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校对)第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182

第九十三章
议和
  谭延闿作为可以接触头等机密的军机章京,日本人改口的原因在他眼中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李鸿章成功的购得了四艘战舰,代价便是近一百万英镑折合银两六百八十万两,将会在二十天之内悬挂厄瓜多尔国旗到达中国上海。
  在三月牙山海战爆发后,驻英国公使薛福成和六月接替其工作的龚照瑗先后展开攻关,薛福成搞定了阿姆斯特朗船厂所建造的一艘捕雷艇。薛福成在任时得知英国正在为日本加紧建造两艘东亚海面上前所未有的战舰,便立刻致电李鸿章,认为若是想要和日本平衡海上实力必须也要购进新舰,并且设法阻止这两艘战舰回到日本。
  曾在当年中国订购蚊炮船中尝到甜头的赫德、金登干以及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总设计师伦道尔爵士早已嗅到了中日战争的硝烟,已经先于清廷行动起来了。伦道尔通过金登干率先向赫德抛来了“绣球”,称“中国应当增强海军,以与日本保持实力上的均衡”,“他的阿姆斯特朗厂愿以正在为别处定造的快速巡洋舰优先供应中国,其中快速巡洋舰10个月交货,小型捕雷驱逐舰,5个星期就能交货。”
  薛福成的工作和他们不谋而合,很快便以五万两千镑的价格定下了那艘捕雷驱逐舰,这便是“飞霆”,不过可惜的是英国因为中日两国战争的原因,扣下了这艘战舰,这个时候薛福成才弄清楚日本人的那两艘战舰距离建造好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开战。幸运的是不光中国的“飞霆”被英国所扣押,日本订购的“龙田”驱逐舰也被英国扣押,这一次在英国的购舰行动,中日两国都吃了闭门羹,算是一次平手。
  即便日本人在英国的这两艘战舰赶不上开战,那日本同样也可以像中国这样从别的国家购进现成的战舰立刻形成战斗力。李鸿章在赫德、金登干的说服下,指示薛福成开始在别的国家展开购舰活动,并且尽量绕开那些欧美列强,免得再次发生“飞霆”舰事件。
  六月薛福成与龚照瑗交接完工作后回国,中国在海外谋求购买战舰的任务由龚照瑗接手,不过实际工作却掌握在两批外国人手中——赫德和金登干外加伦道尔是一路;李鸿章委托怡和洋行的老板克锡兄弟又是一路。这两路人马先去接洽,然后报之李鸿章之后,再由李鸿章电告龚照瑗前往进行具体洽谈,可以说这次李鸿章四处寻找购舰活动完全是由这两路人马所左右。
  自从翁同龢上书请求慈禧太后停止大办万寿庆典后,李鸿章的目的已经达到,慈禧太后绕过户部和皇帝直接给北洋拨款三百万两和制钱一万串,而户部继初战向汇丰贷款一千万两银子之后,包括现在的一千万两的两次贷款总共贷款三千万两,中间一部分大约有四百万两进了内务府。对于这四百万两李鸿章是不会说什么的,但是既然翁同龢能够用四百万两讨好内务府,他也就没有必要为翁同龢省钱,一个月内十道奏折,尤其是大东沟海战后被褫去黄马褂,李鸿章就更加不客气了,每天一道奏折申请拨款添置新舰,再加上恭王进入军机处,总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在这个问题上推波助澜,最终搓合成这笔价值近七百万两的战舰交易合同。
  对于这笔合同,翁同龢自然是极不情愿的,可是走到今天这一步,尤其是恭王复出后和李鸿章走得非常近,两人先前就联手想要让他进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没有得手后便在购买战舰上又达成了一致。最让翁同龢想不明白的便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广总督谭钟麟居然联名上书极力搓合这笔交易,谭钟麟也就罢了,他们两人早就撕破脸皮,但是张之洞倒向李鸿章就让他看不明白了,李鸿章凭什么让一直与他不和的张之洞帮他说话?!
