经不能使用。
  正是如此,大明宝钞渐渐被金银所取代。除了衍生实物纳税这种落后模式外,进而提高了海外金银的地位,亦是催化了海商跟海禁政策的矛盾。
  林晧然在意识到海外金银地位提升对大明带来极大的弊端后,便想研究这个官方货币是如何由盛而衰,有没有再次焕发生机的可能性。
  只是看到朱棣滥发大明宝钞的数据,他便是知道。若没有权力制约这滥发货币的欲望,哪怕成功建立新的官方纸钞,一样会给统治者玩崩。
  所以,大明朝还是得走清朝时期的银号模式,由各大票号自行印发纸币来满足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海外金银的地位。
  在他品着香茗看着书的时候,其他史官陆续走了进来,开始一天的工作。
  翰林院本就是一个清闲的机构,而他们负责修史的这帮人更是自由自在。
  其实历史就那么长,要修整的东西早就已经完成。现在哪怕是要重修,亦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抄抄写写、对一些东西进行微调罢了。
  时间在书海中流逝,修检厅的众人都是各忙各的,大家互不影响,朝着不同的方向努力。有人在老实地修史,有人在绞尽脑汁写青词,亦有人无所事事。
  待到中午时,徐渭又叫上他一起吃饭,一起前往的还有诸大绶和毛惇元。
  吴时来、张翀被发配荒野戍边的消息传来,所以他们四人到达饭厅的时候,邻居的几位桌子都在谈论着这一件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1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