  不管怎么样,当从智利购进的卜拉德、白朗古、额拉粗力士和平度四艘战舰正在前往中国上海的途中的时候,日本派出了以陆奥宗光为首的和谈代表团抵达上海,与李鸿章为首的中国谈判团在英国、俄国、美国三国驻华公使的调解下展开和平谈判。
  光绪二十年农历十月初二,在距离十月初十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仅八天的时间,中日两国正式在上海展开和平谈判,同一天按照国际惯例,中日两国都停止了对对方进行的所有军事行动,这一天甲午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也使得老佛爷的寿辰免受炮火的干扰,慈禧太后对此非常满意。
  不可否认,日本肯坐下来和谈一方面是因为在朝鲜战局上的进展不顺利,清廷在海外购买战舰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日本也不是没有想过破坏清廷的战舰交易,并且做出了努力——驻英公使青木周藏展开积极斡旋,并且和中国竞争购买战舰,在财大气粗的李鸿章面前照样抢到了额士默拉达、康德尔和林则三艘战舰。这三艘战舰交易额达到了日本目前所能够承受的极限——三十五万英镑折合白银二百四十万两,不过日本人这三艘战舰明显和李鸿章的四艘战舰有着巨大的差距,但这已经是日本人白银加破坏联合产生的最佳效果了。
  陆奥宗光等人心中非常清楚,一旦这些战舰在数十天抵达上海正式加入到北洋水师序列,那么已经垂死的北洋水师将会立刻复活,当然形成真正的战斗力还有待考量,不可否认的是即便其实力打个对折照样比现在同样损失惨重的日本联合舰队要强悍的多——这些战舰都属于新锐战舰,高航速、高射速,大口径速射炮装备极多,尤其是白朗古战舰,其航速已经达到了骇人的23节。
  一旦这些战舰被中国人所接手,而战争没有结束的话,北洋水师完全可以和幸存战舰集结成新舰队,杀向日本本岛,这样一来以前所有到手的战果都会成为煮熟的鸭子飞掉。唯一让日本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急于结束战争,尽管李鸿章有过这等心思,谭延闿也出言建议过,不过这一切加起来却还不如老佛爷过寿重要。
  谭延闿在这个问题上和谭钟麟谈论过,谭氏父子两人在激烈的讨论过后,都非常明智的选择了后退,当然该说的话还是要说,这也就是谭延闿分别向恭王奕訢和李鸿章建言攻击日本的由来。李鸿章虽然有意于此,希望能够凭此挽回自己的政治前途,但是他和恭王奕訢一样从心底都服从了宿命的安排,同时也是有一个人马上就要成为他们的榜样——慈禧太后是绝对不愿意自己的寿辰在战火中渡过的,为此她还专门发给李鸿章密电,要求李鸿章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和谈,为此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谭延闿此时没有像上次一样为了起复刘铭传而苦求谭钟麟,一方面他对这个时代的中国早已经死心了,另外也是出于李鸿章的北洋不能再死灰复燃,北洋属于李鸿章的时代必须过去了——若是李鸿章真的组建新的北洋水师舰队进攻日本,即便真的得罪了慈禧太后,但是在政治上将会获得无上的荣光,以此为根本三年两载他的直隶总督位子是绝对无法动摇的。
  李鸿章和恭王奕訢也不是铁板一块,也许是出于保护自己的缘故,恭王奕訢在出任军机领班之后,只与李鸿章进行过一次会面,而且谭延闿也注意到恭王奕訢似乎刻意的保持他和李鸿章之间的距离。这一手也不知道是做给慈禧看得,还是真的如此,反正这种游戏也算是继承曾国藩的老套路,就算李鸿章和奕訢拾起来玩苦肉计也不算稀奇。
  日本的停战条件究竟如何?这不仅是中国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西方列强至为关心的问题。各国“皆在飞耳张目,百方探索,甚至间或发出揣摩臆测之说”。清政府的代表李鸿章更是想急于知道日本的条件,伊藤博文与陆奥宗光经过洋细讨论和周密策划,早就拟好了媾和条件的条款,但在是否公布条款的问题上,二人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陆奥主张:“公开发表或暗示对中国的要求条件,以便使欧美各国预先予以默认,防止日后发生误解。”伊藤却认为:“一旦把中日媾和条件向外发表,则难免遭受外国的一些干涉,这一点必须认识;同时,我国先向各强国公开发表对中国要求的条件,本为取其默认,但却反有诱发他们事先干涉的机会。”
  日本大本营和议院原本更加倾向于伊藤博文的意见,不过就是日本方面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在朝鲜陆战上遇到这么大的阻力,原本两个月后就要展开的第二陆上作战计划也不得不终止,更因为李鸿章的大手笔军舰采购成功而被迫同意休战展开谈判。这样一来无论是伊藤博文还是陆奥宗光原先设想的基础,到现在都已经并不存在了。
  当初叶志超贪生怕死,使得日军在朝鲜战场上如同势如破竹,王文昭等人赴日谈判未果,就是因为日本想要最大限度的摄取战果——他们押上的是一国的国运,在陆奥宗光和伊藤博文等人看来,就是从清朝身上割下再大的利益都是理所当然的。可惜日本的算盘在开始的顺利之后变得异常艰难起来,尤其是北洋水师在数十天之后有可以进攻日本本土的能力的时候,陆奥宗光和伊藤博文果断的放下先前的争执,统一口径联手压下了议院的反对声音,立刻选派人选制订谈判计划。
  李鸿章和陆奥宗光心中都明白对方手中握的是什么底牌,相对而言此种情况对日本是极为不利的,偏偏两人之中李鸿章的压力最大,最急于完成谈判——慈禧太后最急于完成谈判,当然想要在几天之内完成谈判显然是不可能的。
  李鸿章和陆奥宗光在上海的交锋,谭延闿是不会注意到了,恭王奕訢已经准其休长假,在明年会试之前可以不用回来,当然前提必须是恭王奕訢还在总领军机,不过恭王复出后也不会这么快便下台。谭延闿最后接到的一个消息便是——日本陆奥宗光提出朝鲜独立,中国必须撤出所有部署在朝鲜的兵力;赔款六千万两白银……没有谭延闿印相中割让中国台湾领土的条款,赔款数额当然可以讨论,最后未必是六千万两,所以最终赔款数额也绝对不会达到历史上的两亿两之多。
  不过即便如此,在谭延闿的眼中,李鸿章很难将赔款的价码打压到四千万两以下,除非他肯撕破脸皮继续打下去。这一场战争应该说中日两国都是输家,中国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输家,而日本亦不好过——日本明治维新的标志成果日本联合舰队几乎精英丧尽,而且战争开始后发行了巨额债券,并且也向英国等列强借债,不过就是没有中国这么多罢了。
  由于战争结束的时间要比日本大本营计划的早上了许多,战争经费并没有达到一个不可以承受的地步,日本的目标争取在五千万两达成协议,这样一来所有的损失都可以得到弥补,并且还有些赚头。应该说在赔款上日本并没有有太过分的要求,这也是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等人讨论过后定下来的基本政策——他们不希望过分的激怒李鸿章,一旦那四艘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战舰到达中国,联系到离谱的战争代价,也许李鸿章会破釜沉舟再次和日本开战也说不定,所以稳住李鸿章便是稳住日本目前所获得的所有利益。
  十月十四,谭延闿奉父命携妻南下,途中路过上海恰逢李鸿章病重前往拜访,而中日会谈则由李经方全权代理——慈禧太后已经有意让谭钟麟接替李鸿章成为新的直隶总督,谭延闿此次南下便是代其父交代好两广事务。按照体例,直隶总督必然要兼任北洋大臣,也就是说属于李鸿章时代的北洋已经过去,下面迎来的便是谭钟麟的北洋时代,作为实际主持谭钟麟工作的谭延闿来说,他将会获得一个更加强悍的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
  李鸿章虽然在病中,依旧接见了谭延闿,两人密谈近两个小时后,才结束见面。不过在随后的中日谈判当中,李经方在老道的陆奥宗光面前表现的极为强硬——朝鲜可以独立,中国将会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不过因为战争完全是由日本联合舰队在牙山伏击北洋水师所挑起,中国付出的战争赔款必须控制在三千万两以下。
  三千万两是绝对不能满足日本的胃口的,这比日本在这次战争中付出的还略低一些,陆奥宗光表示绝不接受,并且还极力游说英、俄、美三国公使。因为这次日本率先挑起战争,并且在作战中并不是非常出彩,甚至到了后期还有种岌岌可危的形势,所以英国政府已经终止了与驻英国公使青木周藏关于英日关税的谈判,而且英国也不希望日本过于强势,驻华英国公使欧格纳更加倾向于平衡政策。
  至于俄国因为日本发动战争原打算可以得到朝鲜的出海口的,结果中国败的太快,居然将朝鲜给弄丢了,为此俄国人还要想办法从头开始在日本的嘴里将朝鲜再掏出来。对此,陆奥宗光非常明确的拒绝了俄国关于在朝鲜谋求出海口的要求,俄国由此转而支持李经方关于战争赔款的提议。
  说起来弱国无外交,作为这次战争的两个主角中国和日本根本没有办法来主导这次和谈的进程,日本的野心和中国即将到来的现实威胁,再加上陆奥宗光最不愿意看到的第三国干涉,使得日本有些举步维艰。无奈之下陆奥宗光在战争赔款问题上采取了一定的让步,开始降低赔款数额,经过与伊藤博文的紧密联系商谈后,决定以四千万两白银为底线,争取五千万两的赔款,这样可以保证日本发动这次战争在短期内不会因为财政赤字而陷入困境。有了四千万两便可以弥补所有的战争开支和损失,并且还有近一千万两的盈余,而在这次战争中所获得的最大好处便是收获了朝鲜,这样一来这个结果还是可以被日本所接受的。
第九十四章
恶魔
  谭延闿明白中日两国在上海的谈判毫无疑问将会受到西方列强的干扰,但就中日两国的意愿来说,这次谈判不会拖得太长,这也就是说李鸿章的直隶总督加北洋大臣的日子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谭延闿在广州必须在这段日子中主持谭钟麟所遗留下来的权力,并且准备做好交接工作,最重要的还是处理谭氏家族在广州的产业——抵羊纺织厂。
  李鸿章在上海的织布官局被焚毁后,盛宣怀接手重建成为华盛纺织总厂,已经在一个月前便投产运营了,不过与抵羊纺织厂相比,华盛的规模和产品的丰富程度远不如抵羊。现在的抵羊纺织厂已经从高端布匹生产一路蔓延,纺纱、缫丝、制呢……甚至还生产拉链专供出口,只要和纺织有关系的产业链,抵羊纺织厂都在经营,抵羊的股东们甚至还想着向棉花的种植等方面深入渗透,以便将整个产业链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抵羊纺织厂的出现已经成为耀眼的国货明星,两广的相关市场几乎完全处于它的占领之下,江南各省纺织品的供应亦占有相当份额,再加上成功收购了湖北纺织官局,可以预见用不了多长时间,抵羊也会对长江中下游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抵羊现在已经基本停止了扩张的脚步,只是加强自己的实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就质量而言已经和国外进口的纺织品不相上下,双方在高端纺织品上的竞争已经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随着扩张脚步的放缓,抵羊纺织厂每个月都可以产生近三十万两的利润,这让当初投资的广东富商和谭氏家族都受益匪浅。
  虽然谭延闿在抵羊纺织厂中占据了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但一直以来他却很少关心抵羊纺织厂的事务,一般事务都是由陈飞、沈静向方榕卿来请示,只有遇到官面上的事情方榕卿衡量过后才会找到谭延闿这里来做最后决断。
  “不能不说有个会算账的老婆就是好啊!”谭延闿看着蜷缩在自己怀中熟睡的方榕卿,嘴角微微一笑,想到前生之时和朋友开玩笑,说娶老婆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娶了个会计回家,那样自己会被管得死死的。
  先前所见到方榕卿的第一天,她的理财能力就已经给谭延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难想象一个受到传统教育的女子居然在理财这方面比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男人都要强得多,眼光也挺深远的。谭延闿将自己的一部分产业交给方榕卿来打理,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方榕卿通过投资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华盛纺织总厂等项目,居然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原本资产实现翻番是一点都没有问题。休要小看这翻一番——谭延闿结婚时所收到的贺礼总价值可以达到百万两之多,翻上一番就等于半个汉阳钢铁厂回来了,他毫不怀疑如果将方榕卿放到后世的话,一定是一个叱咤金融市场的白领丽人。
  也许是出于前生后世自己的成就,谭延闿对于“女强人”并不感冒,相反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性格独立的女人来当伴侣。毕竟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一个贤内助可以帮上自己的大忙,自己注定要成为一个政治人物,谭延闿不指望方榕卿能够成为晚清版的宋美龄,但现在方榕卿所为他做的这些事已经超出他的想象之外了。
  不过无论是方榕卿的理财能力和交际能力,这都不能够打动谭延闿,有过前世记忆他对于现在这个时代的出色女子并不看重,方榕卿最让他看重的便是那种古典糅合解放萌芽的美感。这个小女孩给他的感觉非常有意思,她受过良好的传统家庭教育,但是又受到谭延闿的影响主动的接受现代西方教育,每天谭延闿闲暇之余最有意思的便是和方榕卿一人一杯茶闲话聊天。也许是正处在这个中国大变革时期,方榕卿的问题对于谭延闿来说看起来很幼稚,但细细思量之下却又很值得深思,如果这些要是出现在受过教育又很开明的男人身上还倒没什么,可是方榕卿能够说出来这就很难得了。
  谭延闿没有想到,当他回到广州进入两广总督府的时候,所接见的并不是陈飞、沈静等自己的核心幕僚,而是在此等候了两天的世界禁烟联盟执行秘书约瑟夫·亚历山大,陪同他的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美国驻天津副领事托尼。
  这两个人都是先去上海拜访过李鸿章后,才坐船来广州见谭延闿,因为谭延闿为了照顾方榕卿,并没有急着赶路,在先走一步的情况下,这两个外国人居然还能够先他两天到达广州。经过简单的寒暄之后,谭延闿才知道这个美国驻天津副领事托尼居然还是李鸿章小儿子李经述的英语老师,而李鸿章对于国外的事情非常上心,托尼领事给李经述上课的时候,李鸿章尽可能的抽出时间一同听课,所以双方关系非常融洽。
  这一次约瑟夫来华首先通过托尼的引荐见到了正在病中的李鸿章,不过李鸿章在与其交谈过后,强烈推荐约瑟夫能够去见见谭延闿——谭延闿所研制出来的戒毒丸经过数万人的服用之后,有力的证明了戒毒丸对于戒除鸦片毒瘾的有效性,如果在中国谈论鸦片问题,那是绝对不可以不谈谭延闿的。
  “谭先生,我和托尼领事是在上海拜访过贵国李总督后,经过他的推荐来拜访你的。请恕我冒昧,来之前李总督极力推崇你,我还以为你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年轻官吏,今天见到你之后却没有想到你这么年轻……哦,你的妻子非常美丽,是我见到的最美丽的中国女人……”这个快五十岁的英国老头微微笑着说到。
  谭延闿看看旁边微微有些脸红方榕卿,这次会谈的翻译是由托尼来当的,托尼将约瑟夫的话用中文说出来后,还添上了一句:“我本人是非常赞同约瑟夫先生的话的,尤其是你的夫人不仅是他所见过的最美丽的中国女人,我在中国已经快十二年了,同样认为你的夫人是最美丽的……”
  “谢谢两位先生的夸奖,按照中国的礼仪我是不能将自己的妻子带出来会见客人的,不过两位远道而来,并不会因为我带着妻子会见你们而不快吧?我的太太正在学习英语,但是还远未达到熟练使用如同母语一般,请见谅……”谭延闿微笑着用熟练的英语回答道,接着用中文说到:“谢谢你们的夸奖,相信我的妻子现在心中一定很高兴,不过你们也看到了,我的夫人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女性,你们这样夸奖她她会很不好意思的!”
  约瑟夫和托尼听后相互看了一眼,相互笑了笑,他们没有想到面前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居然这么有意思。约瑟夫说道:“谭先生,这次我来拜访中国要逗留三个月的时间,先前已经在北京和上海会见过很多中国官员,在他们之中只有贵国的张萌恒、李总督和你说话最为风趣,恕我直言,贵国的官员都很僵化。说到官员,李总督最近被中国政府褫去他引以为豪的黄马褂,不知道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谭延闿的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看着这个英国佬心中琢磨着这个老家伙真是来者不善啊,这么尖锐的问题可不太好回答,不过他也算是在官场中混迹过的人了,当然中国官场上这套东西用来糊弄这个英国佬显然是不够的,他整理了一下语言用英语缓缓地说到:“按照中国的官吏制度,我们中国官员称呼李总督为李中堂,可以说他现在是我们中国的外交部部长、临时国防部长,同时更是中国实际上的宰相——这相当于西洋强国的总理职务,而不仅仅是直隶总督一个地方官员……作为一个中国官员,我的职位比中堂大人要低得多,是没有资格来评论褫去黄马褂这件事情的,不过做错了事情就必须为此而负责,中堂大人是此次中日战争的负责人,所以他必须为此负责……”
  谭延闿玩了一手太极拳后停了一下继续说道:“当然担起这样的责任,也许要冒着失去我国皇室信任的风险,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不过就我个人而言,这种处罚对于李中堂而言显然是不公正的、处理的过于轻率!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位大臣能够像李中堂这样了解这个世界,并且以极大的兴趣来与外面的世界主动接触——约瑟夫先生,想必你应该了解我的祖国对于外面的世界了解的非常少,就您会见的我国官员基本上都是负责外交的官员,而张萌恒大人曾经是中国驻美国大使,剩余的其他官员又有多少去接触过外面的世界?又有多少会使用英文?在中国所有的机敏能管的官员中,你不可能找到第二个李中堂,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李中堂从官数十年来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时间证明他是我国皇室可以信赖的重臣,并不会因为失去黄马褂而对中堂大人本人造成什么声誉上的影响……”
  听了谭延闿的回复之后,约瑟夫好像是若有所思,而他旁边的托尼领事则是会心一笑:“我和李中堂认识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十年,正如谭先生所说的那样,李中堂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对于外界的好奇心就像一个十多岁的少年一般,非常可惜因为年龄缘故他无法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否则约瑟夫先生我敢保证你一定会在上海看到李中堂使用英语和你交谈……”
  “呵呵,战争是一场悲剧,不过好在中日双方已经终止了战争现在正在上海进行和谈,相信这场可悲的冲突会很快过去……谭先生,非常冒昧的问一个问题:你对于鸦片贸易有何看法?!”约瑟夫说道。
  谭延闿听后立刻站起身来向约瑟夫走近了一步非常严肃地说道:“约瑟夫先生,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坚决反对鸦片贸易的,相信李中堂和我国的政府同样也是强烈反对鸦片贸易的!我相信您一定非常清楚,这种罪恶的交易正是贵国通过战争强加给我国政府,根据条约我国有义务允许印度鸦片进入我的祖国,若是东印度公司决心继续进行鸦片贸易,印度人就不可能停止种植罂粟和生产鸦片……相信您和托尼领事也知道是我发明了戒毒丸用于戒除鸦片毒瘾,若不是因为那该死的、罪恶的条约,我国还用得着花费巨额资金来生产戒毒丸并且帮助鸦片毒瘾的人来戒除鸦片么?!你们应该明白,如果你们的政府停止毒害我国的人民,我们就会立即禁止他们获得鸦片!”
  谭延闿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非常坚决没有半丝缓和的余地,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坚决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态度,这让对面的约瑟夫感到非常的尴尬。他用手绢擦擦额头上的汗尴尬地说道:“我国议会已经通过投票,将指定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华调查鸦片是否真的像有些人指控的那样有害……”
  “荒谬绝伦,这是我听到的本世纪最大的笑话、最无耻的谎言!”谭延闿一反常态显得非常无礼的打断了约瑟夫的话说道:“我想不仅是身为国际禁烟联盟执行秘书的你和身为美国驻华副领事的托尼先生,天下只要稍微具有一点常识的人都明白这么一个浅显的道理——鸦片绝对是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害的,而鸦片贸易毫无疑问的是这个世界上最肮脏、无耻的交易!据我所知不仅是贵国政府,美国、法国、德国、俄国等当今世界上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政府制订的法律中都是明文规定鸦片贸易在本国是毫无疑问的违法贸易,吸食鸦片甚至会触犯法律!托尼先生,您说我说得对么?!”
  托尼领事点点头说道:“我们美利坚合众国是坚决反对鸦片贸易的……”
  谭延闿听后笑了笑说道:“尽管有这样罪恶的条约来限制我们禁绝鸦片,不过包括我个人在内,我们都在想办法通过其他办法来帮助人们戒除鸦片毒瘾。两位先生,我应该将另外一个好消息和你们分享:不久前我通过从鸦片中用化学方法得到了一种物质,它对于戒除鸦片毒瘾有着更好的疗效,效果将会是戒毒丸的五到十倍!就在半个月前,我的下属已经在西方各国注册了专利,并且还和德国的贝尔药物化学公司合作生产新一代的戒毒药品,专门来对付鸦片和吗啡带给人们的毒瘾……为此我将会以个人财力最大限度的购进鸦片,除了作为新药物的生产原料之外,也同时尽可能的减少鸦片流入中国的数量……”
  “哦?那可是上帝降下的福祉!”约瑟夫笑着说道。
  “相信你们对此会非常惊喜的,不过那要等到至少二十年以后……”谭延闿心中冷冷地笑道。来到个时代后,除了戒毒丸之外,他还没有开展自己的老本行,而这一次他从制作戒毒丸的菩萨一下子转变成制造海洛因的恶魔——当然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人知道海洛因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这个名为“戒除鸦片和吗啡毒瘾”的药物,完全是包装完美的另外一个恶魔,比鸦片和吗啡更加可怕。
  “禁绝鸦片是所有人应尽的义务,尽管英国政府做出了令闻扼腕的决定,不过这终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我非常希望英国政府能够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对于国际禁烟联盟,我本人是非常尊敬的,它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今后的禁止鸦片贸易中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希望我们以后能够展开更多的合作……这里没有美酒,不过我建议以茶代酒以此来预祝我们今后合作愉快,共同为禁绝鸦片而付出努力!”谭延闿举起桌上的茶杯笑着说道。
  约瑟夫和托尼对这种庆祝方式感到非常新奇,也高兴的举起茶杯相互捧杯……约瑟夫没有想到,他和他的继任者们在随后的数十年里最大的对手便是眼前这个笑眯眯的少年,德国贝尔医药公司和中国的健民制药成为世界上生产海洛因最多的两家公司,贝尔医药最终于三十年后停产海洛因,而健民制药却一直生产了四十年,产量倍于德国贝尔公司。
第九十五章
一致
  约瑟夫和托尼在谭延闿的安排下,参观了设立在广州的戒毒丸生产药房,还有三所戒毒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参观制药药房的时候,托尼还好些,毕竟在中国待了十多年虽然从来没有用过中药,但对于中国的中药还是有些了解的,而约瑟夫可是头一次见到中药,看到药房中的职员将各种各样的中药材加工制作成戒毒丸,根本不相信这些东西能够戒除毒瘾。不过在参观戒毒所后,他第一次见识到了中药的威力,这给他的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约瑟夫和托尼在广州待了三天的时间,临行前谭延闿率领两广总督府和抚、臬、藩司等衙门众多官员在码头送行,而他们所搭乘的船是招商轮船的“海晏”轮。在上船前,托尼领事走在了后面对谭延闿说道:“谭先生,虽然很早我就听李鸿章先生对你格外的推崇,并且也了解到你在这次中日战争中的一些作为,但是没有想到你居然这么年轻……你可能不知道,在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中所提到的问题也是问过李鸿章先生的,令人非常惊叹的是你和他的回答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托尼顿了顿接着说道:“李鸿章先生是这个世纪清国最伟大的政治家,而你,在我看来你将会是下个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
  谭延闿笑了笑说道:“托尼先生过于夸奖在下了,不过这个世纪马上就要过去了,我们必须做好迎接下个世纪的准备,这无论对于中国还是美国都很重要。对于约瑟夫先生而言,我们要和国际禁烟联盟做好禁绝鸦片贸易的合作;而对于托尼先生,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希望能够通过个人的努力来为中美关系做出些微不足道的贡献。托尼先生在中国有过十数年的生活精力,应该对这片土地有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不错现在的中国是非常腐弱不堪的,但是它毕竟有过五千年的历史,和它同一时期的文明诸如埃及、印度等文明时至今日都已经消散了……至少我本人认为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和贵国最年轻的国家交好,这本身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托尼先生微微笑道:“我本人对此非常赞同!谭先生,有机会再回到北方的时候,希望我们能够深入的谈一谈双方都感兴趣的东西!”
  谭延闿笑着说道:“这一天用不了多久,在数月之后我还会回到北京,届时我一定会拜访阁下,同时也会提出一个令贵国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当然这一切都需要领事阁下的帮助,相信我们两人的名字会永远的被镌刻在中美交流历史的丰碑上!”
  托尼听后笑着说道:“同先生一样,我也非常乐意为中美之间的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我非常期待先生数月之后的北京之行……”
  两广总督府幕友堂
  “相信各位同仁都得到家父从北京发来的消息了吧?朝廷已经决定家父将会在上海中日和谈之后,成为下一任的直隶总督……各位有的是跟随家父数十年的老人,有的是新加入这个集体的新人,在下已经和父亲商议过了,将会在天津接纳在座所有的成员!当然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家父和在下也尊重在座所有人的选择,家父已经嘱托过在下要善待各位,若是有所请求,只要能够做到的尽量满足大家……”谭延闿笑着说道。
  几年之间从闽浙总督到两广总督直到马上要继任的直隶总督,纵观整个清史,这种疆臣中老来升迁速度也是绝无仅有的,纵然疆臣官品上最多直督比其他总督高半级,但是能够一直走疆臣的路来跨过这半级的疆臣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更不要说谭钟麟是从七十岁开始仅用了三年不到的时间来完成这一系列升迁动作,这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了。
  外人可能不清楚为什么谭钟麟会老来发力,但是这些谭钟麟身边的幕僚是非常清楚的。谭钟麟自从成为闽浙总督后就基本上不问事了,整个总督府几乎都是由三少爷在支撑运作,以至于已往已经固定的幕友堂在这几年中一下子涌入了众多二十岁左右的幕僚。谭钟麟时代的幕友堂除了年龄上实在太大自动请辞的之外,谭钟麟的幕僚群体基本上是保持下来,可是即便如此,现在幕友堂幕僚的数量几乎有百人之多,年轻人已经成为两广总督府中主流,这不能不说和谭延闿有直接关系。
  正如谭钟麟所说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那样,两广总督府幕友堂的成员数量继闽浙总督府变更后再一次缩水,以前跟随谭钟麟的幕僚到现在不过才二十余人而已,比以前下降了一半还多。这次幕友堂内部会议看上去更像是一场权力转移——总督府幕友堂中属于谭延闿“嫡系”的幕僚所占比重再一次迅猛增加,这更加奠定了谭延闿在行使谭钟麟权力的基础。
  秉承有清一代幕僚和雇主的和谐关系,谭氏父子都非常厚待了这些请辞的幕僚,每人所发放的遣散费用就有三千两之多,这也是拜扳倒周荣曜和王存善所赐,尤其是周荣曜——这些贪官不仅有着巨量的现银和珠宝,更有庞大的地产和其他诸如当铺等产业,像王存善就有“王半城”的“美名”,更不要说比他来头更大的周荣曜了。朝廷回收是大头,地方官员从中谋些私利上下都是睁一眼闭一眼的事情,更何况扳倒这两个人的是两广总督谭钟麟?在这闽浙总督的位子上就直接废掉了一个臬司,使得两广的抚藩臬大臣更是不敢嚼舌头!
  现在留下来的幕僚都是能干事的,就算是谭钟麟时代的老人,也都是非常有能力的,有一些事情是必须这些人出马才可以搞定,同时也是这些少壮幕僚的导师,谭延闿也非常希望看到自己的幕友堂是新老结合的状态。谭延闿非常明白,每个时代的官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独特的“门径”,所谓“衙门口朝南开,没钱没权莫进来”,事实上就如同贿赂一般,除了少数光知道捞钱的白痴之外,或是行贿,或是威胁,或是妥协,或是连横合纵……针对不同的官吏都有不同的方法,金钱和权力未必能够真的撬动他们,即便你比他们更加强大,也未必会让他们做出让步。
  这门“艺术”还是越老越辣,所以说谭钟麟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幕僚在这方面是绝对占据优势的。谭延闿知道老头子一生官宦生涯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愿意铤而走险,毕竟好运并不是总伴随你,“求稳”才是老头子做官的精髓,遗留下来的这些幕僚在老头子身边待得时间都不短,经过的政治风波也比较多,有很多事情谭延闿还是必须接受他们的建议作为参考为以后的行动定下要旨。
  “仲卿兄,这次在西洋列强各国奔走,你是劳苦功高,辛苦了!”谭延闿笑着说道。
  寇青这次出洋主要是在各国奔走帮助谭延闿“抢注”专利,并且争取在各国与那些相关行业的本地大公司进行合作——海洛因就是和德国的贝尔医药公司合作生产,当然寇青也会遵照谭延闿的意思从德国公司以优惠的价格订购生产设备,除了要为以后健民制药建立现代化的生产奠定基础之外,还要为以后大规模生产海洛因在生产设备上开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1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